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GK双叶瓣)植入人体后的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例病人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MVR)14例,主动脉瓣替换(AVR)4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MVR AVR)2例。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是否有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长期生存已1年至2年半。术后病人心功能均已从Ⅲ~Ⅳ级转为Ⅰ~Ⅱ级,血流动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GK双叶瓣初步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近期随访结果未发现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GK型双叶式人工机械心脏瓣膜(GK双叶瓣)置入动物体内,行瓣膜置换实验研究。方法 7只绵羊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或肺动脉瓣置换术,共植入GK双叶瓣7枚(二尖瓣4枚、主动脉瓣3枚)。通过术后循环呼吸系统监测、血生化系统及细菌学检验、血液动力学测定、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长期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综合判断GK双叶瓣的整体性能和对各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7只动物中1只手术中死亡,6只长期生存(超过30d),最长生存时间378天。长期生存的动物中未发现感染、栓塞等瓣膜相关并发症。5只动物按计划分别于1、3、6个月处死,尸检观察人工瓣膜表面光滑、启闭自如,各主要脏器包括肺、肾、肝、脾、心肌和脑组织经组织学检查均无栓塞等异常改变。结论 GK双叶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久性和血流动力学特性,置入动物体内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瓣膜血液动力学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MRI测量人工心脏瓣膜远端血流野及三维图像的描绘,来评价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并为长期随访瓣膜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提供原始资料.方法27例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患者进行MR血流速度测量检查,置换双叶机械瓣20例,单叶机械瓣7例.于升主动脉内距主动脉瓣环0.5、1.0及2.0个人工瓣环直径处进行血流速度测量.应用血流分析及Matlab 6.5软件进行二维及三维血流图形重组.结果16例置换Sorin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三维血流图人工心脏瓣膜的形状特点为近似对应于2个瓣孔及2个瓣叶之间缝隙的3个喷射峰;4例置换Sorin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出现对应于2个瓣孔的双喷射峰.20例置换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血流速度在加速射血相及最大射血相血流速度图变成倾斜.7例置换单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在收缩加速相见对应单叶瓣口的1个主喷射峰.26例反向血流出现在人工瓣膜侧孔的位置.MR血流速度三维图反映了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的设计形状.距主动脉瓣环1.0人工瓣环直径处的轴向血流速度图较远端(2.0人工瓣环直径处)及近端(0.5人工瓣环直径处)的轴向血流速度图能更详细反映人工瓣膜的设计形状.结论MR可以无创、直观、在体地了解瓣膜功能,为发现术后并发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无论人工主动脉瓣膜为机械瓣还是生物瓣,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机械瓣,其缝合缘都是简单的圆环形,缝线在同一水平上缝合于人的主动脉瓣环上。然而,主动脉瓣环并不具有轴对称性,为波浪走行,这在植入手术时就会引起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在人工主动脉瓣的缝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求解决植入技术中的几个难点。一、问题的提出:正是由于主动脉瓣环为波浪走行(绝大多数均为三个“波峰”与三个“波谷”),而成年人的主动脉瓣窦较深(“波峰”即交连至“波谷”一窦底),通常可达10~12mm,个别到15mm。用一个水平面的圆环形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5.
四瓣膜同期置换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于 1 999年 1 1月 1 7日成功地完成 1例罕见的四瓣膜同期置换术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汪某 ,男性 ,47岁 ,汉族 ,已婚 ,工人。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伴反复发热。于 1 999年 1 1月 1 2日入院 ,入院前 3个月患者曾出现发热、寒颤、全身毒血症状 ,经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入院后经充分术前准备 ,于 1 999年 1 1月 1 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探查 ,见 :右室流出道有数条异常肌束至其狭窄 ;室缺为膜周型 ,大小约 2 .0cm ;二尖瓣前瓣有一个直径约 1 .0cm赘生物 ,后瓣…  相似文献   

6.
马浩  石海燕  张晓 《武警医学》2012,23(3):263-266
心脏瓣膜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人工瓣膜置换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均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非生长性瓣膜^[1]。组织工程化心脏瓣膜(tissue-engineering heartvalve,TEHV)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受体细胞种植于支架上所构建的一种人工瓣膜,其结构和功能与正常瓣膜相似,具有可生长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人工心脏瓣膜置入术后的病人可能需要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我们评估瓣膜伪影是否影响多层CT对冠状动脉的评价。方法从我院PACS存档中选择有人工心脏瓣膜病人心电门控或触发的CT血管成像。选择最佳收缩期与舒张期横断位重建影像评价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上每段因瓣膜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层螺旋CT(MDCT)已经显示出评估人工心脏瓣膜(PHV)的潜在价值。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类型PHV的影像质量,并确定哪些类型PHV适合用MDCT来评价。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行双瓣膜置换术(DVR)术后5年,突发胸闷、心悸、恶心伴出冷汗2h"于2009年3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于我院行"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二尖瓣为27号St. Jude双叶机械瓣膜,主动脉瓣为23号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术后恢复良好,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1NR)控制在1.8~2.0.患者术前及术后一直存在快速房颤心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冠脉搭桥(CABG)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4月-2012年5月行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手术共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5岁组(n=39)和<65岁组(n=71).≥65岁组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比例高于<65岁组(P<0.05),而在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合并瓣膜病种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59例,主动脉瓣置换35例,双瓣膜置换16例,60岁以上患者行常规生物瓣置换.术中搭桥2.1 ±0.4支,其中1支桥55例,2支桥38例,3支桥13例,4支桥3例,5支桥l例.移植血管为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率、围术期并发症、移植血管远端吻合口数、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患者失访3例,随访时间2个月~11年,l例术后2个月死于重症药疹所致的循环衰竭,1例于2年后死于肺癌,2例出现脑梗死,其余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65岁组失访8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2例(均为置换机械瓣膜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年和6年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1例1年后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术中重视心肌保护和高质量的再血管化、围术期积极处理等综合措施得当,可使老年患者取得与年轻患者同样满意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assess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ivoting disc of the Lillehei-Kaster prosthetic valve, a cinefluoroscopic technique using multiple angulations was developed. The disc was detected in 240 (99%) of the 242 valves studied (126 aortic, 107 mitral, and nine tricuspid valves). The maximal-opening angle of the disc was measured in 75% of the aortic but only 20% of the mitral valve prostheses in the 182 valve studies in which this was attempted. Prosthetic dysfucntions were suspected clinically in three aortic and three tricuspid valves and confirmed with the cinefluoroscopic technique. This cinefluoroscopic approach constitutes a rapid, noninvasive, and sensitive evalau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Lillehei-Kaster prosthetic valve in the aortic posi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0例心房黏液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10例心房黏液瘤手术资料,左房黏液瘤9例,右房黏液瘤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除。结果 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诊断明确后尽早手术;术中避免瘤体破碎、脱落造成栓塞;切除黏液瘤要彻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手术经验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完成二尖瓣置换术的43例患者,年龄19~65(47±1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30例、Ⅲ级7例,左室射血分数54%~78%(64.0%±7.1%),其中20例患者伴有心房纤颤、32例患者伴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建立后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切开左心房,进行机械或者生物二尖瓣置换,利用Cor-KnotTM打结装置的缝线夹子固定人工瓣膜.术前和术后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正中胸骨切开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92±62(140~450)min,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min;术后机械通气支持时间为15±5h,危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4±1d,未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失血过多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6年,中位时间3.5年,随访期间无死亡、中风、由假体性心内膜炎或者假体失效引起的二次手术等,但有17例(39.5%)患者术后仍有心房颤动症状.结论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安全有效并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电子束CT(EBCT)表现。方法 对12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施行EBCT扫描(连续容积或单层序列横断面扫描),男93例,女28例,年龄16~74岁。其中102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7例患者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EBCT扫描显示,主动脉瓣周点-线状对比剂外溢7例,瓣缘连续线状对比剂外溢3例,大量对比剂外溢4例。二尖瓣周点-线状对比剂外溢1例(该患者同时伴有主动脉瓣周大量对比剂外溢)。EBCT扫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阳性率为11.57%(14/121)。结论 EBCT可作为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随访及再次手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MVRP)对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及较常规二尖瓣替换术(CMVR)的优越性。方法39例行二尖瓣替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I)及二尖瓣狭窄(MS)病人手术前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结果在MI病人中,保留组术后左室侧壁、侧壁近心尖、尖下壁局部射血分数(rEF)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侧壁、尖下壁rEF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常规组术后左室间隔近基底rEF明显下降(P<005)。保留组术后左室径线缩小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容积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在MS病人中,保留组术后左室高峰充盈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相角程减少(P<005)。结论MI病人行MVRP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心功能,核素心室显像对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评价准确可靠,为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aortic root calcium on the risk of significant paravalvular regurgitation (sPAR) i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MethodsIn 302 consecutive patients from 3 centers, aortic root calcium was quantified volumetrically on pre-TAVR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in three regions: 1) the aortic valve region, 2) the overall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 and 3) the upper LVOT. Transcathether heart valve (THV) oversizing was calculated as (THV nominal area/MDCT annular area−1) × 100. The study endpoint sPAR was a composite of post-dilatation (PD) and PAR > mild.ResultssPAR occurred in 15% (46/302) of patients. Upper LVOT calcium volume was more predictive of sPAR than overall LVOT calcium volume, with an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AUC)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0.80 (0.67–0.89) vs. 0.60 (0.51–0.70); p = 0.0001. The optimal cut-off calcium volume thresholds determined from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 were 21 mm3 and 30 mm3 for upper LVOT and overall LVOT calcium, respectively. Upper LVOT calcium ≥ 21 mm3, but not overall LVOT calcium ≥ 30 mm3,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sPAR, odds ratio (95%CI): 9.5 (4.1–22.3) vs 1.6 (0.6–2.7). Upper LVOT calcium was more predictive of sPAR in patients with THV oversizing ≥ 13%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THV oversizing <13%, AUC (95% CI): 0.83 (0.72–0.93) vs. 0.67 (0.51–0.74); p < 0.0001.ConclusionsUpper LVOT calcium predicts more-than-mild paravalvular regurgitation following TAVR or the need for postdilatation. Upper LVOT calcium is most predictive of paravalvular regurgitation in the event of THV oversizing ≥ 13%.  相似文献   

17.
程进铿  骆翔  祁红  郑峰 《武警医学》2002,13(7):400-402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超声随访44例MVR患者术后3个月~13.5a,并根据手术的远期效果,分为心功能不全组(A组)和康复组(B组)。除注意人工瓣和自然瓣的病变外,还分析了这2组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差异。结果超声显示A组二尖瓣位单组或伴主动脉瓣位双组人工瓣异常5例,其它自然瓣明显病变11例。术后A组的左室内径明显大于B组(P<0.05),EF值明显小于B组(P<0.01)。超声心动图提供的信息为36.4%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和66.7%失代偿期患者诊断出了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MVR手术前后超声检查对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