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指血氧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观察组(手指血氧仪指导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血氧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综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结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用小青龙汤1剂水煎服;而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2周,以用药前后血气分析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升高和PaCO2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小青龙汤结合基础治疗可达到提高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是连续或间断监测血氧饱和度(SsO2)和脉率的电子仪器。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通过对178例氧疗患儿运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行合理的监测,测得的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医护人员提供患儿的呼吸状况、缺氧程度以及机体组织的氧和情况等信息,在呼吸道准备、合理用氧、及时调整氧浓度、预防氧中毒等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护理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陈潭绥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具有无创、简便、安全、迅速的优势,在重症监护中居于重要地位。好多国家明文规定将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作为重症监护的必备手段。重症监护护士如何准确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正确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予以雾化吸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雾化吸入综合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血氧饱和度为86.96&#177;3.19,干预后血氧饱和度为88.34&#177;3.06;实验组干预前血氧饱和度为83.74&#177;4.17,干预后血氧饱和度为92.78&#17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雾化吸入知识的了解,从而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沈军  郑峥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5):648-650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慢性心脏疾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测量脉搏和呼吸,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脉搏经皮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级护理干预。比较2组急性心衰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对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值的相关性好(r=0.922,P0.01)。结论: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可使护理更加规范、高效,有利于急性心衰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血氧监测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氧监测可提供病人氧供方面的重要信息 ,利于发现缺氧或潜在缺氧 ,以便及时处理。动脉血气分析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是广泛运用的重要监测手段 ,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对指导医护人员正确合理使用血氧监测技术、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血气分析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食管癌围手术期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是连续或间断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率的电子仪器。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通过对660例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及病情变化需要时进行单次或连续监测,及时为医生提供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d、手术后1~3d(重症期)、手术3d后恢复期机体组织氧和情况的信息,在手术前呼吸道准备、围手术期合理用氧、手术后重症监护以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动脉血气图计算机软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脉血气图计算机软件观察206例COPD患行动脉血气指标在血气图上的变化。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时血气指标在血气图上的分布为4区55例,病死率5.45%;5区102例,病死率18.63%;6区49例,病死率4.08%。5区的病死率高于4区、6区(P〈0.05)。24例死亡病例死亡前的血气指标均存5区。存活的病例,入院时血气指标在血气图上的分布为4区52例(28.52%),5区83例(45.60%),6区47例(25.82%)。出院前血气指标分布为4区130例(71.43%),5区39例(21.43%),6区13例(7.14%)。4区的分布率高于5区、6区。动脉血气图电脑分析软件与手工计算推理判断结果一致。结论动脉血气图软件对COPD病情严重度的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2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氧流量为4~6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流量为7~8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比较两组锻炼前后SaO2、PaO2、FEV1、FVC、FEV1/FVC、6MWT等指标及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FEV1、FVC、FEV1/FVC、SaO2、PaO2、6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吹气球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医疗保健环境里,血氧饱和度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血氧测定的重要部分。血氧饱和度监测被描述为患者监测方面的最重要进展之一。1980年以前,连续性判断患者组织缺氧主要根据皮肤紫绀程度进行估计。这种方法缺乏客观性。紫绀只是组织严重缺氧的标志,氧饱和度下降到80%~85%之前,临床上可无任何皮肤颜色的改变。由于脉搏血氧仪的应用,使临床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在临床上有效开展。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SpO2)已成为许多卫生保健体系中一种护理标准,在重症监护、手术室、麻醉后护理及给予镇静剂期间,其显得尤为重要。常规脉搏血氧仪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琪 《疼痛》2004,12(3):114-117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患的监测和术中麻醉监测,对其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促进了仪器发展。本就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发展历史、设计原理及进展和未来的展望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雾化吸入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最佳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纳入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B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动态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相比,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会明显提高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同时不会影响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可更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临床应根据老年COPD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宜患者的雾化吸入方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in98操作平台 ,Borland公司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Delphi5 .0 ,开发动脉血气图计算机辅助判断系统软件 ,并观察 2 31例 COPD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在血气图上的变化。结果 :1用计算机软件判断动脉血气指标在动脉血气图上分区所用时间 ,吸氧患者为 (4 .7± 0 .5 ) s,明显低于手工计算判断所需的 (90 .2± 4 .9) s(P<0 .0 0 1)。2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分布在通气不足合并换气损害区 (5区 )最多 ,占 5 5 .4 % ,通气代偿换气损害区 (4区 )占 2 2 .9% ,通气过度合并换气损害区 (6区 )占 2 1.6 %。 3随病情的好转 ,血气指标由 5区向 4和 6区移行 ;10 6例抢救存活者入院和出院时血气指标在动脉血气图上分区变化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P<0 .0 0 1)。4病情加重时动脉血气指标向 5区转移 ,病情越重 ,越向血气图的左上方移动 (严重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 ) ,死亡患者均处于 5区。结论 :计算机软件分析动脉血气图所需时间较手工判断明显缩短 ,并能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08/2003—08在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55例COPD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疗规范中有关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血气检查,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COPD组的入睡(1.18&;#177;0.29)、睡眠维持(0.41&;#177;0.05)、睡眠自评(0.79&;#177;0.11)、午休时间(1.35&;#177;0.20)、睡眠总时间(1.02&;#177;0.24)、梦记忆情况(1.16&;#177;0.14)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16&;#177;0.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1—3.137。P&;lt;0.01—0.05)。COPD患者按血氧分压水平分组后,血氧分压水平明显偏低组(21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血氧分压水平偏低组(34例)(t=2.092~3.108,P&;lt;0.01~0.05)。结论:COPD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与血氧分压水平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代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化、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9例COPD患者血液MDA,SOD,ET-1,ACE,并进行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COPD患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C组)增高,而肺动脉高压组(B组)患者MDA又较非肺动脉高压组(A组)明显增高(F=25.30,P&;lt;0.01);B组患者SOD活性较A组和C组明显降低(F=4.56.P&;lt;0.05),所有COPD患者肺动脉血SOD均较桡动脉血和周围静脉血明显降低(F=6.33,P&;lt;0.01)。B组患者ET-1和ACE均较A组和c组明显增高(F=9.251-13.96.P&;lt;0.01);所有COPD患者肺动脉血ACE均较桡动脉血和周围静脉血明显增高(F=10.95,P&;lt;0.01)。肺动脉血中MDA与mPAP,PVRI呈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ET-1与mPAP,PVRI,TPRI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DA和ET-1分别作为独立因素影响mPAP,其中MDA对mPAP的影响力大于ET-1。结论:COPD患者体内常处在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的氧化胁迫状态。氧自由基通过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铁军  徐卫国 《现代康复》2001,5(8):53-53,57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呼肌强度与动脉血气关系。方法 对40例COPD并发呼衰患者进行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MEP)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呼吸肌力MIP仅达正常预计值的38.6%,MEP仅达正常预计值的29.1%,MIP与动脉血气主要指标pH,PaO2呈正相关,与PaCO2呈负相关(P<0.05);MEP与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 COPD并发衰患者均见呼吸肌力明显下降,其中MIP在呼衰的发病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救治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集长寿区人民医院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02例COPD患者,分析其病情变化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结论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好转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