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diabetes postural hypotension,DPH)是由末梢自主神经障碍导致的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引起的,同时还伴有立位时心率增加反应的减弱。体位性低血压是常见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体位性低血压是晕厥、跌倒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晕厥、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国内外护理学者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DPH的发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各种临床表现、相关护理干预等方面,对DPH的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金祥  苑仁坤 《临床荟萃》1997,12(9):386-387
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新近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约为1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该发生率也在增加.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糖尿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简要复习如下:1 发病机理机体在骤然站立时约有500~800ml的静脉血液淤积在外周容量血管,导致静脉回流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正常人通过外周及内脏血管有效的收缩,心率及心输出量的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立位时有效血容量降低的调节;立位时儿茶酚胺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血液透析(HD)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7例HD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雎的患者,对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发因素进行相关护理干预,诱发因素包括透析超滤的速率与容量、药物因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生理改变。结果17例HD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1年内共行2650次HD,经护理干预后,均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结论通过对诱发因素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HD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帕金森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3月—6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诊断、统计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帕金森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确定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结果显示,并发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帕金森患者共22例,发生率为18.33%;单因素分析显示,帕金森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病程、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有心房颤动、Hoehn-Yahr分期、LED、服用抗抑郁药物、OH预防宣教、营养状况(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帕金森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有心房颤动、Hoehn-Yahr分期≥Ⅱ期、未接受OH预防宣教(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体位性低血压风险,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应加强护理宣教、强化护理干预,以降低帕金森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合并疾病进行调查,分析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立式水银血压计,对1174例65~85岁门诊体检老年人的血压,由坐位、卧位变为立位后,即刻或2min进行监测,同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5.6%,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P<0.05),直立后即刻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立位后2min体位性低血压(P<0.05),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P<0.05).结论 80岁以上合并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人群,护理的关键是明确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调节功能存在障碍,除血压波动明显外,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特临床表现。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本文回顾了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并查阅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调节功能存在障碍,除血压波动明显外,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特临床表现[1].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本文回顾了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并查阅相关文献,现对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以及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总结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该院住院部老年高血压患者512例,通过测量立位以及卧位的心率以及血压,分别对体位性低血压、非体位性高血压以及非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对比血糖、冠心病等结果。结果13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66例患者出现体位性高血压。80岁及以上患者合并脑卒中、血糖异常、冠心病、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60~<8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血脂异常总发生率60.94%,80岁及以上发生率72.34%;冠心病总发生率46.88%,80岁及以上发生率60.99%,相对突出;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血压患者发病率均高于非体位性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体位性低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加强相应护理风险防范,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防控效果。方法对334例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将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和非体位性低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合并的临床疾病的情况。对97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和随访,比较干预前后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测量立卧位血压频率及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BMI、腰臀比、立位心率、CHO、TG、LDL-C、HDL—C、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比较,年龄大、卧位心率慢、卧位血压高、立位血压低、肌酐高,同时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干预后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测量立卧位血压频率分为别81.4%,47.4%,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2.01,44.72;P〈0.01);干预后症状发生率为5.2%,低于干预前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体位性低血压的知晓率,降低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吴晓萍  何方 《护理与康复》2007,6(9):614-615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活动状态等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处于卧位、坐位变立位时,与老年患者血管硬化、静脉回流机能障碍、服用药物、血容量变化等因素有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多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0例服用可多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10例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仅有1例发生晕倒,无1例摔伤。结论评估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对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清养化浊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4例2型糖尿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清养化浊方剂)与对照组(米多君片)进行对比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立位血压数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1%,对照组有效率76.6%,停药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74.47%,对照组38.3%,同时立位血压平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经清养化浊法治疗后血压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养化浊法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改善提升并稳定血压具有优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34例50岁以上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术中发生非容量性低血压原因,结果:非容量性低血压的发生与体位变换关系密切(P<0.005),与术前伴有高血压、小气道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P<0.05),50岁以上与60岁~69岁年龄组之间非容量性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P>0.05)。预防措施:①摆放最佳的麻醉、手术体位,且动作轻柔;②对术前伴有高血压病人,术中应实施专业性的护理;③协助麻醉医师做好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的体位性低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直立体位下的血压的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在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中,影响患者的训练和康复。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原因;典型症状、诊断和测量;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先测卧位上肢血压,然后请患者直立3 min后,测同侧肢体立位血压,记录血压值、患者的主诉,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降压药)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6%;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无合并基础疾病、无联合用药患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合并基础疾病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联合用药致血容量变化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32例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病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 32例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发生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血管意外。 讨论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和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者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沙酮脱毒期间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测量海洛因依赖患者入院时和使用美沙酮脱毒第4天血压的情况。结果入院时和使用美沙酮脱毒第4天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治疗期间并未见由美沙酮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临床上经常有美沙酮脱毒期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报道,可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如服用药物(氯氮平、美舒郁、乐孚亭等)、治疗个体的生活方式(长时间卧床)等引起。对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加强护理,以防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2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测定患者卧位、立位状态下的血压、心率,并根据测定结果,分成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155例)、体位性低血压组(n=68例)、体位性高血压组(n=33例)。对比3组不同年龄段的血压情况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范。结果:年龄≥80岁的患者并发冠心病、脑卒中、血脂以及血糖异常的比例较60~79岁的患者更高(P0.05)。120例(46.88%)患者并发冠心病,其中43例(60.56%)≥80岁;156例(60.94%)并发血脂异常,其中51例(71.83%)≥80岁;体位性高血压组、体位性低血压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性低于体位性高血压组、体位性低血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多数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临床应当从生活照顾、用药干预、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取综合干预方法治疗腰椎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工具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腰椎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真正原因。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腰椎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从活动前的38%降到活动后的8%。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腰椎手术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化流程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6月腰椎手术患者共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流程)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流程)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症状者)的发生率。结果按AAS和AAN标准:对照组有50例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时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有1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8.3%。结论腰椎术后首次下床规范化流程的实施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避免患者跌倒、骨折、再骨折、切口撕裂、腰椎内固定松动或钉棒断裂骨折或再骨折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从而减少患者投诉或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