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所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与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缺血性中风病例308例,采集患者双侧颈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具体指标为内膜-中层膜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型;按照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进行辨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程度: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1级者较多;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2级者较多;痰热腑实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4级者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ouse积分分析显示: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分型统计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常见颈动脉狭窄2级;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常见颈动脉狭窄程度为1级;痰热腑实证较多出现颈动脉狭窄程度4级。颈动脉斑块积分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最重,其次为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斑块积分程度最轻的证型为风火上扰。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为中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74例脑梗死患者的121个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按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斑块(造影Ⅰ级)以阴虚阳亢为最主要证型(占85.9%),风痰瘀阻和风痰火亢证脑梗死患者的不稳定型斑块(造影Ⅱ级和Ⅲ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P0.05),且风痰瘀阻和风痰火亢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增强强度及增强强度比值亦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P0.05)。结论:运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研究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的相关性,可为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斑块稳定性的情况。结果风痰瘀阻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与风痰火亢、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阳亢型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29.2%)和风痰火亢(26.2%)为最主要证型,不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34.8%)为主要证型,风痰火亢、风痰瘀阻型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硬化程度不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眯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超声征象的关系,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4组,观察不同证型与颈动脉超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动脉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证、火热证、血瘀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患者颈动脉发生狭窄的比率较高,其次为痰证,风证狭窄比率最低;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风证与非风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与非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相近(P>0.05);痰证与非痰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与非痰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评分有相关性的只有痰证,两者呈正相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积分越高,则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表现为痰证、气虚证的患者应尽快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74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个证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等比较。结果:风痰瘀阻的IMT与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气虚血瘀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各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型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减大黄牡丹皮汤对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痰热血瘀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S易损斑块痰热血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观察Lp-PLA2、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测定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Lp-PLA2、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方面,有下降的趋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痰热血瘀证患者的LpPLA2的水平,调整脂质代谢,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的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回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在我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选取住院病例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征及易损斑块分布规律。结果:颈动脉易损斑块在风痰阻络证与痰湿阻滞证2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在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几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也较高,约50%-60%;在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几种证型中发病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斑块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疡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痰阻络证、痰湿阻滞证、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等几种证型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建议此种体质的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稳定性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Hcy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合并ACS患者主要中医诊断症候的相关性考察。方法:选取在我院脑病科住院诊疗的脑梗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提取证侯要素,同时检测血液样本中Hcy和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和HDL-C),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证型与Hcy和血脂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238例脑梗死合并ACS患者中以风证证型比例最高,为65例(27.31%)。证型占比顺序为:风证火热证血瘀型痰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与阴虚阳亢证相比,风证和血瘀证患者的Hcy以及风证的LDL-C均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与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DL-C与风证、血瘀证、火热证、痰证和气虚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内Hcy和血脂指标LDL-C与脑梗死合并ACS患者的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证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1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同时记录其既往病史和采集中医辨证信息,予行颈动脉彩超和生化指标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情况的关系。结果:(1)主要复合证型为5种: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风痰瘀血、气滞血瘀,并将复合证型细分为5个单一证型: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气滞型;(2)单一证型中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多见于70岁以上年龄组;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3)气虚痰瘀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其中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型间LDL-C、TG、TC都偏高,HDL-C则偏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的患者总共有174例(91.10%),各复合证型的单双侧斑块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单一证型气虚、痰浊和血瘀证型占多数,复合证型以气虚痰瘀多见,在气虚痰瘀证中的各种合并病患病率最高,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的特点。血脂异常(高LDL-C/TC/TG,低HDL-C)覆盖颈动脉硬化的所有证型,而动脉斑块厚度及长度各个证型间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中医辨治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医案、验案为对象,探讨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脑梗死经验性诊治病案,建立医案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梗死主要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心神,主要病性证素为痰、动风、湿、血瘀、阴虚。病位与病性证素可组成证名,中经络: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虚阳脱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痰湿蒙神证等。证素聚类规律:经络、痰;肝、动风;肾、阳虚、气虚、血虚;热、阳亢、阴虚;心神、闭;湿;血瘀。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与临床实际相符,可作为临床辨证辅助的参考,有助于中医证型标准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为观察组,其中阴阳两虚型19例,痰浊壅盛型41例,阴虚阳亢型16例,肝火亢盛型1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IMT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89%、28.89%,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痰浊壅盛型患者IMT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频超声检测是早期诊断重要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同高血压中医证型有密切相关性,痰浊壅盛型患者颈动脉硬化风险较高,需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采集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②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有中医证素痰、血瘀、肾、脾,其中与痰呈密切的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05(P0.01)、0.168(P0.01)、0.116(P0.05)、0.097(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梗死不同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7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风证在急性期出现率最高,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在恢复期出现率最高,痰、瘀贯穿病程的始终。结论:脑梗死的分期可以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辨证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GE LOGIQ500型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形成斑块较多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APN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APN及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相关性,根据中医证型可初步判断其APN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观察,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程度关系。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痰湿壅盛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血管结构改变,为中药干预CAS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方法:选取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手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证,术后1周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证,手术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有显著变化。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实证,术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阳亢等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