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官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还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等等,与五官也有联系。兹将五官与经络的具体联系及其临床应用,分别论述如下。目 (一)经络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者,皆属于目。”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过目内眦。手少阴心经:其支脉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至目外眦;其支者,至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其  相似文献   

2.
<正> 十一、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外去眦五分”。考“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髎”有深空之义(其义详前释)。此穴在目外眦五分处的陷凹中,此处目瞳子,故名瞳子髎。  相似文献   

3.
《灵枢·经脉》关于手、足少阳经脉在颈肩部的循行描述如下:手少阳三焦经"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下膈,遍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相似文献   

4.
李伟 《当代医学》2010,16(16):157-157
目的探讨落枕的针刺治疗方法。方法以患侧悬钟穴为主,若不见效改用健侧悬钟穴。结果其中一次痊愈30例,二次痊愈7例,三次改健侧痊愈3例,有效率100%。结论落枕主要因睡眠姿势不当,致经络之气血受阻,痛者不通;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止于足,其痛部位即是经络所及,悬钟穴是本经腧穴、八会穴之一,近于足少阳胆经终止处,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放悬钟穴对落枕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浅谈风池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于项后发际边缘凹陷处,平耳垂,为风邪流注之处,是搜风之要穴,故曰风池。该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脉之会穴。《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起于跟中……入风池。”《奇经八脉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胡幼平教授治疗暴聋的经验。方法:通过针灸门诊跟师学习,整理胡幼平教授治疗暴聋的医案医论,总结其对该病病理机制和选穴用方的认识。结果:耳聋发病多与足少阳胆经相关,因此临证治疗时胡教授尤其注重足少阳胆经。临证多选用颞后线为主穴,以畅达少阳经气,达疏肝利胆、通窍利耳之功;同时头电针配合使用亦为一大治疗特色,以促进炎症吸收,从而提高听力。结论:头电针颞后线治疗暴聋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三叉神经痛这个名词 ,但有类似三叉神经痛的记载。如《灵枢·经脉》篇中有“颌痛”、“颊痛”、“目外眦痛”的记载。《素问·缪刺论》中的“齿唇寒痛”的记载等非常类似三叉神经痛。根据中医理论 ,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部 ,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 ,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 ,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 ,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 ,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 ,足少阳胆经…  相似文献   

8.
B超观察针刺胆经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AcusonSe quoia 5 1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4 0MHz ,分别于针刺前后 ,测试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针刺健康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后 ,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生理状态下的胆囊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因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重要的针灸疗法,是用采血针点刺耳尖穴放出血液的方法.其特点是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副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人在近2年的工作中运用此方法治疗高血压病3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除了十二经脉外,人体还有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足少阳胆经推拿与口服西药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足少阳胆经推拿治疗,选取头部颞侧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进行扫散法5 min,按揉阳白、本神、头临泣、正营、承灵、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风池等穴,每穴1 min;对照组给予西药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情况,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1)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84.2%(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除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两项指标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等维度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足少阳胆经推拿治疗失眠症效果满意,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3.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在肩颈部的前后交行(手少阳于肩部交出足少阳之后,足少阳在颈部行手少阳之前),是目前针灸教学中讲经络循行时难以解释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拟对这个问题谈淡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分析目前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常用腧穴的选穴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腧穴检测方案。方法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删除重复文献及其他无用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7篇,分析并总结其腧穴规律。结果常用排名前15的腧穴为:颈夹脊、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后溪、阿是穴、合谷、颈百劳、外关、大杼、天宗、列缺、肩外俞、风府。常用经络为: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结论目前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试验中,常选用远近取穴、局部选穴、循经选穴。常用经络配伍为:足少阳胆经常配合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使用;经外奇穴常配合手少阳三焦经使用。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三者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目内眦、目外眦对眶上孔及眶下孔进行定位研究,为颅面外科、口腔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外科手术和麻醉提供眶上孔及眶下孔的体表定位数据。方法:20具成人甲醛固定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4具,共40侧)解剖暴露眶上孔和眶下孔,利用直接测量(利用游标卡尺测量、量角器)和间接测量(摄影后利用软件进行分析测量)的方法确定眶上孔和眶下孔的位置,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眦最内侧的水平距离与目内、外眦间距比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2,0.31)和(0.34,0.49),且此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推导所得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EF=0.58CF+25.02(单位:mm)和EF=0.51DG+24.20(单位:mm)。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外眦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5.09±3.36)mm、(23.91±3.31)mm、(25.75±3.34)mm和(26.93±3.88)mm。眶上孔、眶下孔与目内、外眦连线的夹角分别为72.54°±7.13°、66.77°±5.17°、47.45°±6.57°和54.69°±8.38°。眶上孔与目内、外眦连线中点垂线的夹角为12.78°±6.82°。结论: 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眦最内侧的水平距离与目内、外眦间距有线性相关关系,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不同个体计算不同的定位区间。  相似文献   

16.
<正> 肋骨骨折多发生在腋中线处,正是足少阳胆经循行处,依“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道理,采用远道短刺原则,选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来治疗骨折疼痛。 1 治疗方法 1.1 取穴方法 患者仰卧或坐靠椅,屈膝使全脚踏实(不得伸足取穴),医者用中指在患者外踝前下缘,腓骨短肌肌腱上缘,靠近伸趾短肌上端,仔细掐按,找出空出,用指甲掐出1“十”字记号,做局部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自拟清肝败瘟汤为主,配合青黛或黄桷树浆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3例,除1例成人患者服上方2例无效,合并右侧睾丸炎而未来诊治外,其余52例,均获治愈。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7天,平均时间为4天。兹简结如下: (一)拟方理由:腮腺位于耳之前后,为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地,温邪疫毒犯之,则  相似文献   

18.
鼻窦炎多属中医“鼻渊”、“脑漏”、“眉棱骨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以阳明、少阳移热于鼻窦为主。用小柴胡会白虎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鼻窦炎与中医经络的关系: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鼻窦炎与中医阳明、少阳经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灵抠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界,交额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人上齿中……循颊车,土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又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告,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紫后”。其阳明、少…  相似文献   

19.
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之末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接,为手足少阳脉气所发.古今文献记载此穴多主治头目疾患,但笔者临床上除按文献记载施治外,又颇多新用.现将笔者对丝竹空的粗浅认识和临床应用体验浅述于下:一、对丝竹空的认识1.命名问题:对丝竹空之名的解释,诸家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20.
《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又云“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提出了手,足少阳经在颈、肩部的前后交行问题。查颈部手少阳的经穴有翳风、天牖;足少阳的经穴有风池、完骨。在肩部,手少阳的经穴有天,足少阳的经穴有肩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