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2960例单胎子痫前期患者早产组与足月产组、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的临床资料及母儿结局。 结果(1)母亲结局:①早产组与足月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0.85% vs 61.67%, χ2=1.327)、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率(11.84% vs 2.25%, χ2=86.844),P值均<0.05;②早发型与晚发型剖宫产率分别为(77.61% vs 70.30%, χ2=1.327,P<0.0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率(13.00% vs 4.55%, χ2=69.158,P<0.05)。(2)新生儿结局:①早产组与足月产组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1472.19±673.50)g与(3067.49±523.92)g,Z=-42.4],活产比例(81.35% vs 99.31%, χ2=2.204),新生儿窒息率(6.39% vs 0.79%, χ2=53.51)P均<0.05。②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169.53±482.39)g vs(2765.37±683.22)g,Z=-43.895],活产比例(74.64% vs 98.31%, χ2=3.926),新生儿窒息率(8.71% vs 1.31%, χ2=8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早产组与足月产组相比,早产组母体及新生儿结局均较差。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母儿结局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与单脐动脉并发的其他胎儿畸形及妊娠结局,为孕期咨询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之间在本院诊断并分娩的92例单脐动脉胎儿的结局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结果 25292例分娩的孕妇中确诊单脐动脉共92例,发生率为0.36%,其中53例(57.6%)新生儿无畸形存活,14例(15.2%)带畸形生存,围产儿死亡25例(27.2%).92例单脐动脉胎儿中伴畸形者共36例(39.1%),其中单发畸形29例(占80.6%),多发畸形7例(占19.4%).心脏畸形发生率位居首位,其他畸形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畸形.单脐动脉孕妇同意选择胎儿染色体检查共33例,其中3例有染色体畸形(9.1%).92例中伴发小于胎龄儿者23例(25.0%),其中78.3%(18/23)的小于胎龄儿死亡,明显高于同期非单脐动脉小于胎龄儿的病死率4.0% (24/597)(x2=181.71,P<0.01).结论 单脐动脉易伴发其他先天畸形,孕期B超发现单脐动脉后,需要进一步寻查其他畸形,进行胎儿超声心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伴发严重胎儿生长受限,是胎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单胎阴道分娩孕妇444例,分为早断脐组(215例)和延迟断脐组(229例)。早断脐组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延迟断脐组在新生儿娩出后1min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d的结局。结果延迟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Hb)值[(178.75±30.21)g/L]高于早断脐组[(149.96±23.79)g/L],延迟断脐组胆红素峰值[(11.21±2.13)μmol/L]高于早断脐组[(10.15±2.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3.49%,8/229)低于早断脐组(9.77%,2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1min断脐,可以减少新生儿贫血,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足月胎儿脐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消失(AEDF)节段(Ta)与心动周期(Ttot)比值(Ta/Ttot值)对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出现胎儿脐动脉AEDF的42例孕妇(孕20~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胎儿结局分为围生期死亡组(19例)和围生期存活组(23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Ta/Ttot值及相关因素对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与围生期死亡组比较,围生期存活组孕妇分娩孕周较晚,死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大,Ta/Ttot值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死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混杂因素(P>0.05),分娩孕周及胎儿Ta/Ttot值是影响脐动脉AEDF胎儿围生期结局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胎儿Ta/Ttot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0.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9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其中早发型组101例,晚发型组188例,围生儿301例)的母婴结局.结果:①早发型组的发病时平均血压、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组胎儿脐血流比值(S/D)、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按发病孕周分为A组(<28周)、B组(28 ~31+6周)、C组(32 ~ 33+6周),3组围生儿结局比较,A组病例中胎儿脐动脉S/D≥3、FGR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C组(P<0.05);而A组及B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中脐动脉S/D≥3的病例,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S/D <3的病例(P<0.05);两者间早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孕周越早,FGR、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越高,围生儿结局不佳.基层医院应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脐带挤压与立即断脐对产时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足月且发生产时胎心率异常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脐带挤压,选择脐带挤压组和立即断脐组各5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选择阴道分娩(各10例)、剖宫产(各30例)及阴道助产(各10例)。分析比较两组在同一分娩方式下的新生儿结局。结果:(1)在同一分娩方式下,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脐血pH值均大于立即断脐组;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窒息率(4.0%)低于立即断脐组(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分娩方式下脐带挤压组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均高于立即断脐组;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8.0%)低于立即断脐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一分娩方式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胆红素(TCB)峰值、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产时胎心率异常者,脐带挤压比立即断脐可以有效改善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科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共80例,其中36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孕妇组,44例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9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慢高合并子痫前期组,9例).应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三维直方图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测脐血流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S/D值).并记录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和胎盘重量.结果 (1)VI、FI、VFI及脐血流S/D值:正常孕妇组分别为6.3±2.9、38.6±4.4、2.7±1.3及2.5±0.6;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5.7±3.8、36.3±7.2、2.4±2.0及2.4±0.3;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0±2.4、31.7±5.0、1.1±1.0及2.9±1.3;慢高合并子痫前期组分别为2.2±1.6、26.1±4.4、0.8±0.6及3.1±1.6.正常孕妇组孕妇胎盘VI、FI、VFI值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慢高合并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VI、FI 、VFI兀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及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而各组孕妇脐血流S/D值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和胎盘重量:正常孕妇组分别为(38.7±1.5)周、(3280±520)g、3%及(568±141)g;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7.9 ±1.0)周、(2971±265)g.0及(576±98)g;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3.2±2.6)周、(1820±737)g.58%及(458±154)g;慢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2.6±2.6)周、(1497±533)g.7/9及(396±141)g.正常孕妇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莺儿百分比和胎盘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慢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和胎盘重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 (1)重度子痫前期及慢高合并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临床上相应出现胎盘重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分娩孕周偏低、低出生体重儿数量增加等结果;而脐血流S/D值无明显变化.(2)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组织血流灌注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B超羊水指数法估测羊水量及测定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并进行胎儿无应激试验(NST)监护,比较分析羊水过少组(观察组)和羊水正常组(对照组)的妊娠、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混浊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羊水过少的孕妇围产结局取决于羊水指数值、S/D比值、胎儿电子监护NST结果及分娩方式。因此,加强对羊水过少的产前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剖宫产是重度羊水过少孕妇分娩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早发型子痫前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止妊娠,再次妊娠后在本院定期产检并终止妊娠的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B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42例,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结局。结果:A组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多于B组,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小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次妊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CDA双胎并发sIUGR的孕妇43例及其86个胎儿为sIUGR组,根据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变化将sIUGR组孕妇分为Ⅰ型23例,Ⅱ型14例,Ⅲ型6例;选取同期分娩的282例无并发症的MCDA孕妇及其564个胎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及3种类型sIUGR之间胎儿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出生体质量、双胎出生体质量差、Apgar评分、宫内死亡率、胎盘重量、脐带异常插入率以及静脉导管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结果:sIUGR组胎儿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大胎及小胎的平均出生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胎儿出生体质量差显著大于对照组,大胎及小胎的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盘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脐带异常插入率和静脉导管/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UGR组Ⅱ型分娩孕周明显早于Ⅰ型和Ⅲ型(P0.01,P0.05),大胎和小胎平均出生体质量均显著低于Ⅰ型和Ⅲ型(P0.01),两个胎儿出生体质量差明显大于Ⅰ型和Ⅲ型(P0.05),大胎和小胎的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Ⅰ型和Ⅲ型(P0.01),胎儿宫内死亡率(42.86%)显著高于I型(4.35%)及Ⅲ型(0%)(P0.01)。上述指标在Ⅰ型和Ⅲ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型sIUGR的胎盘重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CDA双胎合并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不良,其相关因素包括脐带异常插入、静脉导管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不同类型sIUGR的胎儿预后不同,其中Ⅱ型预后最差,宫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分析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探讨镇痛分娩后母体和胎儿的结局。结果:(1)各研究组经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VAS评分都显著降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MAP在产程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入NICU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痫、HELLP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 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分娩疼痛、维持血压的稳态,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介于2.5~3.0间的围产儿结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 S/ D值介于 2 .5~ 3.0间的围产儿结局。 方法 将2 77例足月妊娠妇女根据分娩前脐动脉血流 S/ D值分成两组 ,即 S/ D值介于 2 .5~ 3.0的 35例为研究组 ,S/ D值 <2 .5的 2 42例为对照组 ,分别跟踪分娩结局 :出生时采集脐血进行血气分析 ,记录新生儿 Apgar评分 ,羊水粪染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 5 7.14% (2 0 / 35 )的新生儿脐血 p H值异常 ,而对照组仅 10 .74% (2 6 / 2 42 )的脐血气异常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7.5 3,P<0 .0 0 5 ) ,其它不良结局 (羊水 度以上 ,Apgar评分低于 7分 ,低出生体重 )发生率 ,研究组 6 5 .7% (2 3/ 35 ) ,对照组 2 7.2 7% (6 6 / 2 4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0 .72 ,P<0 .0 0 5 ) ;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 (310 5± 5 78) g显著低于对照组 (3 35 0± 475 ) ,(t=2 .84,P<0 .0 0 5 )。 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 D值介于 2 .5~ 3.0的胎儿 ,要加强监护 ,避免严重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年间双胎妊娠发生率及双胎妊娠并发症变化趋势,分析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24例)、2001年(87例)及2011年(287例)双胎妊娠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年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各300例、900例及29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分娩孕妇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率逐年增长。双胎妊娠孕妇主要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双胎妊娠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转科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P0.05)。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的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与1991年、2001年相比,2011年双胎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子痫前期(PE)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胎妊娠增加了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及其高危因素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的PE高危因素,筛选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产检和分娩的正常及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154例,最终发展为PE的孕妇50例,非PE孕妇104例.通过采集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追踪妊娠结局,分析PE及存在高危因素PE孕妇的围产儿结局.结果:(1)PE组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显著小于非PE组(P<0.05).(2)PE组的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是非PE组的4.64倍、2.32倍、4.61倍、2.66倍、6.38倍.两组的FGR、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3)当MAP≥85 mmHg、蛋白尿、子宫/脐动脉血流异常、D-D>0.246μg/ml、FDP>4μg/ml、PAGT>40%时,易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P均<0.05).不同高危因素对围产儿结局的威胁程度不同,其中子宫/脐动脉血流异常时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较高(P<0.05).结论:PE对围产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孕期可针对高危孕妇进行严格有效的筛查,严密监测围产儿生长发育,警惕PE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胎儿静脉导管(DV)、脐静脉(UV)和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检测对围生儿预后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E胎儿的DV、UV和UA及MCA血流参数,并与相应孕周正常妊娠胎儿的血流测值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分析其与胎儿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28~31+6周及36周~分娩前,重度PE胎儿的DV、UV血流测值较正常、轻度PE胎儿升高(P0.05),轻度PE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周~35+6周,PE胎儿的DV血流参数测值PLI、PVIV、PIV及Qdv/Quv随着PE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5)。28周~分娩前,重度PE胎儿UA血流测值较正常、轻度PE胎儿升高(P0.05),轻度PE胎儿UA血流测值RI、PI、S/D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6周PE胎儿的MCA血流测值RI、PI、S/D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胎儿DV、UV、UA血流测值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氧饱和度、脐静脉p H值呈负相关。PE胎儿DV的PVIV、PIV,UV的Qdv/Quv,UA的PI、S/D和MCA的RI值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相关(P0.05)。结论:DV、UV血流频谱变化可反映PE胎儿宫内状况及预测出生不良结局,若结合UA、MCA血流频谱进行联合分析,将能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宫内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子痫前期轻度组26例,子痫前期重度组23例,69例正常孕妇分为正常孕妇组1(20例)、正常孕妇组2(26例)、正常孕妇组3(23例),分别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进行配对对照.采用心音信号处理技术监测各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第一心音幅值(S1)与第二心音幅值(S2)比值、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比值,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 (1)子痫前期重度组孕妇S1/S2比值为4.5±3.2,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的2.2±1.1和正常孕妇组3的2.2±1.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孕妇D/S比值为1.1±0.3,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的1.4±0.3和正常孕妇组3的1.4±0.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孕女1组1~3的69例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孕妇D/S比值均≥1.00,而子痫前期轻度组26例孕妇中仪1例(1/26,4%)D/S比值(1.00,子痫前期承度组23例孕妇中4例(4/23,17%) D/S比值<1.00.(3)子痫前期重度组23例孕妇中有2例因病情较重(S1/S2比值均>5.00,D/S比值均<1.00),分娩后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纽的1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分别为4例(4/26,15%)和6例(6/23,26%),转新生儿ICU治疗分别为7例(7/26,27%)和6例(6/23,26%),新生儿死亡分别为2例(2/26,8%)和4例(4/23,17%).正常孕妇组1~3和妊娠期高血压组的新生儿均正常.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随病情加重,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其孕妇及新牛儿的预后不良.心音信号处理技术对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检查安全无创、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居家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临床实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的晚期妊娠103例孕妇,其中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组,具有高危因素及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53例为高危组。两组孕妇在家进行远程胎心监护,由专业医师对启用孕周、归还/分娩孕周、使用时间、远程胎心监护上传时间和次数(分成≤3次、4~9次及≥10次)等进行分析,同时追踪监护结果及分娩结局。结果:(1)两组孕妇启用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归还/分娩孕周及使用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5)。(2)103例孕妇共上传654次,其中≤3次、4~9次及≥10次孕妇的比较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启用孕周和使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产次、高危人数及归还/分娩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危组胎心监护结果异常率(22.8%)高于正常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异常结果复查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6.2%,P0.05)。(4)远程胎心监护结果异常孕妇中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入NICU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孕妇(P0.05)。结论:孕妇远程胎心监护开启了家庭自我监护新途径,是胎儿安全的有力保障,尤其适合于高危妊娠;对伴有脐带因素的胎儿孕期管理具有很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及妊娠诱发的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42例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暴露的孕13~16周的妇女随机分成阿司匹林处理组(n=120,睡前口服75 mg阿司匹林至分娩)和对照组(n=122,安慰剂替代阿司匹林),随访至妊娠结束后2周,记录子痫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失访5例,其中阿司匹林组2例,对照组3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低于对照组(18.6%vs 52.9%),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早发子痫前期、严重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11.0%、3.4%、4.2%)均低于对照组(26.9%、12.6%、13.4%)。妊娠诱发高血压的发生率(4.2%vs 16.0%)、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13.6%vs 30.3%)、出生孕周<34周的孕妇比例(4.2%vs 13.4%)、37周前分娩的孕妇比例(18.6%vs 40.3%)、流产比例(2.5%vs 10.1%),阿司匹林组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质量(2 890±340 g vs 2 611±479 g)、平均出生孕周(36.8±2.0 vs 35.0±3.1),阿司匹林组大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新生儿围产期内死亡率(0.8%vs 1.7%)、胎盘早剥率(6.8%vs 5.0%)、阴道分娩率(43.2%vs 40.3%)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