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临证收集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验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利用软件“方剂分析”“用药模式”等功能,对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处方158首,用药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是茯苓、炙甘草、麦芽、半夏、白术、白芍、柴胡、薏苡仁、香附、党参;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分析得出关联系数 0. 06的药对2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6组,新方3首。结论 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以健脾和胃为根本,同时重视情志致病,善于以心、肝二脏论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49首中药复方中共用药100种、553频次;以使用频次〉3的共57种、504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滋补药、清热药、温补药、补气药、安神药、平肝药、疏肝药、益智药8类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39条,药组规则17条。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出血期口服自拟宫血立停饮,每日1剂,连服7天;血止后口服自拟益脾固肾汤,每日1剂,连服20天。结果:所有患者经止血后,出血全部停止,2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1例恢复月经,6例患者月经稀少。结论:采用中药分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腹泻的证型及用药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治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0篇,经规范后证型共8个,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寒热错杂证、肝气郁滞证、脾胃虚寒证、寒湿困脾证;单一病性证素6个,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气滞、阳虚、湿、热、寒;中药频次最多的前6味中药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术、茯苓、白芍、陈皮、党参、防风;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关联药物组合最高的为党参-茯苓。结论: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腹泻的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基础,辅以疏肝、清热、化湿、温阳等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分析陈贵珍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陈
贵珍教授于2016年1月—2023年10月治疗PMS的有效临床处方并建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频次分
析,包括四气、五味、归经的使用频次;采用SPSS Modeler 18.0中的网络图形以及Apriori算法根据设置条件进
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26.0对排名前20位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处方
239首,涉及236位患者,使用中药191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为失眠、月经紊乱、情
绪障碍;用药频次前5位依次为茯苓、山药、山萸肉、炒酸枣仁、炙甘草,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
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获得药物组合48个,以山药-山萸肉-茯苓为代表;聚类分析显示
大致可分为3类,以六味地黄丸、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组方的药物为主。结论:陈贵珍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
征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癸竭、脾虚肝郁,治以补肾益癸、健脾和癸、疏肝条癸为法,常用六味地黄汤、柴胡疏肝
汤、逍遥散汤剂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复东2013年-2014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何复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常用药以使用频次前20味药依次为葛根、巴戟天、紫河车、淫羊藿、补骨脂、知母、钩藤、天麻、仙茅、石决明、黄连、菟丝子、黄芩、甘草、何首乌、鹿茸、黄柏、栀子、桂枝、锁阳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补虚药中又以补阳药使用频次最多,其次是清热药;归入脾、胃经的药物最多,占25.49%,其次是肝胆经,占24.37%;药味多为甘、苦,药性以寒、温为主。结论:何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疏泄肝气、调畅气机,用药寒温并用、补泻同施,辨病辨证相结合,使精血俱旺,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析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腧穴应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18日所收录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依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后,提取针刺处方等相关信息建立针刺治疗围绝经失眠的选穴数据库,采用数据统计、聚类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选穴频次、归经、分布、配伍规律及核心选穴处方。结果:(1)纳入的139篇文献中有效针刺处方199条,涉及腧穴78个,共计使用频次1567次;(2)归经以膀胱经、督脉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头面颈项部;(3)选用腧穴中有58个特定穴,主要包括交会穴、原穴与五输穴;(4)共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及16个关联群,其中神门→百会+三阴交的支持度最高;(5)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核心选穴为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太冲、内关、安眠与关元。结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选穴体现了局部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运用中医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6篇,包含125味中药,19类中医证型。得出高频证型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等,高频药物甘草、白术、柴胡、党参、半夏等,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关联分析出17组高度关联的中药药对,聚类分析出4大类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脾胃气虚是其发病的关键,病程日久气机不畅则酿生湿热、食积、痰浊等病理产物,故临床多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胃肠道神经递质、脑-肠肽、Cajal间质细胞和胃肠电活动的调节。通过对中药促进胃肠动力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中药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慢阻肺证候分布及证候构成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81年-2004年慢阻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44篇,200条记录。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肺气虚(24.5%)、痰热壅肺(14.5%)、痰气互结(14%)、肾气虚(12.5%)、寒饮停肺(9.5%)、脾阳虚(9.5%)、肾阳虚(8.5%)、脾气虚(8%)、肺肾气虚(7%)、肺阴虚(5%)。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慢阻肺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要素,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药对的配伍及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2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开展配伍研究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有重要的意义,并指出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及高效地使用药物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古籍整理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文脉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赓续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中医药古籍整理的时代目的 ,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藏,揭示其意义,发扬其精神,吸取其经验教训,使之服务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阐述了古籍整理中的几大问题,即重视执拗的低音现象、避免后出转劣趋势、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 〈0.05)。③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中药产业链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中药产业链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药产业链的内涵、存在问题、组织模式、构建与优化、产业集群等方面,现有研究只简单将产业链理论应用于中药产业,而从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和中药产业链特殊性展开的细化研究较少,而且缺乏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对中药产业链进行优化整合的研究。本文指出中药产业链的形成动因与机制、演化路径与方法等领域尚属研究空白点。中药产业链未来研究应关注将产业链理论与中药产业特殊性相结合,探索中药产业链特有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区域中药产业链的发展状况、战略选择及优化路径;开展中药产业链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阴阳两虚组,检测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管超声等,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性;阴阳两虚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明显偏高(P0.05,P0.01),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次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最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阴阳两虚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兼湿热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阴阳两虚组股动脉、腘动脉管径依次变窄,血流量依次减少。结论:阴阳两虚证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严重阶段,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轻,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轻。从而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利于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规范。方法: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学科领域标准规范及其他通用规范标准,如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数据集元数据标准、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网项目标准、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等规范,结合中医药文献资源的特殊性,建立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规范。结果:建立六大类共17个规范,以规范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建设。结论: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建设规范可实现中医药类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并有利于中医药数据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