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并结合科室现状,成立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小组,并制定了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ICU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管理措施、人力资源的调配、上岗前的防护培训、前线队伍的组建、特殊时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在执行防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专家意见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效果反馈,对防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优化。结果 本管理体系自执行以来,共开展线上培训16场,派出6个批次共60人次的前线队伍,组建了1个心理咨询小组,完成10人次的心理咨询,截止2月12日,ICU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之间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 通过科学构建和执行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完成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同时保障了前线ICU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抗击疫情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方法 由14名护理专家组成编写小组,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多个数据库及网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以往传染性疾病发生及流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初筛获得文献2 850篇,并对其进行证据等级划分,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6轮专家咨询及6次线上会议讨论,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 结果 该共识总结了无创正压通气管理、有创机械通气管理、感染控制要点3个维度、9个条目的最新证据,主要涉及患者病情监测、机械通气适应证与禁忌证的评估、机械通气效果的评价、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呼吸机及配件的消毒方法、呼吸机冷凝水的处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等内容,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体系。 结论 该共识内容覆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流行期间定点救治医院医护人员感染防护与消毒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全体医护人员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指南、工作流程、防护措施、防护用具使用、终末消毒等相关知识培训;根据我院患者流动特点、区域划分等具体情况,全面评估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源概率以及发生感染风险,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不同感染风险科室医护人员实施分级感染防护。结果 2020年1月10日—2月20日我院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3例,普通住院患者2 071例,全院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结论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开展全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不同感染风险科室采取不同分级感染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终末消毒,是控制疫情在院内传播,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遴选并获取医院环境感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对环境表面清洁及消毒的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医院环境感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并使用计算机检索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美国联合委员会指南(JCR)、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以来关于ICU环境感染预防及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评定,并对医院环境感染预防及管理最佳实践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结果 共纳入证据9篇,包括RCT1篇、证据总结2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行业规范2篇,最终在特定情况下具备可行性及适宜性的证据共22条,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与培训、环境清洁与消毒具体方法与流程、环境清洁与消毒优化措施、环境表面监测等方面。结论 建议临床科室在对证据进行应用时,进行评估所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医护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证据选择。由于证据的不断更新,应用人员还需对证据进行持续更新,最终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环境清洁与消毒最佳循证实践解决环境感染问题,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不耐受(FI)预防和管理的相关证据, 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ICU肠内营养患者FI预防和管理的文献, 包括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 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3月29日。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 其中临床实践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1篇、专家共识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5篇。从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干预措施和评价4个方面总结了37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ICU肠内营养患者FI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 建议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应用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ICU患者眼部护理的相关证据,旨在完善ICU患者眼部护理管理及预防干预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临床决策、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各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眼部护理相关内容的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通过阅读、提取、归类最终形成证据15项,包括ICU患者眼部护理标准及管理、评估、具体眼部问题护理方案、会诊、教育5个主题。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ICU患者眼部护理问题,遵照循证护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动循证知识向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为医务人员现阶段的工作重点。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结合众多国际循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多学科专家组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用诊疗建议(2023)》。秉承循证、简洁、临床可操作的原则,本诊疗建议对目前最新研究证据进行整合,对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临床问题,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一线临床工作经验和专家意见给出一定推荐,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及其危重症的认识,提高患者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ICU患者疼痛的管理提出循证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级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5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3篇,经过专业判断,共汇总出23条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基本原则、评估工具、干预时机、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及动态评估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成人ICU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医务人员进行疼痛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旨在降低ICU患者疼痛及疼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精神科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的护理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建立护理三级指挥系统,做好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的相关指南、指引及工作流程的培训,防护物资储备及管理,加强病房消毒管理,严格做好门诊病人发热筛查,医护协调,做好病人的收治工作,做好病区病人的安抚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关注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精神卫生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和总结择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预防与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PPCs预防与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决策系统、专业协会网站、指南网站及相关数据库网站中关于择期开颅手术患者PPCs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和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补充检索时间2022年7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专家共识5篇、指南3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5篇。提炼包括PPCs的评估与诊断、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口腔护理、术前肺康复等13个方面的23条证据。结论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PPCs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临床护理人员规范术后患者PPCs的预防与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22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喂养不耐受性评估、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营养制剂配方管理、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喂养的途径、速度、温度)、体位管理、胃残余量监测、药物应用、腹内压监测与管理和中医疗法等9个方面。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行为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来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20年2月8日,阳光融和医院收治1例重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转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后经精心治疗与护理,该患者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隔离,转入隔离观察区继续治疗基础疾病,且参与本次救治的重症组所有医护人员无感染发生。本文回顾了该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工作情景及细节,以病例讨论的形式,还原诊疗过程、护理记录,针对该患者护理中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旨在总结新冠肺炎的护理要点,提高对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不同时期的护理管理,推广医护人员避免感染的防护措施,为临床救治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提供医疗及护理经验,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家援鄂医疗队护理人力管理策略,提升护理管理效率。方法 借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以“应急保障-应急基础-应急行动”为护理人力管理思路,构建科学有效且实用性强的ICU护理人力管理模式。结果 国家援鄂ICU护理团队共135人,建立7个护理小组,实施弹性管理;开展递进式培训、临床教学30次。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109例,其中机械通气患者75例。结论 国家医疗队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组建ICU护理团队,形成了“应急保障-应急基础-应急行动”护理人力管理模式,通过采取“集权式”和“小组式”相结合的网格式管理,保证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快速、高效地整建制接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方法,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方法 应用清单查检与甘特图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在驰援武汉市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过程中需要的人员、设备、物资、制度流程和环境5项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时间控制,确保隔离病区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医疗队在2 h内完成人员集结,到达武汉市24 h内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48 h内收满100张床位的重症患者,各项生命支持设备、物资到位,应急预案完成。救治2个月,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90%,患者出院、转出超过91%,医疗队队员零感染、零意外。 结论 双控法在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护理管理和持续改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疫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和管理重症患者腹内高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加拿大安大略护士协会网站、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WHO官网、中国医脉通指南网、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学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关于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的证据,包括指南、推荐实践、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最佳实践信息手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5篇、专家推荐1篇、专家共识2篇、最佳实践1篇、系统评价6篇,汇总、提取21条最佳证据,包括评估、监测管理、治疗管理、体位管理、肠内营养管理、容量复苏和液体管理6类。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重症患者腹内高压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医护人员规范化监测、管理重症患者腹内高压提供了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根据半结构访谈建立呼吸道护理、消化道管理、皮肤护理、血管通路、个体化发育支持、院内感染防治6个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制订亚专科护理小组工作内容并实施;基于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指标制订培训方案;以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实施亚专科护理培训;同时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结果实施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后,新生儿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发表论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增加;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方面疼痛管理、母乳喂养率、尿布性皮炎发生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开展,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理论水平,促进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风险管理(7条证据)、复温并发症监测(5条证据)的22条证据,证据等级1~5级。结论 本研究从5个维度汇总了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研究汇总的证据来源多为国外研究,建议研究者在使用本次汇总的证据时,要充分评估每条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并评估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以确保证据在临床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成人重症患者床旁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的最佳证据,为完善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全球各指南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相关数据库以及重症医学、营养协会网站关于成人重症患者床旁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循证护理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临床情境,提取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6篇,团体标准1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5篇。从临床场景、评估、准备、置管要点、护理等5个方面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成人重症患者床旁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的最佳证据,为床旁开展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提供借鉴,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院内转运(intra-hospital transport,IHT)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该医疗单位的不同医疗区域之间进行转运,是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措施[1]。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2]。院内转运常见不良事件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63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有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特点提供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病情,落实氧疗,加强气道管理,注重液体管理,做好肺复张的护理,实施标准预防.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结论 合理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