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9例患者(5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共1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19%。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结石复发与年龄、黄疸、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胆管、胰腺炎症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692,P=0.011)、胆总管直径(OR=2.249,P=0.022)、结石数量(OR=2.647,P=0.017)、结石最大直径(OR=2.348,P=0.009)、合并炎症(OR=2.801,P=0.013)、手术类型(OR=2.421,P=0.018)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为1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18.7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胆管炎、总胆红素异常、胰腺炎、结石残留、术后合并症、黄疸、结石直径及手术类型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相关。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胆总管直径、胆囊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结石数量、胆管炎、结石残留、术后合并症及手术类型是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后结石复发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C联合LCHTD治疗的89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率、1~3年累计复发率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18例患者出现结石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0.22%,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年2.25%(2/89),2年5.62%(5/89),3年12.36%(1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与联合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是联合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部分因素会合并出现,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为10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80 min;19例经胆囊管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84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后住院3~8 d,4例发生胆漏。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探讨十二指肠镜后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为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将其分为两组(n=45),A组于EST术后24~72 h内行LC;B组于EST术后3 d以上行LC。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全麻时间、出血量、中转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90例均成功施行EST,85例成功施行LC。A组LC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中转率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成功率高,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EST术后早期行腹腔镜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江洪  毛羽  夏锋  文武  张庆余  李洁 《腹部外科》2009,22(6):348-34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OCBDE)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EST组和OCBDE组,并对其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LC+EST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3 %(33/35),OCBDE组为100 %.LC+EST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OCBDE组,住院总费用和手术费用均高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其直接医疗成本虽高于OCBDE,但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困难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为11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是否中转开腹、有无结石残留分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容易组63例、困难组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壁炎症严重程度、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显露情况、胆总管下段有无结石嵌顿及胆总管直径均是LC联合LCBDE手术难度较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胆囊三角显露不清(OR=14.090,P<0.001)、胆囊壁化脓坏疽(OR=20.057,P=0.011)、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OR=23.001,P=0.006)及胆总管直径≥12 mm(OR=3.950,P=0.008)是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伴有胆囊三角显露不清、胆囊壁化脓坏疽、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12 mm时,LC联合LCBDE的手术困难、危险性明显增加,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以降低手术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我院选择性地施行腹腔镜联合十二肠镜治疗47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7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EST或EPBD取石成功后改全麻下行三孔法LC。结果:71例成功施行EST或EPBD联合LC同期手术,成功率94.7%。2例患者EST成功后因胆囊与周围组织形成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改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术后鼻胆管造影发现残余结石,经二次取石后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3.25±3.45)个月,行腹部彩超及肝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EST或EPBD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可耐受腹腔镜手术、ERCP且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急重症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及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分为两组: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30例行LC+LCBDE,其中2例中转开腹;46例行ERCP/EST+LC,其中2例因ERCP取石失败,不予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相当,但LC+LCBDE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前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中转开腹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309例行LC联合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分为未开腹组290例,开腹组19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中转开腹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Studio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史、BMI、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及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是LC联合LCBDE发生中转开腹的相对危险因素(OR=0.195,0.369,0.287,0.241,0.237,0.082,0.166,0.198,0.190;95%CI:0.073~0.517,0.114~1.195,0.096~0.859,0.085~0.682,0.092~0.613,0.023~0.287,0.058~0.475,0.073~0.537,0.056~0.6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10×10^9/L、碱性磷酸酶>150 U/L、血清总胆红素>17.1 umol/L、胆囊壁厚度>4 mm、胆总管直径>12 mm、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是LC联合LCBDE中转开腹的独立预测因素(OR=6.498,3.656,22.160,5.762,4.849,7.916;95%CI:1.434~29.442,1.095~12.203,4.485~109.496,1.491~22.262,1.384~16.988,1.366~45.884)。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随后采用Bootstrap重复抽样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校正曲线发现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C-index为0.924(95%CI:0.857~0.99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55~0.992),说明预测模型准确性高。结论基于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血清总胆红素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LC联合LCBDE中转开腹能力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为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中转开腹。28例一期缝合胆总管,20例放置T管引流。手术时间平均(75.0±12.5)min。术后2例出现胆漏,3~5 d后自愈;2例结石残留,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术后平均住院(5.5±1.6)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2例患者中,通过LC+LCBDE方案治疗24例,中转开腹2例;EST+LC方案治疗25例;ENBD+LC+LCBDE方案治疗3例。52例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及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三镜最优组合集中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该病创伤最小的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术中超声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纳入病例85例,78例术前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声发现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序贯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成功72例,13例因结石巨大或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保胆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9月为4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颗粒状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drainage,ENBD),并行ENBD管造影以证实胆总管结石是否取尽,术后1~3 d行微创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cholecystolithotomy,EMIC)。结果:41例手术均获成功,ERCP胆总管取石时间平均(51±9.1)min,保胆手术时间平均(48±7.3)min,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5 d,平均(3.5±0.6)d。结论:ERCP+EST结合EMI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效率,扩大了保胆手术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85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研究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43.72±10.31)min vs.(152.41±11.6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181.41±13.25)ml vs.(83.65±11.3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97±0.53)d vs.(1.27±0.45)d]、肛门排气时间[(3.38±1.36)d vs.(1.39±0.83)d]、术后住院时间[(14.46±0.62)d vs.(7.91±1.2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6%vs.8.2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效、并发症少及利于术后康复等显著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