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降浊方配合西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片),每日均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降浊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9.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及8周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8周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或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口淡食少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口淡食少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气降浊方配合西药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中医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及血脂、控制心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畲药食凉茶组方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于我院就诊的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收缩压、舒张压、NO以及E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畲药食凉茶组方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泽泻汤加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症候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代文,对照组给予泽泻汤加味方联合复代文口服治疗,随访28天,观察中医整体症候、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以治疗组为优。2组中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失眠、心悸的各自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眩晕、头痛、失眠的积分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或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泽泻汤加味方能较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中医整体症候,对主症中的眩晕、头痛,次症中的失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从而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24小时动态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①降压疗效:治疗组改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②.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χ2=4.319,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中医辨证属痰湿壅盛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眩晕、头重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眩晕、头重如裹等症状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与西药相当,患者各临床症状更好更快改善,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朱燕  孔秀琼  李伟利 《河南中医》2019,39(12):1886-1889
目的:观察二术二陈汤治疗岭南地区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术二陈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评分情况及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呕吐痰涎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眩晕、头痛、头重如裹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呕吐痰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术二陈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岭南地区的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能有效降低其收缩压、舒张压,改善其眩晕、头痛、头重如裹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7,(4):287-29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方案防治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298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6个月的管理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中医证候,并同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参加慢病管理后患者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管理治疗后,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生活方式改变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慢病管理方案可以明显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云 《河南中医》2022,42(3):428-43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ys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畲药食凉茶组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压、NO、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可有效用于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02-806
目的 :对比针刺与卡托普利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西药组予口服卡托普利片。针刺组取穴阴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中脘、丰隆(双侧)、太白(双侧)、太渊(双侧)、水道(双侧)、气海。结果:两组血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21天针刺组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效果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在治疗第28天针刺组降低舒张压效果有优于西药组的趋势;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1),在治疗后的每一记录时点上针刺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少于西药组。结论:针刺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降压更平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2.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耳穴贴压治疗,疗程2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此类患者更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7,(12)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活血方,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中医症状积分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9.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周,治疗组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心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眩晕、头重如裹、心悸胸闷、呕吐痰涎、口淡纳差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眩晕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眩晕、头重如裹、心悸胸闷、呕吐痰涎、口淡纳差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心率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中医养生指导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卡托普利片10 mg、替米沙坦片4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同时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和中医养生指导,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临床症状、证候的改善、中医养生知晓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血压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7.1%;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眩晕、头重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头痛和胸闷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候积分值改善总有效率为90.3%;中医养生知晓率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医辨证属痰湿壅盛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眩晕、头重等临床症状和提高对中医养生指导的认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从脾论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锁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100-2100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70例,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组加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降压方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病例按危险分层及个体化予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降压方,6wk后观察患者的血压、中医症状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5%,观察组总有效率82.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降压方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穴位敷贴方案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及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建立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选择40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用随机数字袁法分为对照组20名和干预组2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干预4周,评价两组患者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的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得到改善,不同维度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该研究证明此穴位敷贴能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痰湿壅盛型的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43例研究组和43例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及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够显著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眩晕、头痛、头沉、胸闷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祛湿降压汤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化痰祛湿降压汤,治疗6周后进行降压疗效评定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①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痰祛湿降压汤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70例,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组加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闫翠  冼绍祥 《新中医》2016,48(8):26-27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144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62例。观察2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辨证分型后,痰湿壅盛证在2组中所占比例均较高,4个证型在2组中的构成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中男性比例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1)。除痰湿壅盛证外,H型高血压组其余3个证型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P0.01)。H型高血压组4个证型的Hcy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证患者的Hcy水平分别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1),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3个证型的Hcy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型高血压组中4个中医证型的Hcy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壅盛证在H型高血压和非H型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均较高。除痰湿壅盛证外,H型高血压组中其余3个证型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分别高于其余3个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