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关于泄泻的论述,探讨泄泻的发生与各脏腑的关系,深入挖掘泄泻的成因,为泄泻的治疗提供帮助。结果发现泄泻虽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但与肝、肾、肺、大肠、小肠、膀胱的关系也不容忽视。认为研究泄泻,分析泄泻与脏腑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孙一奎辨治泄泻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四川中医》2005,23(7):1-3
本对《孙氏医案》中以泄泻为主证的医案加以分析,归纳为:泄泻属热,当分表里;泄泻属寒,宜辨脾肾;泄泻属湿,化湿健脾;积滞泄泻,推陈致新;泄泻怪症,不拘常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泄泻虚实证型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业芳  吴伟康 《中医杂志》1998,39(9):559-559
为了解植物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system,ANS)对慢性泄泻的影响及开展慢性泄泻的证候学研究,我们对慢性泄泻的虚证、实证病者进行了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并运用中药复方泄泻灵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选择对象:分别设正常人组和慢性泄泻组。31例慢性泄泻患者,均为我院中医胃肠专科所收泄泻反复2  相似文献   

4.
结合临床经验论述泄泻辨证论治的体会。认为暑湿泄泻须注意兼夹风寒;湿热泄泻与暑湿泄泻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区别对待;脾胃虚弱泄泻应重视阴虚为患;顽固久泻可从水饮留肠、血瘀肠结论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杜怀棠教授诊治慢性泄泻的临床医案进行分类、归纳,结合杜教授的访谈笔记,总结其治疗慢性泄泻的临证经验,即脾虚、肾寒、肝强是泄泻的主要病因病机,关注病因,治病求本,参以脏腑辨证,据证确立选方用药法则,脾虚泄泻者宜实脾化湿法,肾寒泄泻者宜强肾助阳法,肝强泄泻者宜柔肝行气法,并附典型案例进一步诠释杜教授治疗泄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泄是指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所引起的泄泻。本文所述泄泻,为郁病基础上的并发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泄泻。肝脾不和是泄泻的基本病机,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进行脏腑虚实寒热的辨证施治是治疗泄泻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正> 泄泻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泄泻多为实证,以泄泻次数多、发病急为特点;慢性泄泻多为虚证,以泄泻次数少、病程长为特点。泄泻的原因虽多,但通常为:(一)感受外邪;(二)饮食不节;(三)脾胃虚弱。这些原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使胃不能腐熟水谷,脾不能运化精微,传导失职,水谷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遂致泄泻。现将笔者多年来运用自拟方治疗急性泄泻、伤食泄泻、慢性泄泻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张聿青医案》中的泄泻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结果: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可归纳为:发热泄泻,解表除湿;腹痛泄泻,清热解郁;腹胀痛泻,柔肝培土;便泄深酱,化饮清热;泄泻红腻,苦辛通降;初泄后硬,温脏清腑。结论:张乃修辨治泄泻谨守病机,分别采用解表除湿、清热解郁、柔肝培土、化饮清热、苦辛通降、温脏清腑等法。  相似文献   

9.
王立柱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6-197
泄泻病名确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湿与泄泻的关系最为密切,无湿则不泄,湿胜则濡泻的病机理念影响至今。分析泄泻与湿的关系,五泄相乘而为五变,均离不开湿,所以不论急性和慢性泄泻皆与脾湿有关。泄泻治法较多,但运脾化湿是治疗泄泻之大法,从湿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泄泻是脾胃系统运化失常,大小肠传导泌别失职的病理反应。临床上以其症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患病时间长短而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来势凶猛急暴,而其治愈也比较容易简单。慢性泄泻来势缓慢,或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而得,往往经年累月,时作时止,故又称久泄。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张天文教授治疗泄泻的临床经验,张教授根据《皇帝内经》有关泄泻的理论,将泄泻病因主要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泄泻当以湿邪最为重要,而湿邪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内伤泄泻以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大、小肠,大肠和小肠皆属于胃,大肠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与传导变化功能,可以用脾胃的运化受纳和升清降浊功能来概括,脾主运化水湿,脾为泄泻之本,脾病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清浊不分,可致泄泻,其他寒、热、湿、食等内外之邪,以及肝郁、肾虚等脏腑失调所致泄泻,都是在伤脾的基础上导致脾失健运而致泄泻。张天文教授根据泄泻的不同病因并参考《医宗必读》的“治泄九法”,加上平肝法,总结为治泄十法,并将泄泻分为九种证型,以此指导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泄泻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泄泻发病急,病程短,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见。慢性泄泻发病缓,病程较长,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多见,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较差。笔者从2004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慢性泄泻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泄泻颗粒对大黄引起的脾虚泄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苓白术丸对照组、泄泻颗粒9.8、19.7、39.3g生药/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大黄泄下法制造脾虚泄泻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泄泻方治疗,观察小鼠活动状态、小肠碳末推进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泄泻颗粒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以提高脾虚泄泻小鼠的胸腺/体质量指数、脾脏/体质量指数,能抑制小鼠的碳末推进率。结论:泄泻颗粒可以抑制肠道蠕动,具有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泄泻,是指病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甚则泻下如水为特征。泄泻常见的有感受补邪、饮食失调,情志天随、脏腑虚弱等,可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运化失常而发生泄泻。因此,加强饮食调拌对泄泻病人更显的重要。下面就泄泻病的分型及其饮食护理,结合临床实践体会,简要地作一表述。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指病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甚则泻下如水为特征。泄泻常见的有感受补邪、饮食失调,情志天随、脏腑虚弱等,可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运化失常而发生泄泻。因此,加强饮食调拌对泄泻病人更显的重要。下面就泄泻病的分型及其饮食护理,结合临床实践体会,简要地作一表述。  相似文献   

16.
陈梁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62-262
1小儿泄泻从肝论治的意义小儿泄泻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特别是迁延性泄泻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因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对小儿泄泻疾病的诊治水平,早已是古今医家临床解难所望。从调理脾胃着手治疗小儿泄泻固然是治本之法,然而小儿“肝常有余...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将泄泻病的古今医案进行全面总结、归纳后输入数据库,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因子、聚类等统计分析,运用文献学研究与现代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泄泻病因病机、证候类型及用药规律内涵,对泄泻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整体上认识泄泻病的证治规律,期望为泄泻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方法,为泄泻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将泄泻辨证分型,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肝气乘脾、脾虚泄泻、肾阳虚衰,从病机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施护原则、护理重点五个方面介绍,以及常规护理的情志调护、观察病情、一般护理。泄泻有寒、热、虚、实之分,可单一出现,又可几症相兼,亦可相互转化,护理过程中应辨清症型,分别施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泄泻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李时珍在论治泄泻时具有一定特色:首先创新了泄泻的分类治疗;第二系统总结了泄泻的药物治疗方法;第三重视泄泻的外治法;第四注重食疗在泄泻中的应用;第五重视药物、食物致泄的预防,对于我们临床论治泄泻病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100例疗效观察王孝福河南中医学院(450000)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而言。临床常以病情的轻重缓急、病程之长短,分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来势急暴又称“暴泻”,其愈也速;慢性泄泻来势徐缓,往往终年累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