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青欣  王迪  王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522-526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90对不孕症夫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法处理精子,检测处理前后的DNA碎片指数(DF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DFI预测IVF-ET受精率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DFI组和低DFI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助孕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1)DFI预测IVF受精的AUC为0.559(95%CI 0.501~0.617),最大约登指数对应阈值为25%。患者分为高DFI组[≥25%,59对夫妇(IVF 24对,ICSI 35对)]和低DFI组[25%,131对夫妇(IVF101对,ICSI 30对)]。经过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精子DFI显著降低(17.9%vs 1.9%,P0.01)。(2)无论IVF还是ICSI周期,两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9.7±17.3)%vs (21.8±19.1)%,P0.01;(28.5±18.3)%vs (13.6±10.9)%,P0.01]。在IVF周期中,低DFI组受精率[(84.0±15.9)%]明显高于高DFI组[(76.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CSI周期中,两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19.9)%vs(76.2±20.1)%,P0.05]。(3)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DFI患者的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可显著降低精子DFI。高DFI患者可通过ICSI提高受精率,但是DFI对于IVF/ICSI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现有精子核DNA完整性测定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8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94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男方的精液作为对照组(n=194),同一精液经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处理后精子混合液作为观察组(n=194)。根据精子核DNA碎片率(DFI)测定结果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分为3个亚组,对照A组和观察A组:DFI<15%,对照B组和观察B组:DFI 15%~30%,对照C组和观察C组:DFI≥30%。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FI值及各亚组间的助孕及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DF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5±10.17)%vs.(18.56±11.54)%,P<0.05]。(2)6个亚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亚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A组、观察B组4组的临床妊娠率(均在65...  相似文献   

3.
精子DNA碎片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对242例接受IVF的男方进行精子DNA碎片率(DNAfragmentation index,DFI)检测,按照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将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和IVF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将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对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精子DFI与精子前向活动率呈负相关(r=-0.355,P<0.001);密度梯度法处理前、后精子DFI均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r=-0.223,P<0.001)(r=-0.136,P<0.05);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与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无相关性;精子DFI与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结局无相关性。结论:精子DFI影响精子活力与IVF受精率,精子DFI检测对预测IVF受精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伟  杨丽霞  于艳  管群  张琪瑶  营福琴 《生殖与避孕》2011,31(9):617-620,612
目的:观察中药生精散对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及其在IVF-E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少、弱精子症行IVF/ICSI-ET治疗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2例,服用生精散治疗)和对照组(27例,未经生精散治疗)。观察比较中药组和对照组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密度、活率、活力)、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中药治疗后精子活率及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中药组DF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31.11%)及临床妊娠率(45.45%)明显高于对照组(13.73%和18.51%)(P<0.05)。结论:中药生精散可通过降低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改善精子质量,提高IVF-ET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和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治疗而妊娠的271例,据精子来源与数量分为精液正常组(39例)、少弱精组(144例)与手术取精组(88例)。比较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手术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妊娠并发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畸形、围生儿死亡率等组间差异。结果: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双胎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早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4.5%、6.3%、4.0%)、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相似,不同精子来源与数量不影响ICSI治疗后的妊娠和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ET助孕治疗的男方染色体多态(n=131)和正常对照夫妇(n=160)的妊娠结局,观察男方的精子质量和受精情况、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男方染色体多态组中严重少/弱精子症(19.85%)比例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00%,P0.001),Y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38.46%)中的比例最高;Yqh-也高达15.38%,1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多态类型(19.23%);染色体多态组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方前向精子率(PR%)、精子正常率以及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VF-ET助孕治疗后,其着床率(17.42%)、临床妊娠率(28.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26%,59.38%)(P0.05);并且早期流产率(11.11%)高于对照组(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CSI-ET助孕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75.24%±23.68%)还高于正常对照组(49.97%±29.31%)(P0.05)。行ICSI-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其着床率(34.78%)以及临床妊娠率(52.00%)显著高于行IVF-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17.42%,28.17%)(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的比例增加,男性染色体多态不利于IVF妊娠结局,对ICSI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孕症合并宫腔粘连(IUA)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患者,行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根据宫腔情况分为对照组:正常宫腔形态行IVF-ET助孕患者425例;IUA组:IUA经TCRA治疗后行IVF-ET助孕患者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IUA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低,流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BMI、流产次数、粘连程度分组比较,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粘连程度(中、重度)及BMI(≥24 kg/m~2)是影响TCRA术后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孕症合并IUA患者,TCRA术后行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接近于正常宫腔形态患者,年龄、粘连程度、流产次数及BMI是影响术后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子-透明质结合试验(hyaluronan binding assay,HBA)与精子常规参数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相关性,探寻精子质量评估和授精方式选择的新指标。方法:对进入IVF-ET周期的136例患者进行HBA检测,并按HBA结合率将患者分为HBA结合率≥65%组(A组)与HBA结合率65%组(B组),统计分析HBA与精液常规参数、体外受精率、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相比,精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者的前向运动(PR)精子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均高于B组(P0.01),而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活产婴儿出生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A反映精子活动力,对体外受精率具有指示作用,对于临床选择体外辅助授精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个IVF治疗周期,其中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162个周期,精氨酸酰胺酶低值组187个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精子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的受精率(78.74%)高于低值组(76.07%,P0.05),而卵裂率高值组(98.24%)低于低值组(99.58%,P0.05)。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值组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8.75%)及活产率(52.50%)均明显高于低值组(44.00%,P0.05;33.00%,P0.01)。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子精氨酸酰胺酶活性与IVF-ET精卵结合有一定关系,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及畸形精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CSI病例,选择同一患者累积治疗周期中因各种原因既使用夫精又使用供精的58例患者,其中每例患者的夫精部分(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列入A组和供精部分(正常精子)列入B组,比较A、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其中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和畸形精子行ICSI治疗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同时还增加流产及出生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男性精液参数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精子形态对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2个受精率100%的IVF-ET周期。以Diff-Quickstain方法染色,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WHO精子形态学标准评估精子形态,精子正常形态率≥14%为正常组,〈14%者为异常组。观察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参数变化,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精液各参数的情况。比较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①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82例精液密度明显降低,活动力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11例(13.41%),异常组71例(86.59%);处理后正常组34例(41.46%),异常组48例(58.53%)。异常组精液处理后正常精子形态的比例提高,中位数(P25,P75)分别为8.15%(6.38%,10.50%)vs.12.41%(9.98%,1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密度和活动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妊娠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的卵裂率高于异常组(P〈0.05)。⑤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除男女双方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各精液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子形态对妊娠结局无预测,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提高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数,需根据精液处理后的结果选择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2.
Yan X  Shi YH  Sheng Y  Tang R  Xu LH  Li Y  Chen Z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2):923-927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的妊娠结局,及不同表型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631例(PCOS组),按照年龄与孕前体质指数( BMI)配对选择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4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IVF-ET治疗后的流产率和单胎妊娠结局.结果 PCOS组和对照组患者IVF-ET后流产率分别为22.7%(143/631)和18.69%(266/1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和对照组孕单胎例数分别为339例和794例,两组单胎妊娠结局为:PCOS组和对照组早产率分别为11.2%(38/339)和6.4%( 51/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5%(5/339)和0.6% (5/7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分别为4.7%( 16/339)和3.0%( 24/794)、妊娠天数分别为(272±13)d和(273±10)d、新生儿畸形率分别为0.6%(2/339)和0.8% (6/794)、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为(3.5±0.5) kg,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中规律排卵患者流产率及单胎早产率分别为18.6%(19/102)和8.2%(4/49),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稀发排卵患者流产率及单胎早产率分别为23.4%( 124/529)和11.7% (34/2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行IVF-ET治疗后流产率、早产率增加,但PCOS患者中规律排卵型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未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拟再生育不孕症人群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拟生育二孩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285例继发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资料,按照生育第一孩的分娩方式将109例瘢痕子宫患者纳入研究组,将176例非瘢痕子宫患者纳入对照组;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和低龄组(35岁);再将研究组按照胚胎移植距剖宫产术的时间分为≥10年组(50例)和10年组(59例),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42. 20%)、着床率(27. 40%)显著低于对照组(54. 55%、36.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35岁的低龄组中,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41. 51%)和着床率(28. 51%)显著低于对照组(68. 11%、46. 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35岁的高龄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瘢痕子宫10年组的生化妊娠率(13. 56%)显著高于≥10年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是影响再生育人群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降低了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其对IVF-ET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的影响与患者的年龄和剖宫产术距再孕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助孕的双侧输卵管梗阻患者,其中结核性输卵管梗阻(结核组)66例,非结核性输卵管梗阻(非结核组)240例,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分娩率的差异。结果:两组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显著低于非结核组(P<0.05),流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组(P<0.05)。结论:结核性输卵管梗阻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高,应重视女性生殖器结核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2例第1次行IVF治疗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MAR检测结果将IVF周期分成4个区间组:<10%,10%~30%,30%~50%,>50%,分析各组间受精率、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540个IVF移植周期中共获得279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51.7%.MAR>50%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受精失败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R检测结果在预测IVF受精结局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与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方案中注射人绒促性素(HCG)日孕酮(P)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5例IVF-E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HCG日P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不同HCG日P水平的临床资料及妊娠情况;并比较采用GnRH激动剂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妊娠结局及HCG日P水平。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HCG日P是影响活产的危险性因素(OR 0.612,95%CI 0.480~0.780,P0.05),其截断值为5.29 nmol/L。HCG日P≥5.29 nmol/L组临床妊娠率(32.70%)与活产率(25.16%)显著低于P5.29 nmol/L组(56.93%,4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拮抗剂方案中HCG日P≥5.29 nmol/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激动剂组(35.21%vs 21.50%,P0.05),而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高的HCG日P水平降低了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是影响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对IVF-ET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两种方案对HCG日P水平的影响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雪诺同)和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经阴道给药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授精(ICSI)后常规用药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接受IVF-ET/ICSI助孕的2543例患者,按长效长方案和超长方案使用的黄体支持药物不同,随机分成使用雪诺同组(A1、A2组)和使用安琪坦组(B1、B2组),比较两种药物在不同助孕方案治疗中的有效性.结果: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分别比较,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异位妊娠发生率、三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与B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着床率、双胎率明显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雪诺同作为IVF-ET/ICSI后黄体支持常规用药较安琪坦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有减少早期流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患者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对产科结局是否产生不利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生殖中心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助孕时发生中-重度OHSS者264例(OHSS组)和随机抽取同期助孕未发生OHSS的妇女26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产科结局。结果:OHSS组的自然流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早产率、分娩多胎率和先天畸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F/ICSI助孕过程发生中-重度OHSS并未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异常与男性畸形精子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畸形精子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异常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85例配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及22例配偶因胎儿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的男性的精液,涂片染色后按照严格标准进行精子形态分析,与配偶有过正常妊娠史的继发不育男性精液进行精子形态学比较。结果:复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异常与对照组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胎儿异常组和复发性流产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和胎儿异常的精子畸形率并不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畸形精子率高低是否作为一个影响自然妊娠和胚胎发育的独立因素,缺乏足够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