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老年ICU中最常用的支持抢救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并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但可以改善机体氧气供应,对纠正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持续2~4周以上,则易出现呼吸机依赖以及其他并发症,加之原发病控制不力,严重影响撤机的成功率.撤机失败常造成病情反复或抢救失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2003年1月~2006年3月43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撤机失败,现就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成功脱机的方法与护理。主要方法包括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呼吸肌功能锻炼、肺复张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有效管理呼吸道、严密监测动脉血气结果等方法,给予患者间断脱机、肺部体疗、呼吸皮囊膨肺等方式,选择最佳脱机时间。认为长期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患者,对呼吸机容易产生强烈依赖,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了解撤机指征,对呼吸道进行专业与有效的护理管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是保障重症患者成功脱机、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胸部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对符合撤机筛查条件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模式给予自主呼吸试验(SBT).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SBT前的氧合指数、P...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术后短期应用机械通气对预后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2 0例老年术后患者短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体会。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3月 ,我院外科因急腹症手术的老年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 2组。 2 0例经口插管行机械通气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 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 (6 7.8± 7.5 )岁 ;2例有肺感染史 ;另 2 0例不进行机械通气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 1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6 5 .9± 6 .5 )岁。1.2 方法 :观察组机械通气模式采用容量控制呼吸 ,潮气量 (Vt) 5~ 10 ml/ kg,呼吸频率 18~ 2 0次 / min,吸呼比 (I/ E)1∶ 1.5~ 2 .0 ,吸氧浓度 0 .40~ 0 .6 0 ,呼气末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构建机械通气病人使用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评估指标,为早期识别和干预ICU获得性衰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立科研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法,采用专家咨询对ICU获得性衰弱风险评估指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咨询。[结果]第1轮和第2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20/21)和100.0%(20/2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和0.86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31(P<0.01)和0.209(P<0.01)。最终形成4个维度(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43个条目的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风险评估指标。[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法构建的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风险评估指标,能够为早期识别ICU获得性衰弱提供客观指标以及为相关风险评估工具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撤机指数计分法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依据,研究撤机指数计分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CU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回溯性调查,收集患者的年龄、最大吸气负压、咳嗽反射、自主潮气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自主呼吸频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撤机试验、原发病、是否有严重并发症等参数数据,进行量化评分并作为呼吸机撤机指数的指标。将撤机成功者作为观察组,撤机失败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撤机指数计分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撤机指数计分为(16.86±5.19)分,对照组的撤机指数计分为(14.13±5.74)分,观察组的撤机指数计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7,P=0.043)。以撤机指数计分16分作为预测撤机成功的临界值,则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4.71%(72/76),特异性为90.00%(18/20),阳性预测值为97.30%(72/74),预测撤机结局的临床符合率达93.75%[(72+18)/96]。撤机指数计分预测法与实际撤机结局评价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撤机指数计分法作为撤机的依据,对成功撤机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评估肺超声动态监测肺水变化联合膈肌功能对重症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112例接受MV>48h并符合撤机条件患者,于自主呼吸试验(SBT)0min采用床旁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功能指标和胸前区肺超声水肿评分(A-LUES 0min);于SBT 15min测量膈肌移动度(DE)及A-LUES 15min,并计算△A-LUES。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撤机结果的价值。 结果:64例撤机成功(成功组),48例撤机失败(失败组),失败组LVEF、DE、e’明显低于成功组,E/e’、A-LUES 15min、△A-LUES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分别以51.50%、6.48cm/s、10.36、10.35mm、1.50分作为LVEF、e’、E/e’、DE和△A-LUES的阈值,预测撤机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 93.75%、90.63%、62.50%、85.94%和77.08%,特异度分别为27.08%、52.08%、75.00%、56.25%和67.19%,AUC分别为0.613、0.735、0.652、0.786和0.793;△A-LUES联合DE对预测撤机结果的敏感度为89.58%,特异度为82.81%,AUC为0.909。 结论:超声监测肺水动态变化、膈肌功能和左心功能对撤机成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音乐在长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37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 ,音乐治疗组给予音乐疗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结果 音乐治疗组音乐治疗后即时心率、呼吸、脉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治疗 3周后HAD分值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音乐疗法可使长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感情、情绪镇静化 ,抑制各种压力反应 ,减少和预防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7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音乐治疗组给予音乐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结果音乐治疗组音乐治疗后即时心率、呼吸、脉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治疗3周后HAD分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使长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感情、情绪镇静化,抑制各种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肺和膈肌超声联合预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48 h并符合撤机条件患者112例,根据患者撤机后48 h呼吸状况分为成功撤机者64例(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者48例(撤机失败组),两组均于自主呼吸试验(SBT)开始时(0 min)采用床旁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室间隔和左室侧壁舒张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平均值(e’),并计算E/e’。使用肺超声经胸壁扫查肺部,并分别于SBT 0 min、15 min时计算胸前区肺超声水肿评分(A-LUES0 min和A-LUES15 min)及二者差值(ΔA-LUES)。于SBT 15 min时测量膈肌移动度(DE)及膈肌收缩速度(DC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超声参数预测撤机的价值。结果 撤机失败组LVEF、DE、e’均明显低于撤机成功组,E/e’、A-LUES15 min、ΔA-LUES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LUES0 min、DCV、LVFS、E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assessment of pain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in critical patients unable to self‐report or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uch cases, the use of scales which evaluate pain through patient behaviour is important. Aims: To compare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pain, measured on the 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 scale, 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prior to, during and after the positioning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 also sought to analys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POT scores between medical and surgical patients, and between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atients. Method: Pain scores were evaluated in 96 patients. The data gathering was carried out 1 min before, during and 10 min after the turning by means of the CPOT scale which includes four behavioural indicators, each indicator scored from 0 to 2. Likewis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respiratory rate (RR) and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mean score on the CPOT scale prior to the positioning procedure was 0·27; during turning it was 1·93 and 0·10 after the procedure (p < 0·05). Facial expression was the indicator that increased most with reference to the baseline situation, followed by body movements; compliance with the ventilator, and finally, muscle tension. There were also slight variations in these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during the turning procedure (p < 0·05). The total mean score on the CPOT scale during the turning of surgical patients was 2·02 and 1·80 for medical patients (p = 0·162). Conclusions: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behaviour during the turning 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produced allow professionals to objectify pain in critical patients with verbal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Moreover, our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need to administer of additional analgesia before a painful procedure, particularly in post‐surgical patient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good measurement qualities of the CPOT scale obtained during a painful procedure recommend its us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医院内气管支气管炎(NTB)的发生率、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4月在外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外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有43例(44.8%)发生NTB,NTB组和非NTB组患者在血浆白蛋白、鼻饲情况、机械通气天数、抗生素应用种数以及ICU内住院时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鼻饲的比值比(OR)为4.5(95%CI为1.7~11.7),血浆白蛋白减低的OR值为2.6(95%CI1.2~6.0)。机械通气并发NTB患者第1位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39.5%),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2.6%)。在机械通气<5 d并发NTB患者常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机械通气≥5 d并发NTB患者常见致病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NTB的发病率较高,血浆白蛋白减低、鼻饲、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内住院时间延长是NTB的重要危险因素。NTB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产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机械通气并发NTB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外科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统计发生谵妄的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32例,占比37.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后疼痛、体外循环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使用咪达唑仑是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需结合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束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以及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和DTF等膈肌超声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阈值。 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SBT前机械通气时间[12(7,14)d vs. 16(11,17)d]、住ICU时间[14(8,17)d vs. 22(16,28)d]及住院时间[20(11,26)d vs. 34(26,4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2.109、2.881、3.459,P = 0.035、0.004、0.001)。SBT结束时,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19 ± 4)次/min vs.(22 ± 4)次/min]、潮气量[(360 ± 97)mL vs.(285 ± 87)mL]、RSBI [(61 ± 22)次·min-1·L-1 vs.(86 ± 33)次·min-1·L-1]、膈肌位移[(15 ± 4)mm vs.(11 ± 3)mm]、吸气末膈肌厚度[(2.4 ± 0.6)mm vs.(1.8 ± 0.7)mm]及DTF [(40 ± 9)% vs.(26 ± 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72、2.558、3.154、3.610、2.406、5.180,P = 0.027、0.014、0.003、0.001、0.020、< 0.001)。将SBT前机械通气时间,SBT结束时呼吸频率、潮气量、RSBI、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及DTF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DTF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比值比(OR)= 1.473,95%置信区间(CI)(1.054,2.058),P = 0.023]。以> 30.8%为阈值,DTF预测拔管成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03 [95%CI(0.760,1.000),P < 0.001]。 结论对于接受SBT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超声评估DTF是预测拔管结局的良好指标。膈肌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拔管。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机械通气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64-766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机械通气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机械通气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成常规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分别统计两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CT组及IT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VAP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mmol/L,对缩短机械通气合并高血糖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例行护理程序化管理,对照组83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分别为(5.54±1.31)d和(6.07±1.82)d,其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及死亡病例的发生率分别为12.62%,5.83%,1.9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专业护理小组在ICU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ICU将专业护理小组应用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腹泻发病率为3.13%、1.56%、1.56%,对照组为14.06%、12.5%、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专业护理小组应用于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腹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有镇静需求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45例,丙泊酚组(P组)47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镇痛,维持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其中R组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7 mg负荷剂量及2.5 mg追加剂量(达不到目标镇静深度时)静脉推注,再以0.1~0.5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镇静;P组对于年龄<55岁的患者给予丙泊酚0.5~1.5 m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年龄>55岁患者酌情减量),再以0.1~1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镇静。根据Richmond镇静-躁动(RASS)评分标准,维持2组患者的目标镇静深度为-2~-3分。比较2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用药前(T0)及用药后1 h(T1)、6 h(T6)、12 h(T12)、24 h(T24)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基线资料、用药前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R组和P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18.6)s vs(94.7±32.6)s,P=0.108];停药后R组比P组苏醒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意义[(22.6±6.25)s vs(25.9±7.9)s,P=0.028];组内比较,相比于T0时间点,T1、T6、T12、T24时2组的HR、SBP、DBP、RR、LVEF、VTI均有下降,而SpO2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HR(T1、T6、T24)、SBP(T1、T6、T12、T24)、DBP(T1、T6、T12)、LVEF(T1、T6、T24)、VTI(T1、T6、T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R(T1、T6、T12、T24)、SpO2(T1、T6、T12、T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都具有起效快的优点。相比于丙泊酚,苯磺酸瑞马唑仑苏醒快且对于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影响更小,更适合于ICU患者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