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肝星状细胞(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罗格列酮组、GW9662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MTY(0.49±0.06)较对照组(1.00±0.045)、GW9662组(0.89±0.043)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78±0.049)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1.63±0.179)显著高于对照组(0.46±0.021)、GW9662组(0.41±0.01)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45±0.20)(P<0.05),罗格列酮组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0.02)与对照组(1.61±0.09)、GW9662组(1.81±0.22)和罗格列酮+GW9662组(1.37±0.01)相比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5.59,14.68,8.07,P<0.01);其他各组之间PPAR-γ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结论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HSC表达Ⅰ胶原,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PPARγ配体对于缓解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单次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5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8周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TGF-β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PPARγ及TGF-β1表达增加(P<0.05);而治疗组PPARγ及TGF-β1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下调TGF-β1,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从而延缓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与之密切相关的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和转归[3].罗格列酮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2].25周龄OLETF大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我们选择25周龄OLETF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能否改善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形态和功能,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与之密切相关的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和转归[3].罗格列酮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2].25周龄OLETF大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我们选择25周龄OLETF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能否改善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形态和功能,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与之密切相关的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和转归[3].罗格列酮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2].25周龄OLETF大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我们选择25周龄OLETF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能否改善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形态和功能,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配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罗格列酮组(20只).所有动物使用饮水中加人质量比0.3‰硫代乙酰胺的方法 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罗格列酮组喂饲含200 ppm罗格列酮的颗粒饲料.喂饲6个月后,用RT-PCR方法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PARγ、TGF-β 1 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PPARγ、TGF-β 1 、Ⅰ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用Van Gieson(VG)染色的方法 检测肝组织切片的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PPARγmRNA表达显著增强(t=6.93,P<0.01),TGF-β 1 mRNA(t=3.89,P<0.01)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t=5.67,P<0.01).PPARγ、TGF-β 1 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 与RT-PCR结果 相一致.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显著降低(t=3.12,P<0.01).罗格列酮组肝组织切片的胶原染色低于对照组(t=3.47,P<0.01).结论 PPARγ配体能够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的胶原产生,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UUO大鼠给予罗格列酮5mg·kg-1·d-1灌胃,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术后7d、14dPPARγ、TGF-β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及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及药物治疗组PPARγ、TGF-β1、、PCNA表达均增高且UUO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下调TGF-β1,从而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FB),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PPARγ激动剂TZDs(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作用细胞24至72 h.应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在PPARγ激动剂作用下,HFB的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MTT检测发现PPARγ激动剂能明显抑制H邝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PARγ激动剂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凋亡率分别是对照组(3.49±0.60)%,15d-PGJ2组(14.07±0.24)%,齐格列酮组(13.46±0.81)%,曲格列酮组(14.78±1.17)%,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P分别<0.01,<0.01,<0.05.PPARγ激动剂处理48~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到G0/G1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PPARγ激动剂可以促进HFB细胞凋亡,通过G1期停滞抑制其增殖,提示PPARγ可能作为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急性腹膜炎模型腹膜组织PPARγ、Toll样受体4(TLR4)表达、STAT1活化及腹腔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入4.25%葡萄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90 ml/kg);LPS组:LPS 1 mg/kg腹腔注入4 h后,再注入腹透液;罗格列酮+ LPS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8226;kg-1&#8226;d-1灌胃预处理3 d,注入LPS及腹透液;15d-PGJ2 + LPS组(15d-PGJ2组):15d-PGJ2 0.3 mg&#8226;kg-1&#8226;d-1腹腔注入预处理3 d,注入LPS及腹透液。注入腹透液4 h后处死大鼠,留取腹水、壁层及脏层腹膜组织。ELISA法检测腹水中IL-6浓度。常规行腹膜组织Masson染色和腹水白细胞计数。RT-PCR检测腹膜组织PPARγ、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腹膜组织PPARγ、TLR4、磷酸化(p)-STAT1、STA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LPS组大鼠腹水IL-6浓度[268.53(201.87~335.19) ng/L]高于对照组[147.62(130.60~164.64) ng/L)](P < 0.01);罗格列酮组大鼠腹水IL-6浓度[110.20(77.60~142.80) ng/L]低于LPS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腹膜组织明显水肿,腹膜组织PPARγ、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 < 0.05)。与LPS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大鼠腹膜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PARγ、TLR4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5),但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 < 0.05)。15d-PGJ2组大鼠腹膜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均P < 0.05),TLR4 mRNA表达显著增强(P < 0.01),但其蛋白表达减弱(P < 0.05)。各组间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15d-PGJ2均明显上调LPS诱导的p-STAT1表达(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和15d-PGJ2可负性调节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腹膜炎性反应,并对LPS信号通路中相关功能蛋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的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SD大鼠颅骨进行原代培养,经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检测鉴定为成骨细胞。实验分为6组:取第3代细胞接种至96孔板,根据加入罗格列酮的浓度的不同分为A、B、C、D、E、F组(浓度分别为0、1、2、5、10、20 μmol/L),A组为对照组,B~F组为实验组。每组5个复孔,经罗格列酮作用24h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PNPP法检测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作用24h后,6种浓度罗格列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均无影响,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5,P>0.05);但各实验组大鼠成骨细胞ALP活性均较对照组降低,并具浓度依赖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04,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罗格列酮对大鼠成骨细胞无明显促增殖作用,但却明显抑制了大鼠成骨细胞的分化,表明罗格列酮可影响成骨活性,提示PPARγ2参与了机体的成骨过程,在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衰老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24月龄SD雄性大鼠3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为自由摄食;罗格列酮组(RGTZ组)为自由摄食,并以罗格列酮4 mg&#8226;kg-1&#8226;d-1灌胃;限制饮食组(CR组)能量摄入为CON组的60%。干预12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动物,对比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体质量变化;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的肾质量及心质量与体质量之比;Western印迹分析肾组织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肾组织冰冻切片行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 结果 干预后CR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而CON组及RGTZ组无显著变化。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肾质量与体质量比、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均无显著变化。PPARγ蛋白表达在RGTZ组与CR组显著上调(P < 0.01,P < 0.05)。CR组及RGTZ组肾组织SOD、GSH-PX酶活力均显著高于CONT组(P < 0.01),MD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 < 0.01,P < 0.05)。RGTZ组、CR组β-Gal染色阳性面积明显低于CON组(P < 0.05,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减轻衰老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延缓大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去卵巢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骨钙素(OCN)、骨特异性的碱性磷酸酶(BALP)的影响,探讨其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关系及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144只健康雌性3月龄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去卵巢组及假术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吡格列酮4mg/(kg.d)或20mg/(kg.d)灌胃,在干预的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PPARγ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CN 、BALP水平,DPX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检测实验动物骨量的变化。结果 (1)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后两组大鼠PPARγ2呈时间依赖性上升,OCN、BALP、 BMD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去卵巢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同一时间点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干预后两组大鼠PPARγ2呈剂量依赖性上升,OCN、BALP、BMD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去卵巢组大鼠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启动PPARγ2基因的转录活性上调其表达,降低成骨指标OCN、BALP的表达,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增生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CsA及罗格列酮对细胞增生的影响。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TGF—β1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AT1受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FN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分泌。结果CsA可明显抑制NRK细胞增生,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罗格列酮与CsA合用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CsA刺激NRK细胞PPARγ、TGF—β1、AT1受体及FN的产生(P<0.05),罗格列酮可下调这些改变(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CsA所致的NRK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 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对 照组(DMSO)、ROSI、GW组分别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2 ml/kg、罗格列酮0.3 mg/kg或 GW9662 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LPS、ROSI LPS组分别静脉注射10%DMSO、 罗格列酮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LPS 6 mg/kg;GW ROSI组处理同ROSI LPS组,但在给予罗格 列酮前20min静脉注射GW9662 0.3mg/kg。注射LPS后4 h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肺 组织诱导型NO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DMSO比较,LPS组肺损伤严 重,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iNOS、NT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 0.01)。与LPS组比较,ROSI LPS组肺损伤明显减轻,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降低(P< 0.01),肺组织iNOS和NT的蛋白表达减弱。PPARγ拮抗剂GW9662能逆转罗格列酮的作用。结论 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A组(11只)为正常对照组,B组(11只)为糖尿病未干预组,C组(9只)为糖尿病大鼠洛沙坦干预组。以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诱导型NO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电镜检测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系膜基质面积/系膜面积)。收集2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UAE)及肌酐,并心脏内取血检测血肌酐。mRNA表达采用RT-PCR,以β-actin作为内对照。UAE测定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 肾组织iNOSmRNA表达在B组大鼠(0.30±0.12)显著高于A组(0.12±0.04,P<0.01),C组(0.25±0.14)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组织NO水平在B组大鼠[(0.56±0.20)μmol/mg肾组织]显著低于A组[(1.05±0.25)μmol/mg肾组织]和C组[(1.13±0.62)μmol/mg肾组织,P均<0.01]。UAE在B组大鼠[(2.18±1.98)mg/d]显著高于A组[(0.41±0.47)mg/d]和C组[(0.65±0.89)mg/d,P均<0.05]。肌酥清除率在B组大鼠[(19.75±9.60)ml/d]显著低于A组[(59.63±22.75)ml/d]和C组[(40.88±25.57)ml/d,P均<0.05]。基底膜厚度在B组大鼠[(531.6±107.6)nm]显著高于A组[(312.4±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格列酮10 mg/kg组、罗格列酮20 mg/kg组、罗格列酮40 mg/kg组和罗格列酮80 mg/kg组,每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IL-8、TNF-α和IL-6信使核酸序列(mRN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p-PPAR-γ以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以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以及MDA表达水平,但可明显增加CAT、GPX和SOD活性以及p-PPAR-γ表达水平,但对PPAR-γ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影响.方法 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0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I组),每组18只.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ROSI组造模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6 mg/kg),然后制备SAP模型.术后3、6、12 h心脏取血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6只,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组织磷酸化STAT1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测定胰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各时间点磷酸化STAT1蛋白、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血清淀粉酶及胰腺组织光镜下病理评分较SO组显著升高(P<0.01);ROSI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较SAP组降低(P<0.05),但较SO组增高(P<0.05).结论 SAP时胰腺组织STAT1活化;罗格列酮对SA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来抑制其下游炎性介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mg/kg,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实验周期4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CF-β1)的表达;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组出现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治疗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24h尿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PARγ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结论RSG对ADR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TGF-β1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胰腺炎大鼠肝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因子(inhibitor nuclear factor-kappa B,IκB)的激酶抑制剂-β(inhabit kappa B kinase-beta,IKK-β)表达变化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柴胡疏肝散组,并设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RT-PCR法检测肝脏IKK-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KK-β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糖耐量异常,肝脏IKK-β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罗格列酮组和柴胡疏肝散组IKK-β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大鼠肝脏IKK-β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胰源性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罗格列酮和柴胡疏肝散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作用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筛选和扩增PPARγ基因的siRNA载体,并将载体转染至体外培养的NRK细胞.体外培养NRK细胞,随机分组.(1)对照组:不加处理;(2)RGZ组:加RGZ( 10 μmol/L);(3)CsA组:加CsA( 1.0 mg/L);(4)CsA+RGZ 组:同时加CsA( 1.0 mg/L)及RGZ(10 μmol/L);(5)CsA+RGZ+siRNA组:质粒pRNAT- U6.2/LentiPPARγ-236转染NRK细胞,然后同时加入CsA( 1.0 mg/L)及RGZ(10 μmol/L).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PARγ、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纤连蛋白(FN)的蛋白表达.结果 CsA明显上调PPARγ、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均P<0.05);RGZ与CsA合用后,PPARγ、MMP-9和TIMP-1 mRNA表达下降(均P<0.05);应用PPARγ siRNA后,与RGZ+ CsA组相比,PPARγ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有所增加(均P< 0.05).CsA明显上调FN蛋白表达(P<0.05);RGZ与CsA合用后,FN蛋白表达下降(P<0.05);应用含PPARγ siRNA后,FN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减轻CsA诱导NRK细胞分泌的FN蛋白及MMP-9、TIMP-1 mRNA的表达,构建的siRNA质粒转染NRK细胞,能够有效地阻断NRK中PPARγ mRNA的表达,部分阻断罗格列酮对CsA毒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