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为268例直肠癌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手术方法、术式选择、并发症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结果:267例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199例采用前切除术(Dixon),57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12例行远端闭锁近端造口术(Hartmann),手术时间分别为(193±33)min、(181±37)min与(173±2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8)ml、(36±10)ml与(29±12)ml。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5.4±4.1)枚,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平均(11.2±2.8)枚。直肠远切缘平均(3.5±0.8)cm,均为阴性;环周切缘5例阳性。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0±0.8)d,拔除尿管时间平均(3.0±0.6)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肠梗阻10例、手术相关性感染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经肛门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标本经肛门拖出技术行直肠癌根治术10例,腹部无切口。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16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m 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2±10)h,平均住院时间为(12±3)d,肠系膜淋巴结平均检出数为(15±4)枚,吻合口漏1例,无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短期疗效,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五孔法,操作过程中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8.77±17.87)ml,手术时间平均(189.84±43.26)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9.29±12.54)h,术后平均住院(8.55±1.12)d,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2.58±5.33)枚。均无血管、输尿管损伤发生,患者康复出院,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掌握淋巴结的清扫、输尿管及神经的保护,注意盆底创面的浆膜化,注重术后功能的恢复等相关手术细节,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应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注重外科层面的游离、血管切断、神经输尿管的保护及造口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9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优势、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结果:1例中转姑息性造口术,92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3例行Miles术,69例行Dixon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术后住院73 d,术后住院711 d,平均(8.6±1.2)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血、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后可更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方牵引尾侧中间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12月采用经侧方牵引尾侧中间入路为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及术后疗效,其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59.9±12.3)岁。结果: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吻合后肠管、系膜均无张力,手术时间平均(91.8±13.7)min,直肠后间隙游离时间平均(17.1±5.3)min,系膜裸化时间(9.0±2.3)min,淋巴结清扫总数(14.9±10.5)枚,术中出血量(20.3±9.8)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9±0.7)d,无一例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无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平均住院(7.9±1.2)d。结论:经侧方牵引尾侧中间入路的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难度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微创优势,提高直肠癌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手术组共33例,其中28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5例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开腹组42例,其中30例行Dixon术,12例行Miles术。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32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00min(150~300min),术中平均出血100ml(30~400ml),术后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36h(24~50h),清除淋巴结10.9枚(4~20枚),术后4例切口感染,平均住院10.8d(7~19d)。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140min(90~210min),术中平均出血170ml(80~500ml),术后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8h(36~72h),清除淋巴结12.3枚(4~19枚),术后6例切口感染,平均住院14.5d(9~22d)。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合理手术路径.方法:分析23例行腹腔镜端胃癌D2根治手术治疗的手术路径.结果:23例中22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32±35)min,术中出血平均(130±50)mL,平均清扫淋巴结(19±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 d.结论:腹腔镜端胃癌D2根治手术遵循从下到上、从右到左、从胃大弯到胃小弯的操作顺序是合理、可行的,淋巴清扫时,胰腺是手术操作的主要解剖定位标志,胃十二指肠动脉是最重要的血管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基于膜解剖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5~246 min,平均(182.2±41.3)min;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部小切口手术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实施小切口开腹手术的17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腹手术腹部切口长度不超过7 cm。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小切口开腹手术,其中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8例,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癌扩大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06.4±2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7±27.6)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49.9±12.1)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1.0)d。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余者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术后30 d内再入院。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7.7±1.9)枚,直肠标本环周切缘均阴性。随访10~27个月,均未发现转移复发,亦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腹部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癌灶位于同一解剖肠段或相邻解剖肠段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初步可行,但还需在临床实践中继续规范适应证和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安庆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直肠癌患者中9例行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5±51.5)min,术中出血量(80.0±28.3)m 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4±2.0)d,术后住院时间(16.0±3.1)d;术后病理分期:T4期5例,T3期2例,T2期2例,T1期2例;清扫淋巴结5~23枚/例,平均12.5枚/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例。术后发生淋巴漏1例,切口感染1例,无吻合口漏及狭窄发生。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对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中的效果和方法。方法:对42例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前路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均经腔镜完成TME及保肛手术,术中直肠远端使用反复闭合器闭合,前路吻合采用吻合器完成。手术时间170~23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10~30 mL,平均15 mL。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32 h。1例术后并发排尿困难,1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结论:腔镜辅助行TME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前路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12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51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0.8)d。术中无邻近脏器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无出血、吻合口漏、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于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并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9±3)d。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可逐渐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放疗代替术前放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行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8例进展期直肠癌。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接受腹腔镜Dixon术,术中运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照射瘤床,剂量为10~18 Gy,均接受术后随访。结果:本研究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Dixon术,其中5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平均手术时间(151.2±18.6)(125~1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58.2)(50~200)m 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8 d,术后并发腹泻2例、尿潴留及盆腔疼痛各1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及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3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Miles术6例.手术时间150~300 min(平均200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中的效果和方法。
方法:对42例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前路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手术均经腔镜完成TME及保肛手术,术中直肠远端使用反复闭合器闭合,前路吻合采用吻合器完成。手术时间170~23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10~30 mL,平均15 mL。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32 h。1例术后并发排尿困难,1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
结论:腔镜辅助行TME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前路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7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Dixon术3例,Hartmann手术2例,Miles术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多孔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50~180min,平均167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44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3d,平均2.3d,术后住院3~6d,平均4.8d,随访3个月至今,患者生活质量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改良法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清扫淋巴结和游离结直肠后,在距肿瘤远侧2 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闭合肠管,组织钳夹将游离的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后敞开,标本经保护套从肛门拖出,体外切除标本后在腹腔镜引导下完成吻合。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6±35) min,术中出血(33±61) ml,清扫淋巴结(17.0±5.6)枚,术后排气时间(2.7±1.3) d,术后住院时间(7.9±2.6) d,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应用新荷包技术在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6例应用新荷包技术行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患者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将带有缝针的钉座通过靠近上切缘处乙状结肠肠壁切口置入乙状结肠肠腔内,然后将缝针从肠壁穿出,引导钉座杆穿出肠壁,靠近钉座处用直线切闭器切断结肠;远端肠壁连同肿瘤经肛门外翻拉出体外,在直视下行肿瘤下切缘的切割闭合,完成吻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65±21)min,出血(55±12)m L;无吻合口瘘;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新荷包技术应用于全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良好的短期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