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细胞恶变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学改变和表观遗传学异常.在大肠癌中,表观遗传学变异主要表现为DNA甲基化异常--包括甲基化酶表达异常、基因CpG岛甲基化异常、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甲基化异常等.笔者就上述问题以及它们与大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析GPX3甲基化与其基凶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47例PTC、10例非癌组织标本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中GPX3的甲基化状态,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PC-1细胞中GPX3的mRNA表达.结果 48.9%( 23/47) PTC发生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而10例非癌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TPC-1中GPX3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且GPX3的mRNA不表达,经5-aza-2’-deoxycytidine干预96h后GPX3重新表达.结论 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频繁发生甲基化.,可能作为PTC的诊断标志物;GPX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PCR-RFLP-SSCP技术,分析大肠癌及大肠息肉P53基因突变以及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预后之间关系.结果:P53因基突变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是呈正相关.大肠癌P53突变率高于大场息肉(P<0.001)且与发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以及肿瘤大体类型明显相关(P<0.05).应用COX模型分析大肠癌复发及死亡相关因素显示P53蛋白表达者复发及死亡危险系数均大于阴性者.结论: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可以作为一个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microRNAs (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与DN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互相调控的机制.miRNAs受DNA甲基化调控并影响DNA甲基化的程度.而miRNAs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致使其靶基因的相应生物功能紊乱,促进胰腺癌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miRNAs也将用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本综述就miRNAs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谱及DNA甲基化参与miRNA的调控进行阐述,了解调控胰腺癌表达的遗传学途径,丰富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粪便中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9例结直肠癌、24例腺瘤、19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6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CDKN2A及MGMT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粪隐血试验(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8.3%、52.5%、55.1%,腺瘤患者分别为58.3%、41.7%、37.5%,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6.3%、15.8%、10.5%,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3.8%、0、3.8% 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敏感度分别为92.8%和70.8%,明显高于FOBT的29.0%和25.0%(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 粪便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与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逆转录PCR技术,测定60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与RASSF1A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行了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Wnt拮抗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甲基化和表达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膀胱癌细胞株T24、5637和SCaBER及45例膀胱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SFRP1基因甲基化状态,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SFRP1蛋白表达. 结果 SFRP1在膀胱癌细胞株T24和5637中呈现甲基化状态,而SCaBER细胞未检出SFRP1甲基化.将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脱氧胞苷酸(1μg/ml)加入发生甲基化的膀胱癌细胞株T24和5637后,细胞SFRP1 mRNA和蛋白出现表达.45例膀胱癌组织中SFRP1甲基化表型28例(62.2%),癌旁正常组织6例(13.3%),组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FRP1甲基化及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阐述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对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高度参与癌症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潜在预后价值.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癌中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表达并构建基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甲状腺癌预后模型.方法:从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粪便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2,SFRP2)基因超甲基化作为筛查大肠癌的非侵袭性工具的可行性.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69例大肠癌、34例腺瘤和26例增生性息肉患者的瘤组织和粪便中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30例内镜下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其中大肠癌患者的粪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采集.同时分析SFRP2基因甲基化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SFRP2基因在91.3%(63/69)的大肠癌组织、79.4%(27/34)的腺瘤组织和53.8%(14/26)的增生性息肉组织中发生超甲基化,并在同一患者所对应的粪便中有87.0%(60/69)、61.8%(21/34)和42.3%(11/26)检测到发生超甲基化.在正常对照的结肠黏膜中没有检测到SFRP2基因甲基化,但在粪便中有2例发生了SFRP2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第9天的粪便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SFRP2超甲基化与肿瘤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位置及病理分级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粪便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是大肠癌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对于非侵袭性检测大肠癌具有高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肾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的发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甲基化并不使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而是使抑癌基因转录失活,表达受抑制,导致肿瘤形成.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将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1].人类Dnmt在CpG岛甲基化过程中至少有Dnmt1、Dnmt3a和Dnmt3b参与[2,3].Dnmt1和Dnmt3b是DNA甲基化的关键酶,其表达直接影响着DNA甲基化状态[4].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mt1、Dnmt3b 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bcl-2基因表达和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ABC免疫组化及半巢式PCR法分别对64例大肠癌中bcl-2的蛋白表达及重排进行了检测。结果:bcl-2基因异常表达与重排在肠肠癌早期即已出现,随着病程演变,发生率显著增加;bcl-2基因的重排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亦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两法联合应用相比较,以重排列能反映大肠癌分子特性。本提示:bcl-2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调节,并在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进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大肠癌b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VHL基因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5例大肠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VHL、HIF-1α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中医证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HL基因在1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8%,在2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1%(P〈0.001);HIF-1α蛋白在1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2%,在2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P〈0.001);VHL基因的阴性表达与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果表明,VHL基因表达下调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肠良恶性肿瘤中PTEN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3 2例大肠腺瘤的腺体及腺体旁组织 ,12例大肠息肉及息肉旁组织 ,48例大肠癌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蛋白在所有大肠肿瘤组织的表达与其在正常粘膜组织及肿瘤旁组织表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TEN蛋白在所有大肠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 ,尤其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中 ,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 ,且与肿瘤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 ;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其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无关。结论 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息肉 (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PTEN蛋白表达可能对大肠息肉 (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及随访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受结直肠癌筛查人群共计783例,其中确诊结直肠癌患者72例,非结直肠癌患者711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外周血SEPT9甲基化检测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SEPT9阳性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术后随访1年,观察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和患者生存情况的关系。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年龄段、病变位置、TNM分期等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直肠癌患者SEPT9基因甲基化(70.8%)显著高于非结直肠癌患者(13.5%);SEPT9基因甲基化在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依次为:47.4%、 69.2%、 88.9%、 88.9%。ROC曲线分析显示,SEPT9的AUC=0.787,高于CA125和CA199(P<0.05),其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70.8%。术后随访1年发现,88.2%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为阴性,与SEPT9甲基化转阴性的患者相比较,SEPT9甲基化未转为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风险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16、Rb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16、Rb蛋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甲状腺癌中p16,Rb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p16蛋白的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指数呈负相关。Rb蛋白在各型甲状腺癌中均呈阳性表达,p16,Rb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而Rb基因可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2例结肠腺瘤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27甲基化阳性率为59.4%(63/106),结肠腺瘤组织中为18.2%(4/22),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为3.8%(4/106),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27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48.0%比24.7%,P<0.05);Dukes-A+B期组与C+D期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41.2%,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之间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5%比23.1%,P<0.05);浸润深达浆膜层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与未达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比24.1%,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27基因的高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27 gene methylation and pathology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p27 gene methylation promotor region and p27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methylation specificit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P in 106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each adjacent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and 22 cases of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27 gene methy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 compared with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P<0.05). Thei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ere 59.4% (63/106), 18.2% (4/22) and 3.8%(4/106) respectively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colorectal adenoma and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P < 0. 05). p27 gene methylation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elldifferentiated group (48.0% vs. 24. 7%, P <0. 05), in Dukes-A + B st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ukes C + D stage group(20. 0% vs. 41.2%, P < 0. 05 ), and it was higher in lymph nodes metastases group than that in lymph nodes negative group(41.5% vs. 23. 1%, P <0. 05), that in posi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nega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32. 5% vs. 24. 1%, P > 0. 05 ).Conclusions Methylated p27 gene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The methylation rate of p27 gen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invasive depth, Dukes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5cm组织和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nm23-H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m23-H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nm23-H1 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并同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结论 nm23-H1的降表达是结直肠癌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结直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癌缺失基因(DLC-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8p21.3-22,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呈低表达或缺失,因其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关系密切,使其在早期发现肝癌,早期预测肝癌的转移复发及预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巢式PCR检测大肠癌组织及患者粪便中bcl-2基因的重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bcl-2基因重排的规律,探讨通过粪便途径的基因诊断筛查大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2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粪便中bcl-2基因重排。结果2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24例(85.7%)检出bcl-2重排,粪便中检出17例bcl-2重排,其癌组织标本中bcl-2均有重排。癌组织中bcl-2基因重排在大肠癌早期即已出现,随着病程演变,这种异常表现增多趋势。结论bcl-2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调节,并在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进展及转移中起一定作用。存在基因异常的癌细胞的绝大多数能够通过粪便标本得以检出。bcl-2半巢式PCR灵敏、特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MLH1在直肠上皮内瘤变与早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术后确诊的28例早期浸润性直肠癌、36例直肠上皮内瘤变和3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hMLHl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早期浸润性直肠癌组织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30)、77.8%(28/36)和39.3%(11/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hMLH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异型增生、肿瘤类型和距肛缘的距离均无关(P〉0.05);早期直肠癌组织hMLH1阳性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hMLHI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hMLH1蛋白检测对于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中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