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之范畴,《内经》称其为"消瘅"。本文整理挖掘《内经》关于"消瘅"的成因、病机、治疗以及传变预后的精辟论述,探讨分析其精要以借鉴于今之临证。糖尿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祖国医学对其有丰富的论述和悠久的认识历史,《内经》将糖尿病称为"消瘅",作为以消渴为主症的疾病的总称。笔者不揣鄙陋,将《内经》对本病病机与调护的认识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
王阿娜 《光明中医》2010,25(9):1730-1731
<正>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根据本病的症状主次,分为上消、中消、下消。1病因病机消渴证多因饮食不节、情绪失调、素体阴虚,阴津  相似文献   

3.
“五脏脏真”与“消渴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 ,久则形体消瘦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传统上一直认为是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灵枢·五变》篇 :“人之善病消瘅者 ,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消瘅即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也日趋深入 ,现结合《内经》中有关论述及后世医家之说 ,对其病机作如下探讨1 心脏与消渴的关系心主神明 ,主血脉。《医宗己任编·消症》“消之为病 ,源于心火炎炽……然其病之路 ,皆由不节嗜欲 ,不慎喜怒。”说明了心与消渴…  相似文献   

4.
徐远 《世界中医药》2007,2(1):27-28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内经》中将“消渴”、“消瘅”的病因归于五脏“脏脆”,后世医家从七情、饮食、劳倦等方面认识本病的病因,也有一些学者把阴虚燥热归纳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虽有不同,但唐宋以后,临床上多以上、中、下三消来论治消渴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渴病理论认识及临床辨治方面的发展。印会河教授尊古而不拘泥,在该病的病机及治疗上提出新的见解,介绍如下。1提出热盛是本虚之因,脉络瘀阻贯穿消渴病全过程印教授从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中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有阳热亢盛,气化太过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或肺消、脾消、肾消,迁延日久则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笔者将从其病理产物火、浊、郁、瘀4个方面阐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据统计,发病率在10%[1]。《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三消症状的孰轻孰重,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论述甚多,综观各家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热淫,治疗上以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为原则。笔者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略有心得,现总结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 养阴生津贯始终 稽考消渴病发生的根本因机,历代医家均认为在于阴虚热淫。诚然,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热之甚乃因于阴之虚,阴之虚又由于热之甚,因此不管本病的病位在肺、在胃、还是在肾,不管是热盛为主抑或阴损及阳,均存在着阴津不足的病理机转,故而养阴生津之法理当贯穿治疗本病的始末。方如…  相似文献   

8.
吕仁和论糖尿病从《内经》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吕仁和教授指出早在<黄帝内经>中对其病机,即消渴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规律就已经有了明确阐述,也就是对本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作了简要的描述.如<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其主要表现必然是多饮、多尿、多食、大便干燥,强调阴虚热结的病机.又如"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吕仁和教授为了能够更清晰、明确地探讨其病因病机,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糖尿病分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期、消渴病并发症期三期,并以个性和共性原则区分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国医大师吕仁和融合古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病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脾瘅期以脾热为主要病机,消渴期以二阳结滞化热为主要病机,消瘅期以血脉不行、血气逆留为主要病机。而作为消渴病基本病机的火热邪气则贯穿3期始终,笔者研究发现消渴病热邪具有易损伤络脉、常造成血脉瘀滞、波及五脏六腑、常因病人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六大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消渴病热邪属性及消渴病分期的基础上,强调重视患者体质差异、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重视祛除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10.
脾虚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銮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58-2160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及治疗都有独特的见解。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虚与消渴病的发病、脾虚致消与传统三消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脾虚与消渴的关系。认为脾虚在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开展"脾虚致消"学说病机的理论整理及其现代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消渴是一个病名 ,也是一个症状 ,现代医学多以糖尿病论之。消渴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 ,有消瘅、膈消、消中之称。在《医学心悟·三消》中 ,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 :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许多医家在治疗消渴病时 ,多从养阴润燥入手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然后病必求其本。消渴一症虽以阴虚一派之症状现于外 ,然究其病因、病机、变病 ,多以火热为本。1 消渴病的病因多滋生火热1 1 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滋生内热 ,致失脾胃远化失常 ,内热蕴积 ,胃火炽盛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传统的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及据病位立上、中、下三消而论的治法已原不能满足临床的运用。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以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辛开苦降相反相成法为配伍法度的代表方剂,本文试从其组方要义并结合消渴病以脾胃立论的病机,浅要谈谈半夏泻心汤在消渴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的文献中既属消渴病,又属肾消,中医对消渴病继发之水肿、胀满、尿浊、虚劳、关格均与本病有关,依其阶段不同病症归属之。1病因病机及治疗特色金洪元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关键在"痰湿,淤血"。糖尿病的形成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过食肥甘厚腻之物,伤脾生痰,化热灼阴,脾伤气虚,阴伤血亏,因虚致淤,痰湿阻  相似文献   

14.
正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本病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1])、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肾,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且以润肺、清胃、滋肾为主。但随着消渴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医家学者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论述呈现多元化,而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了中焦脾胃对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性。笔者试从中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且伴有多种并发症。梳理本病的病因病机框架不仅是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依据。本文以时间轴线为导向,将古代文献中有关消渴病因病机的片断进行串联,梳理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于隋唐时代,丰富于宋元时代,完善充实于明清时代。可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可分上、中、下三消。希望通过对此病因机框架的梳理,更好地为广大临床同仁们服务。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称该病为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还可见于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它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不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浅谈从痰湿热瘀论治消渴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传统看法认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正气受损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并把本病与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联系在一起,分为上、中、下三消。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痰、湿、热、瘀在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讨论如下。 1 痰湿热瘀与消渴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内经》已明确认识到肥胖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素问·通评虚实论》云:“消瘅……肥贵人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的病程迁延日久且多见,典型特征为多食多饮且消瘦、烦渴、尿多、易疲乏。在历史长河中,历代中医家对消渴病高度重视,认为诱发消渴病的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过服温燥或壮阳之品、情志失调、外感邪气;病机有脾虚胃热、五志过极、肾阳虚衰、君相火旺等,总的病机为标为燥热而本为阴虚。在治疗方法上五脏并重,治法多样,如升提脾气、三消分治等,除可用白术散等方药治疗外还可用针刺、拔罐等方法。中医学的思维框架及知识体系均较完善,加强对古典医籍中相关论述的审视,可深入认知消渴病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经》及后世医家消渴病机的研究,认为传统的消渴病三消病机学说未能概括消渴病机本质,五脏阴精亏虚,胃肠三焦燥热郁闭是消渴病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20.
消渴病病住从古至今以上、中、下三消论治消渴病的模式成为定局。笔者引经据典并以现代医学作为佐证来证实“散膏为消渴病发病的核心”观点,消渴病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其病理变化“一源多支”,消渴病因失治误治发展为消渴病肾病、消渴病水毒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