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制备阻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A3区(vWF-A3)与胶原结合的抗vWF-A3单抗,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和功能研究.方法 用重组vWF-A3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的方法制备单抗.用ELISA法鉴定单抗特异性,经vWF胶原结合抑制试验筛选获得抑制性单抗,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抗与重组(r)vWF-A3和还原性人vWF识别的抗原分子.经胶原结合试验确定单抗对vWF与胶原结合的影响.结果 获得一组共30株抗vWF-A3单抗,其中两株确定为抑制vWF与胶原结合的单抗,分别命名为SZ-123和SZ-125,两株单抗分别与rvWF-A3和vWF强反应,而不与rvWF-A1、A2反应.免疫印迹分析显示SZ-123和SZ-125分别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7×103的rvWF-A3、250×103还原性人vWF单体和170×103的vWF酶切片段.单抗SZ-123和SZ-125不仅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纯化的人血浆vWF与人胎盘和牛皮肤Ⅲ型胶原结合,而且分别抑制人、猕猴或Beagle犬血浆vWF与人胎盘和牛皮肤Ⅲ型胶原结合.结论 抗vWF-A3单抗SZ-123和SZ-125是两株抑制性单抗,有望成为具有治疗潜力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有效方法,但清髓性allo-HSCT的高移植相关死亡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可用于去除供者T细胞,达到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或去除宿主T细胞预防排斥反应.同位素结合型单抗在减低预处理强度的allo-HSCT中的应用,可增强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同时降低对正常器官的相关毒性反应.本文就单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和去除移植物中T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1名具有抗-CD47单抗用药史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分析抗-CD47单抗效价,鉴定巯基试剂对抗-CD47单抗的洗脱效果,利用中和抗体及抗球蛋白筛选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成分。结果 患者血型鉴定为A型,RhD(+),不规则抗体筛查、DAT试验、交叉配血均为3+或4+。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均可为患者筛选到主侧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患者输注后无不良反应,贫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处理患者血液标本,可以消除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 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 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 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 奥妥珠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 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妥珠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妥珠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奥妥珠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单抗)对人体的免疫原性。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扩增出SZ-51重链和轻链可变区cDNA与连接肽(Gly4Ser)3的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拼接构建了表达载体pHEN1-51scFv,并导入大肠杆菌HB2151中进行表达。结果:其表达产物可折叠成可溶性并具有抗原结合能力的单链抗体(scFv,小分子肽)释放到细菌培养上清中。结论:该分泌型小肽抗体能特异地与α-颗粒膜蛋白结合,具有与原鼠源单抗一致的抗原结合特性。  相似文献   

6.
三株抗人巨细胞病毒pp6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抗HCMVpp6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以重组表达的HCMVpp65蛋白为抗原,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对获得的单抗进行Ig亚型、特异性、效价和亲和常数的鉴定与测定,并以免疫荧光检测法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结果 获得3株针对HCMVpp65蛋白的单抗,即B6、G12、2B12;Ig亚型依次为IgG1κ型、IgG1κ型、IgMκ型;亲和常数依次为3.6×107 L/mol、3.8×107 L/mol、3.1×108 L/mol;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3株单抗都与HCMVpp65蛋白特异性的结合,除2B12外,B6、G12与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均无交叉反应;与进口单抗平行检测140份临床标本,结果一致(r=1.00,P>0.05).结论 成功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HCMVpp6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较理想,为HCMVpp65蛋白抗原血症检测国产化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西妥昔单抗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丘疹脓疱型皮疹是抗EGFR单抗治疗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60%~90%,其严重程度与抗EGFR单抗的用药剂量有关,且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有关[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药、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或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64(54-82)岁,其中IgG型6例,IgA型2例,IgD型1例,轻链型6例。中位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22.48 ml/(min·1.73 m2)。11例可判断疗效的MM患者,总体反应率为91%(10/11例),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3例,微小缓解(MR)4例。15例患者可评价肾脏反应,总体反应率为60%(9/15例),其中完全缓解(CR)4例,PR 1例,MR 4例。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7-56)d。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1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应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  相似文献   

9.
刺激型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彭林综述李家增审校早在80年代初期,人们在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对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血小板单抗能够引发血小板聚集、释放等激活现象。这以后,国内外文献又陆续报道了十几个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单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单克隆抗体 (单抗 )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取得很大进展 ,临床及临床前期试验显示 :针对肿瘤抗原设计的单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望成为继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手段后的又一新的治疗方法。由于血液系统细胞有不同系性 ,在不同分化阶段其表面抗原表达均不同 ,而血液系统肿瘤细胞通常异常大量表达其相应系性细胞的表面抗原。所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较适于单抗治疗。现就单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人源化”单抗的特点、构型及疗效影响因素 理想的单抗应能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且与正常细胞的交叉反应低 ,…  相似文献   

11.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从而削弱其治疗的有效性:(2)由于鼠单抗是异源蛋白,在体内很快就被清除掉,并对清除抗体的器官产生损害;(3)抗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大,所以抗体分子到达靶部位不足;(4)鼠源性单抗在人体中常不能有效地活化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功能,因此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些就推动了人源性单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贝伐单抗作为一线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分别行紫杉醇+顺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治疗。主要终结点为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次要终结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总反应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结果对照组PFS为5.7个月,CBR为76%,ORR为67%,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PFS为8.9个月,CBR为92%,ORR为87%。对照组中不良事件为Ⅲ度骨髓抑制(53.4%),Ⅲ度消化道反应(40.1%),而研究组中不良反应为Ⅲ度骨髓抑制(46.9%)和Ⅱ度消化道反应(20.1%)。结论对比于传统铂类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贝伐单抗作为NSCLC患者一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甲型流感病毒H1、H2和H3单抗及乙型流感病毒的兔多克隆抗体的PAP荧光染色法,快速检出和鉴定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以传统的血凝抑制试验作对比检查160持不同型和亚型流感病毒,发现两法符合有158株.另两株只有PAP法鉴定出系H1和H3两个亚型的混合物。临床标本检测152例,有52例PAP法阳性。可见该法不仅对临床快速诊断有用,而且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有用。应用亚型特异性单抗快速鉴定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对血小板GPIb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洗涤血小板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后,FACS测得的抗GPIb单克隆抗体(单抗)的荧光结合强度随纤溶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中止纤溶酶作用并无明显恢复。正常血小板经TritonX~100处理后,抗GPIb单抗荧光结合强度明显增加。纤溶酶作用后的洗涤血小板无论是否经TritonX-100处理,抗GPIb单抗荧光结合强度均明显减弱,但处理者为甚。  相似文献   

15.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的抗CD20抗体,能特异性地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95%以上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20,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NHL)行利妥昔单抗加CHOP治疗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强泼尼松)可明显提高CR率和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据报道化疗有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西妥昔单抗属于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分子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本品具有强亲和力与EGFR特异结合,阻碍内源EGFR配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受体的功能,进一步诱导EGFR内吞从而导致受体数量的下降。西妥昔单抗具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西妥昔单抗一般与伊立替康联合用药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经伊立替康细胞毒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我院肿瘤科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1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用于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单克隆抗体(单抗),以解决临床应用中样本保存后AMH测值升高的问题。方法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结合AMH不同氨基酸位点的单抗,通过检测室温保存样本测值变化筛选测值稳定的抗体对,同时对AMH测值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结合AMH 15个不同位点的单抗,抗体对筛选结果表明,结合AMH 351~380氨基酸的全部单抗及部分结合426~541氨基酸、477~501氨基酸的单抗用于检测室温保存3 d的样本测值稳定(<10%),而其他位点的单抗测值均显著上升。样本中C1q浓度及抗体Fc段均与AMH测值升高无关,重组AMH抗原室温保存后测值不上升。用所获抗体对260/80配置的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灵敏度达0.08 ng/mL,测值与罗氏试剂比较,R2=0.997 9,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264)。结论 保存样本测值升高推测是由AMH构象改变而非补体干扰所致,获得了测值稳定的单抗,建立了满足临床要求的AMH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玉凤 《天津护理》2010,18(5):282-283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临床主要用于复发或化疗抵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病人。我科于2009年4至11月采用利妥昔单抗单一治疗用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其中2例发生过敏反应,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及护理,顺利完成治疗,现将过敏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诊断血管血栓及栓塞的放射性药物自1960年试用于临床,近十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应用,为选制新的诊断血栓的导向药物提供可能.据报导现已制得两类抗血栓特异抗原的单抗:一类是抗血小板单抗〔包括抗血小板激活后释放的产物:α颗粒膜蛋白及血小板敏感蛋白(Thrombospondrin)的单抗〕.另一类是抗纤维蛋白的单抗.Coller等取抗血小板整体单抗或其片段单抗用放射性核素(~(131)I、~(111)In或~(99m)Tc等)标记后,再与体内或体外的血小板结合  相似文献   

20.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针对人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进而实现对淋巴细胞的杀伤。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已经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的缓解率、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套细胞淋巴瘤等其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也能明显提高疾病的缓解率。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欠佳,而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预后判断指标在利妥昔单抗用于临床时,其预后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