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7例恩替卡韦治疗96周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0.227PEIU/ml<HBeAg≤50.000 PE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接受ETV与PegIFN α-2a联合治疗12周后改为Peg-IFN α-2a单药治疗至48周(试验组),30例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的24、48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评估.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ALT、HBsAg、HBeAg水平有可比性.治疗48周,试验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0.7%和37.0%,与对照组的16.7%和1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79和5.11,P值均<0.05).试验组HBsAg清除率和HBV DNA反弹率分别7.4%与11.1%,对照组无HBsAg清除和HBV DNA反弹(x2值分别为2.307 和3.519,P值均>0.05).治疗48周,试验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866.0±2580.4)IU/ml对比(4335.8±2650.0) IU/ml,t=5.11,P<0.05]. 结论 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Peg-IFNα-2a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血清转换和HBsAg定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 9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5例初治HBeAg阴性CHB患者接受Peg-IFN α-2a(135μg/周或180μg/周)联合ADV (10 mg/d)治疗.96周治疗结束时,如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则停药随访,否则停用Peg-IFN α-2a,继续ADV维持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120周.基线和治疗过程中每12周检测HBV DNA和HBsAg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s exact test检验. 结果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48周时,100% (25/25)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 500拷贝/ml),且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可检测水平;治疗48周时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2% (3/25),96周上升至28% (7/25).随访至120周,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 (8/25).延长治疗至96周未见新的不良反应发生,其安全性同48周.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并延长疗程可显著提高HBeAg阴性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尤其可以提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后,未达到停药标准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以及HBeAg/HBs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ETV治疗后,实现病毒学阴转(HBV DNA500拷贝/mL),但HBeAg仍为阳性的患者,A组5 S/COHBeAg≤50 S/CO28例,B组50 S/COHBeAg≤100 S/CO30例。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治疗48周,比较序贯联合时基线HBeAg水平与治疗48周后HBeAg消失或转换的相关性,并对疗效作出评估。结果序贯联合治疗后A组HBeAg消失16例,占57.1%;B组HBeAg消失9例,占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HBeAg血清转换A组13例,占46.4%;B组5例,占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5)。8例序贯治疗后出现HBsAg消失的患者均来自于A组,又按基线HBsAg≤1 000 IU/mL的患者与基线HBsAg1 000 IU/mL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25%,χ2=0.131,P0.05)。结论 ETV长期治疗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加用Peg-IFNα-2a时基线血清HBeAg水平,对治疗后HBeAg消失具有预测价值;基线HBeAg≤50 S/CO的患者,序贯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更多的HBeAg及HBsAg阴转趋势,是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优选人群。  相似文献   

5.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年临床观察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耐药临床表现。方法将观察组分为HBeAg阳性组108例,HBeAg阴性组55例,按时间点观察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M。对治疗无效及HBV DNA反弹≥1log10拷贝/ml病例行病毒基因及耐药突变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测序检测。结果HBeAg阳性及阴性2组病例,HB-VDNA转阴率均于48周时达顶峰。分别为70.7%、77.7%。HBeAg转阴及抗-HBe阳转率在HBeAg阳性组则逐年上升。144周时达37.5%/25.0%,而2组HBV DNA转阴率144周时均有所下降。HBeAg阴性组HBV DNA转阴率下降了40.0%,下降幅度远大于HBeAg阳性组的9.4%,P〈0.01。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或未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者,分别为12例及4例,均于停药后24周内复发。1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例(36.8%)于治疗48周内发生肝癌、慢性肝衰竭。HBeAg阴性肝硬化起始治疗时,HBV DNA≥105拷贝/ml者,占不良预后中的71.4%。治疗无效/反弹7例,其中2例HBV DNA反弹≥102拷贝/ml及1例治疗96W无效病例,均未发现基因突变。仅有2例rtA181IV、rtN236T位点突变病例,其中1例有短时停药史。另有2例rtL180M、rtM204I/rtT184A位点突变病例,之前均有用LAM、LdT及ETV史。结论本组阿德福韦酯治疗HBV DNA转阴应答率于48周达顶峰,HBeAg阴转及HBeAb阳转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终点治疗标准停药与未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病毒载量反弹时间相仿。抗-HBe阳性肝硬化HBV DNA≥105拷贝/ml病例,治疗后1年内仍有恶化发生。以HBV DNA上升≥1log拷贝/ml做为病毒反弹指标临床相符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 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 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 ; 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 ~ 8.696)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 1.000)和年龄(OR=0.902,95% CI为0.839 ~ 0.970)无关.结论 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ALT<2×ULN且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Peg-IFN α-2a治疗组27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28例,接受48周治疗,数据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组有8例患者HBeAg被清除,占29.6%(χ2=9.71,P<0.01),其中6例HBeAg血清转换,占22.2%(χ2=6.98,P<0.01);2例HBsAg被清除,占7.4%.Peg-IFN α-2a组与恩替卡韦组HBeAg滴度分别下降(1179.8±582.6) PEIU/mL和(441.5±258.8) PEIU/mL(t=2.66,P=0.01).恩替卡韦组和Peg-IFN α-2a组分别与其基线相比,HBV DNA分别下降(4.520±0.694)lg拷贝/mL和(3.520±1.442)lg拷贝/mL(t=2.45,P=0.029).Peg-IFN α-2a组G3患者较G2患者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χ2=4.23,P=0.041).结论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在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eAg滴度下降较恩替卡韦有明显优势,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更为有效.在基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高患者中,Peg-IFN α-2a可能有更高的HBeAg清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在3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干扰素α1b 50μg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期间每12周以及停药后24周分别定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观察不同应答患者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低于非应答者(分别为3.32±0.48lgIU/ml对4.01±0.67lgIU/ml和2.34±0.49lgS/CO对2.53±0.54lgS/CO,P均〈0.05);持续应答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也均低于非持续应答者(3.26±0.52lgIU/ml对4.32±0.72lgIU/ml和2.18±0.56lgS/CO对2.56±0.62lgS/CO,P均〈0.05);在治疗结束时,应答者HBsAg和HBeAg水平(2.48±0.95lgIU/ml和0.26±1.06lgS/CO)低于非应答者(3.42±0.66lgIU/ml和2.38±0.89lgS/CO,P均〈0.05);应答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下降较快,停药后无明显反弹(P均〈0.05);应答者和非应答者血清HBV DNA基线水平相似,但治疗过程中前者下降较快(P〈0.01)。结论应答良好的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低。动态监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对于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BH)停药特征与复发的关系,寻求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观察209例用ADV治疗6年的CBH患者.设规范停药20例与不规范停药40例两组,观察停药2年与停药时HBV DNA、肝生化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结果:规范停药患者HBeAg复阳5例(5/13,38.4%),不规范停药患者HBeAg复阳19例(19/24,79.1%);规范停药组HBV DNA复阳15例(15/20,75%),不规范组HBV DNA复阳40例(40/40,100%).规范停药复发率低于不规范停药,P<0.05.结论:规范停药24周复发率低于不规范停药,与治疗2-4年时间无关.HBeAg转换是较可靠的停药指标.ADV治疗对已有重度肝损害的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6,(7)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对HBsAg,HBeAg定量影响的平台效应。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4例CHB患者HBsAg,HBeAg定量,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4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126例HBsAg定量下降,降幅30%31例、30%~50%21例、51%~80%36例、80%38例;上升7例;无变化1例74例HBeAg定量下降,降幅30%2例、30%~50%12例、51%~80%9例、80%51例;上升8例,其中1例小三阳变为大三阳;无变化52例。HBeAg阳性CHB组1例HBsAg转阴,HBeAg转阴率32.09%(26/81);HBeAg阴性CHB组HBsAg转阴率7.55%(4/53)。HBeAg阳性CHB治疗前后HBsAg定量分别(27 104.07±32 642.11)IU/mL,(12 263.37±19 037.3)IU/mL,降幅(51±39)%;HBeAg定量分别(1600.86±2796.52)CI,(445.0±1 245.39)CI,降幅(60±95)%。HBeAg阴性CHB治疗前后HBsAg定量分别(4926.3±6607.88)IU/mL,(2565.77±4110.57)IU/mL,降幅(54±42)%。HBeAg阴性CHB组HBsAg,HBeAg定量反弹率66.03%(35/53),反弹1,2,3,4,5,6次以上分别11,14,7,2,0,1例,共反弹75例次。HBeAg阳性CHB组HBsAg,HBeAg定量反弹率85.18%(69/81),反弹1,2,3,4,5,6次分别26,16,12,8,5,2例,共反弹163例次,总反弹238例次。反弹有4种模式,HBsAg,HBeAg同时上升型常与HBV DNA控制不佳有关;HBsAg下降,HBeAg上升型可向前者转化;HBeAg下降HBsAg上升型,HBeAg稳定HBsAg上升型更多见。结论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案,延长疗程对HBeAg尤其HBsAg转阴并无突破;治疗过程中HBsAg,HBeAg定量频发反弹现象,平台效应与CHB难治直接相关,及时发现并明确反弹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治疗可望减少反弹并打破平台效应,提高CHB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停止核苷类药物(NUCs)治疗后,CHB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方法收集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79例,其中HBeAg阳性患者47例,HBeAg阴性患者32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3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者27例、恩替卡韦(ETV)治疗者19例。观察停药48 w患者生物化学和病毒学指标的反弹情况。结果在79例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在停药48 w时HBV DNA转阳43例(54.4%)。在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转阳26例(55.3%),在HBeAg阴性患者,HBV DNA转阳17例(5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AM、ADV和ETV治疗患者在停药后血清HBV DNA转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8 w时ALT再次升高36例(45.6%)。在HBeAg阳性患者,ALT再次升高20例(42.6%),在HBeAg阴性患者,ALT再次升高16例(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AM、ADV和ETV治疗的患者血清ALT再次升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不管应用现有的何种药物,在停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对这些患者的再治疗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治疗组40例,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80例,疗程1年,观察肝功能恢复情况及 HBV DNA 和 HBeAg 的转阴情况。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随机分为2组,停药观察组40例,继续应用双环醇组40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观察 HBV DNA 反弹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组肝功能复常方面以及停药后肝功能再次恶化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停药后继续应用双环醇组肝功能再次恶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 HBV DNA 和 HBeAg 的转阴以及停药后 HBV DNA 反弹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减少停药后肝功能的再次恶化。  相似文献   

14.
将29例曾经α-2b干扰素规范治疗无效及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二组进行观察。13例应用泛昔洛韦治疗16周 ,HBV-DNA阴转率38.46%,HBeAg阴转率为46.15%,ALT复常率为76.9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8-24周后无1例复发;1例患者停药16周后HBV-DNA及HBeAg转阴。提示:泛昔洛韦对干扰素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接受替比夫定(LDT)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完全应答后,比较序贯干扰素(IFN)巩固治疗或单一LDT巩固治疗的疗效;并探索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续应答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例接受LDT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获完全应答后,继续LDT治疗6个月,然后分为序贯IFN巩固组或单一LDT巩固组.序贯IFN巩固组给予IFN α-1b治疗6个月;单一LDT巩固组继续给予LDT治疗6个月.分别在停药后1、2、3、6、9、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随访1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定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结果 序贯IFN组与单一LDT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T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大于治疗12周的0.652、48周的0.545.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对停药后持续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其持续应答率较下降幅度< 1000 IU/ml的患者高[90.9%(10/11)与33.3%(3/9),P<0.05].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的患者持续应答率高于≥200 IU/ml的患者[100%与53.3%,P< 0.05].结论 序贯普通IFN α-1b巩固治疗并不能降低停药后复发率.LDT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其持续应答率高于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清HBsAg水平变化在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给予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48 w,停药后随访24w。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结果在48周治疗和随访24w结束时,10例(23.8%)完全应答,32例(76.2%)无应答,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ALT、HBV DNA载量、HBs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3例治疗24 w时血清HBsAg20000IU/ml患者中,9例(69.2%)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而在29例治疗24w时HBsAg定量20000IU/ml患者中,仅有1例(3.4%)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干扰素治疗24周血清HBsAg定量20000IU/ml预测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其阳性预测值为69.2%,阴性预测值为96.6%。结论治疗24周血清HBsAg水平可以作为优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评估指标,对于治疗后其水平不下降者可以考虑及时停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的疗效和预测因素。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ETV治疗6个月以上获得病毒学应答者84例,分成继续ETV单药治疗组45例和ETV基础上加用Peg-IFNα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继续治疗24~48周。检测基线和治疗期间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指标。以HBsAg下降幅度和HBsAg≤15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分析基线HBsAg水平对Peg-IFN疗效的影响。组间差异采用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患者HBs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ETV单药组(单药组为0.24 lg IU/mL,联合治疗组为0.61 lg IU/mL,P=0.0007),且HBsAg≤150 IU/mL患者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单药组(单药组为11.1%,联合治疗组为30.8%,P=0.0315)。两组的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在加用Peg-IFN治疗结束时HBsAg≤150 IU/mL、HBeAg清除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HBsAg≤150 IU/mL:66.7%比14.8%,P=0.0024;HBeAg清除:58.3%比22.2%,P=0.0272)。结论联合Peg-INFα对已经获得病毒学应答的ETV经治患者可以获得更高的HBsAg下降以及HBsAg≤150 IU/mL的概率,基线HBsAg≤1500 IU/mL患者加用Peg-IFN能够获得更好的免疫控制。  相似文献   

18.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BeAg阳性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程至少1年的停药患者,于基线、治疗后每个月、HBV DNA转阴后每3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和抗-HBe。停药后继续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停药后复发情况。分析停药时是否发生HBeAg消失/转换对复发的影响;比较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三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中,60%(36例)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8例患者未发生HBeAg消失(A组),停药后4个月内100%复发;6例患者发生HBeAg消失,但无抗-HBe(B组),停药后6个月内83.3%(5例)复发;46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C组),停药后6个月内50%(23例)复发,χ2=11.585,P=0.003,A组与C组相比,χ2=6.8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C组相比,χ2=1.333,P=0.248,χ2=2.327,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2个月(11例)、12~24个月(23例)、〉24个月(C组12例),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00%(11例)、47.8%(11例)、8.3%(1例),χ2=19.377,P=0.000,A组与B组、C组相比,χ2=8.609,P=0.003,χ2=19.326,P=0.000,B组与C组相比,χ2=5.303,P=0.0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终点的基本指标,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治疗≤12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继续治疗〉24个月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但对停药患者6个月内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停止替诺福韦(TDF)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96周病毒学复发的因素,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 1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61例,HBsAg阴性136例,两组患者年龄、HBV DNA、HBV基因型、基线HBsAg、治疗时间、治疗12个月时HBsAg、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基线ALT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BeAg阳性患者12、24、48、72、96周时病毒复发率分别为26.23%(16/61)、45.90%(28/61)、55.74%(34/61)、57.38%(35/61)、72.13(44/61),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3.11%(8/61)、27.87%(17/61)、40.98%(25/61)、44.26%(27/61)、57.38%(35/61)。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是TDF停药96周内病毒学复发的风险因素。136例HBeAg阴性患者12、24、48、72、96周时病毒复发率分别为18.38%(25/136)、43.38%(59/136)、61.03%(83/136)、67.65%(92/136)、72.06%(98/136),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1.03%(15/136)、27.94%(38/136)、40.44%(55/136)、53.68%(73/136)、58.09%(79/13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是TDF停药96周内病毒学复发的风险因素。ROC显示,治疗结束时HBsAg预测病毒学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2 IU/mL。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停止TDF治疗后48周内复发率较高,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与病毒复发率相关,有可能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DF治疗后复发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