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江西省胸痛中心质控水平及实施效果,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收集江西省11个地市共46家(标准版17家、基层版29家)胸痛中心2020年度质控报告,对其中胸痛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胸痛患者心电图远程传输有效份数比例、入门至导丝通过(D2W)时间、入门至溶栓(D2N)时间、再灌注治疗比例等关键质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各地市胸痛中心S2FMC时间均值均未达到质控标准;各地市基层版胸痛中心FMC2ECG时间均值均达到质控标准,而标准版胸痛中心仅抚州、萍乡地区未达标;各地市标准版胸痛中心心电图远程传输有效份数占比为69.24%,基层版胸痛中心为82.95%。各地市标准版胸痛中心D2W时间达标率为81.33%,其中抚州地区达标率相对较低,为66.98%;基层版胸痛中心D2W时间达标率为74.34%,以南昌地区的36.11%为最低。各地市胸痛中心基层版D2N时间达标率为55.91%,其中赣州地区达标率为57.89%,九江地区达标率为53.57%。各地市标准版胸痛中心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3.99%,基层版胸痛中心为86.90%。结论 通过对各胸痛中心质控数据的评估分析,发现在基层医疗机构、院前急救、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急诊医学科、心内科及介入中心等各个环节、部门存在不足,为胸痛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提供了依据,以不断夯实胸痛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燕平  梁潇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41-2142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第一线,要求每位在职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于危急患者能够准确、恰当的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两年来,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对在职护士行之有效的CPR技能培训方法,护士乐于接受,我科护士在这两年的全院护士CPR考核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工作中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我科的培训方法介绍如下。1培训对象及内容1.1培训对象急诊科全体护士,包括第一年工作的未转正护士。1.2培训内容以200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作为标准进行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新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N1~N3级护士2010版心肺复苏术培训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以2010年10月颁布的《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275名N1~N3级护士进行统一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结果]N1~N3级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规范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使临床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 N1-N3级护士2010版心肺复苏术培训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以2010年10月颁布的《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275名 N1-N3级护士进行统一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结果]N1-N3级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规范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使临床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5.
蔡惠芳  金萍  丁莉 《护理与康复》2013,12(4):376-3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嘉善县魏塘和惠民社区服务中心的157名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将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受训人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结果培训后2家联合体单位157名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呼吸囊操作和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率均较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94.7%的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在基层医院推广持认可态度。结论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能使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呼吸囊操作急救技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基础对心内科病房护士进行的三人心肺复苏(CPR)抢救流程现场演习培训和考核.认为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抢救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能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缩短病房内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临床护理教程》中的心肺复苏术评价标准及模拟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0名社区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测评。[结果]浦东新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水平不高,得分51.16分±12.87分;及格率22.00%,优秀率、良好率均为0;不同医院护士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背景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亟待提高,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急救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2010版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的掌握情况,为提高临床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114名临床护士进行成人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114名护士理论和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1%和80.7%;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通气过大、判断颈动脉搏动时间过短、按压频率不正确.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医院尚需进一步加强对新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抢救工作中,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60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改良版生命ABC问卷对培训前后60名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后,除4个条目外,其他条目的 掌握情况较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通过对其培训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60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改良版生命ABC问卷对培训前后60名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后,除4个条目外,其他条目的 掌握情况较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通过对其培训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层健康教育平台,研究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参加健康教育的社区居民500例,三甲医院急救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指导、考核我中心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进而对社区居民开展心肺复苏培训,采取PPT讲解、模拟人操作、健康教育讲座、微信或微课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前后完成两次调查问卷及考核试题,分析培训效果。结果 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意愿、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效果显著,有待进一步推广,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课题组前期自行开发的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进行修订及信效度分析,为今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在前期研制的2005版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基础上,大量查阅中英文文献,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对其进行修订,通过专家法对新建立的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技能评价表的条目进行了内容效度的分析,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技能评价表又分别采用重测信度和评价者间信度分析法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中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值为0.75~1.00;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的重测信度为0.880;2位考核员CPR技能评价表评分的相关系数r值为0.861;操作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值为0.916(P <0.01);操作合格判定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9(P <0.01).结论 修订后的2010版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测试卷和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评价测量.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的技术,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该技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对于大多数科室医务人员来说,没有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培训,不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影响急救效果。我院从美国引进HPS(Human Patient Simu lator)和ECS(Emergency Care Simulator),利用HPS和ECS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Utstein模式的心肺复苏注册单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67例病例进行一般资料登记,回顾审阅167例病历资料中关于心肺复苏的病程描述及医嘱和护理记录,逐一寻找符合注册单中的条目信息并进行登记。将2013年1—9月心脏骤停的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运用注册单前瞻性收集心肺复苏关键数据。实验组的资料收集经过心肺复苏标准化注册培训的临床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抢救中利用注册单实时记录心肺复苏流程,并按照注册表的质控要求进行数据完善及严格质控。结果注册单应用后心脏骤停时间、心脏骤停病因、CPR启动时间、首次除颤时间、CPR终止时间的记录缺失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2,5.34,203.93,75.16,193.71;P〈0.05)。结论基于Utstein模式的心肺复苏注册单的应用降低了心肺复苏关键数据的缺失率,为心肺复苏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敏  邹灯秀  严丽  黄素芳 《护理学报》2019,26(11):28-31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入职新护士62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心肺复苏;2018年入职新护士63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2组护士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和课时均相同。比较2组新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能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明显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评价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和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生产的高仿真模拟人(HPS)对我院急诊科60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诊治的模拟培训,并进行电脑评分.对参加培训的护士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护士人工呼吸平均分数为(60.54&#177;32.42),培训后分数为(81.35&#177;23.58);胸外按压平均分数(68.75&#177;32.84),培训后分数为(82.53&#177;26.49).护士经培训后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定期复训对新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情况,为寻求高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2015年11月入职的新护士112人,随机分为思维导图组和常规培训组,分别在入职时、入职3个月及入职6个月进行心肺复苏的定期重复培训,培训后立即进行考核.思维导图组培训教师按思维导图分支分段示范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并讲解操作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常规培训组采取先理论授课,后模拟操作方式培训.结果 思维导图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整体均高于常规培训组,重复培训的3个时间点两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思维导图组的CPR考核成绩上升幅度大于常规培训组,4个主要操作步骤得分情况两组不同时间点上升幅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靠和有效的工具,可用于新护士的CPR技能培训,复训的间隔周期以3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8.
培训警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对警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警种的91名警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培训。结果培训前91名警务人员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医院培训是提高警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拓展了护理工作的服务领域,为护士走进社区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荟  朱杉  余艮珍 《全科护理》2021,19(13):1795-1797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儿科门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儿科门诊4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人和观察组2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复苏理论知识、复苏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理论成绩、心肺复苏按压技能、正压通气技能、电除颤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观察组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运用及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与实践结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水平,同时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员综合急救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王嵘  马玲  于晋 《全科护理》2014,(12):1129-1130
[目的]探索高年资护士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技能操作体验、培训需求、压力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高年资护士实施院内心肺复苏体验的诠释性描述。[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在自然情景下对11名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分析方法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高年资护士实施院内心肺复苏体验的3个主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佳;提供并均衡培训机会,加强个人专业化发展;压力感受和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改变。[结论]增加护士心肺复苏培训的机会,注重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为护理工作营造一个好的愿景,鼓励护士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