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敏  范英英 《护理学报》2010,17(18):49-50
目的探索预防住院新生儿呛奶意外的奶瓶喂奶方法。方法 144例患儿每3 h喂奶1次,改进后的喂奶方法与传统喂奶方法交替采用,连续观察记录24 h。传统喂奶方法:抱患儿呈头高45°~60°,把奶嘴插入患儿口中,保持奶头倾斜状态并始终充满奶液,患儿吸吮过急时拔出奶头,休息后再吸吮。改进的喂奶方法:患儿30°斜坡卧位,把奶头插入患儿口中,患儿出现过急吸吮时半倾斜奶头,允许患儿随奶液吞入少许空气,待患儿吸吮与呼吸相对规则后,取软布叠成垫子上置奶瓶与面颊呈90°,让患儿根据自己吸吮节奏吮奶,护士在床旁守候。结果采用改进喂奶方法的患儿发生呛奶例数较传统方法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呕吐例数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喂奶方法使患儿按自己的进食能力和速度吮奶,侧重对吮奶意外诱发因素的预防,体位上更符合新生儿解剖生理特征,减少呛奶的同时不增加患儿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 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饲速度10 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最佳体位.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即左侧30°→45°→半卧→右侧30°→45°,左、右侧卧时床头仍抬高30°,1~2 h变换体位1次),对照组患者按机械通气常规要求安置体位(采取水平仰卧位或半卧位).定时观察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痰培养结果、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痰培养细菌阳性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变换体位法是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的较好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袁丹丹 《妇幼护理》2022,2(1):152-154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应用及对患儿误吸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5-2020.8收治的需要给予肠内喂养的新生儿86例研究,运用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4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误吸率、存活率以及病死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患儿家属整体满意度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应用以及对患儿误吸率影响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运动训练应用于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在不能经口喂饲情况下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鼻饲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采取口运动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出生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6.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收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408例机械通气鼻饲患者进行集束护理干预策略:鼻饲时采取左侧卧位、抬高床头30&#176;~45&#176;;鼻饲前监测气囊压力;监测胃内残余量;加强口咽部护理。选择2008年1—12月同科室行机械通气采取常规鼻饲护理方法的3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集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χ^2=25.748,P〈0.01)。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能减少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虹  王胜花  李秀梅 《护理学报》2010,17(14):34-35
总结59例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术后护理。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焦虑、烦躁或盲目乐观;术后体位护理,抬高患肢15&#176;~30&#176;,膝后垫软枕,膝关节屈曲5&#176;,使移植后的髌韧带处于张力最小松弛状态;做好术后并发症膝关节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指导早期循序渐进功能锻炼,以确保手术成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本组59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Lysholm评分,优9例,良28例,可15例,差7例,满意率为8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而至2010年,早产及其并发症占全球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的35%,成为新生儿的首要死亡原因[1]。加强早产儿的监护,提高诊治水平,预防早产各种并发症,成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产儿完成从肠外到肠内营养的过渡,管饲转换至完全经口喂养通常需要经历5~7个阶段[2],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就是从管饲逐步向完全经口喂养这一过渡时期。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过程需要逐渐完善,及时对其进行吸吮、吞咽功能训练很有必要。口腔运动干预[3]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以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本文着重就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犬心脏扭转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心肌梗死犬左室扭转运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特征,评价该技术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局部心功能定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扎19只健康杂种犬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前壁心梗模型,应用VVI技术观察心梗前、心梗后10min、60min、4周犬左室扭转运动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7只犬成功制成前壁心梗模型。心梗后左室内径增大,射血分数降低。心梗前旋转角度和速度分别为-4.32&#176;&#177;1.83&#176;、(-51.46&#176;&#177;18.45&#176;)/s,心梗后60min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分别为-2.74&#176;&#177;1.13&#176;、(-41.66&#176;&#177;15.49&#176;)/s,与心梗前比较,P〈0.05。前壁旋转角度和速度减低明显(P〈0.05)。心梗后4周上述指标及心功能有所恢复。结论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室壁扭转运动。前壁心梗后前壁及整体旋转角度和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订早产儿经口喂养流程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江西省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12月住院的早产儿为试验组,按照经口喂养流程进行护理;选取该医院2016年1月—12月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观察记录两组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管饲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在喂养期间,试验组呼吸暂停、呕吐、Sp O2<85%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管饲时间和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经口喂养流程进行护理,能增加喂养安全性,加快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12.
儿科护理学     
071755对机械通气极低低体重儿胃食管返流的监测与护理/陈华琴…//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54~355经鼻腔插入细柔的pH导管,pH电极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上3~5cm处,胸部置参考电极,连接导管与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监测24h。监测过程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面色,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护理:评估患儿的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确保鼻胃管位置正确;监测胃残余量;维持气囊压在0.98~1.47kPa;抬高床头,使患儿处于30°~45°倾斜右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温度为39~40℃,鼻饲奶量在喂养初期1~3ml/?,在能耐受的情况下,以后每日每次递增1~2ml/?,10d以上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经口胃管喂养的护理.[方法]经口胃管早期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同时关注喂奶前的准备、喂奶的速度以及喂奶后的护理,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及抚触等.[结果]80例患儿置管喂养过程中未发生腹胀、呕吐、呛奶、窒息等喂养并发症,也未发生胃管滑脱现象,78例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经口胃管早期微量喂养,能辅助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保证营养供应,有利于其体格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卢丽 《全科护理》2011,(20):1799-1800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经口胃管喂养的护理。[方法]经口胃管早期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同时关注喂奶前的准备、喂奶的速度以及喂奶后的护理,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及抚触等。[结果]80例患儿置管喂养过程中未发生腹胀、呕吐、呛奶、窒息等喂养并发症,也未发生胃管滑脱现象,78例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经口胃管早期微量喂养,能辅助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保证营养供应,有利于其体格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在床旁设立床头抬高参照物对鼻饲患者床头抬高的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例接受鼻饲的患者按置管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凭护士的经验进行床头抬高,观察组通过在床旁设立参照物进行床头抬高,评价两组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有效率和留置胃管期间误吸的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床头抬高30~45°的有效率为9.8%,观察组有效率为62.3%;发生误吸对照组1例、观察组2例,两组间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床头抬高的参照物能有效执行鼻饲患者体位管理的要求,但对于预防误吸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总结60例床头抬高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用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给予吸入性肺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一般护理、误吸风险评估、床头抬高、饮食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心理护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 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妈妈的声音(MV)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MV)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NNS+MV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每次喂奶前给予早产儿统一规格、型号的已严格消毒的安抚奶嘴进行吸吮,每天8次,每次5 min;在给予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的同时播放妈妈的声音录音。妈妈的声音刺激是将录音笔放在距早产儿头部15~20 cm处,以30~40分贝的音量播放,干预持续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由管饲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养成效。[结果]NNS+MV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NNS+MV组的喂养成效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制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评估使用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前后对床头抬高角度30°-45°的准确率。再利用一组独立样本,对使用直观测量工具准确测量床头抬高角度进行评估验证。 结果:未使用直观测量工具前,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为40.6%。应用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后,床头抬高30°-45°的准确率为92.7%,其准确性有显著的差异(92.7% vs 40.6%,P=0.00001)。独立样本验证中,对522次测量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为93.84%。 结论: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设计简便,能有效帮助护理人员进行准确床头抬高角度定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