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高传染性、长潜伏期、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的特点。确诊或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依赖于对患者生物学标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如何规范、高效、正确、安全地采集新型冠状肺炎相关标本,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区患者痰标本采集及送检的安全管理经验。包括对病区布局和病区环境严格消毒灭菌、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制订规范采集标本措施、安全及时送检流程。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开始累计采集痰标本1749份,40名护理人员参与操作,标本采集及送检率达到100%,无标本污染,未发生标本丢失和相关人员感染事件。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控制在急诊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观察通过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并有效落实,比较急诊科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预防中被传染情况;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要求掌握情况。结果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20日,至急诊科就诊患者1.23万人及医务工作人员 52人均未被传染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全部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要求。结论 高度重视、统一认识、认真培训、规范执行、严格督查是保证预防新冠肺炎传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onabedian三维理论指导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实践效果。方法:分析影响上呼吸道核酸检测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Donabedian三维理论制定标本采集管理策略,应用于2020年1月23日至2月17日我院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及相关人群,共采集上呼吸道核酸标本1274例。结果:1274例上呼吸道核酸标本检测阳性率为2.59%,假阴性率为0.24%,标本合格率为99.68%,医务人员操作技能掌握率为100.00%,采样部位正确率为99.92%,采样手法正确率为99.84%,空气与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为100.00%,工作人员零感染。结论:基于Donabedian三维理论制定的上呼吸道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管理策略可提高标本合格率、预防交叉感染,为建立科学严谨的核酸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麻醉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给予防控措施建议。方法 组织多名麻醉护理专家,根据国家级、省级发布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感染防控的相关标准,以及多家学会、医院的麻醉医疗和手术室防控策略与建议,结合麻醉护理工作特点,制定麻醉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建议。结果 制定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包含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护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护理工作的日常防护。结论 此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供省内外各地医院,麻醉护理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邵丹  胡柳  张俊  叶琴 《天津护理》2021,29(2):201-204
建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脏专科医院观察病区,总结观察病区在建立过程中的管理要点。严格按照武汉市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的要求,评价病房布局合理性、病区环境进行规范消毒杀菌,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及岗位分配,落实护理人员培训,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实施陪护管理监测,强化工勤人员防控执行。实现了患者、家属、医务及工勤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隔离病区常见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污染风险。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某新冠肺炎收治医院隔离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等部位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某医院隔离病房采集各种对象样本共计298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0份,总阳性率为6.71%。从医务人员手套表面、新冠患者皮肤表面及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1.76%、14.29%和5.56%。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重症患者病房环境污染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8.
〖HT5"H〗摘要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为新冠肺炎患者外科手术中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并发阑尾炎手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通过建立规范的应对新冠状肺炎手术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所制定的防护体系,有效抵御新冠肺炎手术过程中的传播风险,所有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无1例感染,也未发生患者之间交叉感染事件。结论 本次建立的新冠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运行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WHO命名为COVID-19,属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安全、正常地开展康复诊疗工作,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家医疗主管部门的相关指南和方案并参考相关文献,经反复讨论制订了本共识。共识对康复诊疗过程中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陪护、探视人员及康复诊疗场所的防护,康复介入的阶段、类型、方法等均提供了指导意见。强调疫情期间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本专家共识可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相关学科以及其它康复医疗机构使用,并为今后可能发生类似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康复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复用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处置。方法 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相关指引和诊疗方案、结合前线护理专家的实际操作经验和部分省份专家制订的操作流程,形成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复用医疗器械物品处置流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通过4轮线上讨论和专家咨询,形成终版《共识》。 结果 《共识》包括基本原则、人员防护、设备设施、处置流程及环境与用物处理等要求。 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规范科学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复用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国,其传染性强,对防护的要求非常高。手术室作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如何规范手术室感染防控流程,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手术时进行有效防护,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笔者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及手术室感染防控流程,在现有各医院抗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制定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手术室管理策略与手术流程,旨在为突发的特殊传染病手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差异,探讨新冠肺炎免疫病理机制,为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组各15份血清标本,进行48种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3组间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差异。检测10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标本中48种细胞因子表达,分析其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NF-β在新冠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而 IL-10、IL-18、IL-2受体α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细菌性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的第2周有明显的下调;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变化一致。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和细菌性肺炎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谱。M-CSF和MCP-1在新冠肺炎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月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治疗措施及6个月随访情况,分析疾病发展动态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共纳入6例新冠肺炎患者,年龄33~83岁,均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对手术室进行空间改造,制订相应的流程,以满足可疑新冠肺炎患者的手术需求,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院将位于手术室终末端相对独立的12、13、14号手术间改造成为独立区域,并制订完善的手术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范,使其既满足新冠肺炎防控需要,又符合院感要求。实施期间共进行疑似新冠肺炎急诊手术7例,其他急诊手术74例,包括所有医务人员35人,无1例感染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JP2〗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荆州城区不同场所消毒措施及其效果,指导科学消毒。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自然菌的方法,对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患者家庭和集中隔离点开展现场消毒效果评价。结果 在上述场所依据国家指南和规范进行环境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以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为主。消毒前,各类场所中自然菌检出率较高的物品有水源开关、电器开关按键和门把手等接触频次较高的物品。消毒后,各类场所采集的环境标本均未检出自然菌。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采用科学消毒,合理使用消毒剂,即能有效达到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HT5"H〗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点消毒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沈阳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居住地疫点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沈阳市确诊28例新冠肺炎患者涉及60个疫点采集485个终末消毒评价点位标本。经检测结果显示,各消毒对象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均≥90%,各类场所消毒对象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各疫点经终末消毒后,各项指标均符合终末消毒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老年重症患者因高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处于代偿边缘等一系列问题,在感染新冠肺炎后,易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老年重症患者救治的经验,通过在原发新冠肺炎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重视器官功能维护及并发症预防、早期评估患者的病情风险、实施康复及心理护理,为以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的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标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医学检验科,大大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接触阳性标本的概率。这期间,医学检验工作者应全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理论和标准操作防护规范,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严格制定患者检查及标本送检、检测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就诊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在抗疫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为我们提供了一手的最新护理资料。为了及时总结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我刊护理学术交流平台作用,特推出“新冠肺炎特别专栏”。本期首先报告了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同时,报告了以我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护士为访谈对象进行的质性研究,及时了解一线援鄂护士的照护体验;此外,还报道了对济南市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的密切观察。本专栏力争能及时反映抗疫一线护士、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的最新情况,为抗击疫情贡献我们的力量。因该栏目筹备时间急,且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尚处于探索过程中,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书佳  陈敏娟 《当代护士》2021,28(1):152-15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新发现的传染病,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甚少.疫情的暴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就医秩序,患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对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的需求愿望强烈.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体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急诊输液患者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内容.多措并举、以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健康教育重要阵地,促进患者提升新冠肺炎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科学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