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内切口行下颌角骨性及咬肌肥大整形术的使用性及美学意义。方法:采用口内切口对下颌角肥大的患者行下颌角修整、切除部分咬肌及颊脂肪垫。结果:自2004年以来共完成手术48例,出现术中出血和伤口感染各1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年,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结论:口内切口行下颌角肥大整形术能有效的改善方型脸或下颌角肥大面容,且面部不留疤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例双侧下颌角肥大者行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1例同时行颧骨缩小,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曲线圆滑,面形得以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可以显著改善面下部正面和侧面外观,且切口隐蔽,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下颌角肥大不符合东方人以"瓜子脸"为美的审美观,是亚洲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下颌角截骨手术入路及截骨方法各式各样,作者对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34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申顺英 《重庆医学》2003,32(5):543-544
对下颌角的形态 ,东方女性希望下颌角圆而隐蔽 ,面部轮廓呈卵圆形。下颌角肥大 ,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导致面下外 1/ 3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 ,即女性男性化面型。通过手术可将肥大的下颌角骨质行孤形截骨切除 ,使下颌角的形态趋于完美 ,使面部轮廓显示女性特有的妩媚、清秀、和善、温柔。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4月 ,本科成功完成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34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2~ 38岁 ,平均2 6岁 ,34例患者下颌角均为双侧肥大 ,其中明显不对称 3例 ,小颏畸形 15例 ,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颌骨下缘截骨术在面部轮廓整形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行面部轮廓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下颌骨下缘截骨术治疗,观察本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80例面型无对称者均有效矫正,且下颌下缘轮廓得以有效改善;同时长方形脸型者皆有效降低面下1/3高度,下颌宽度显著缩窄,有效恢复面部三庭比例协调性;本组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2(65.00%)例,满意26(32.50%)例,不满意2(2.50%)例,总满意度高达97.50%.结论:面部轮廓整形手术中予以下颌骨下缘截骨术可有效促进患者下颌下缘轮廓得以改善,且提高其满意度,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是用外科技术进行面部软组织、骨组织的修整,使其恢复理想形态,以获得更美观的面部轮廓曲线。我科于1999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2例行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手术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8~44岁。病变类型,颧弓高耸4例,双下颌角肥大8例。其中一例为颧骨高并双下颌角肥大。所有病例均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1.2手术方法:本组均为采用经鼻孔气管插管全麻,经口内入路进行手术。颧骨突削平2例,颧骨骨折整复内固定2例,双下颌角截骨8例。1.3术后效果:本组12例患者的切…  相似文献   

7.
结合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角肥大矫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快速原型技术辅助下颌角肥大(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PMA)矫正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15例PMA方脸型患者,行下颌骨电子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手术方案.于术方法包括下颌角部分截除、外板矢状劈开切除及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等,其中下颌角部分截除5例,外板矢状劈开切除6例,下颌角部分截除+外板切除4例,另3例颏部短小者行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均按照模型上确定的截骨部位及范围进行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快速成型制作的下颌骨模型外形完整,真实反映患者的下颌骨形态.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后下而部外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面部宽度明显减小,双侧对称,达到术前设计的预期效果.其中12例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外形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快速原型技术能真实再现下颌骨的形态,为准确评估PMA程度、设计手术方案与指导手术操作提供理想的外科模型,是面部轮廓整形手术良好的辅助于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PC上建立颅颌面整形手术的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PC机上完成CT标准数据解读,实现颅颌面骨架结构的二维显像和三维重组,并应用于放射性眼眶、眶外伤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治疗.结果在PC机上重建的三维CT图像信息无损耗,图像清晰,可进行可操作化的测量.结论PC机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的建立,可以便捷、有效地量化颅颌面手术的术前设计,并为术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PC机三维颅颌面影像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PC上建立颅颌面整形手术的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PC机上完成CT标准数据解读,实现颅颌面骨架结构的二维显像和三维重组,并应用于放射性眼眶、眶外伤和下颌角吧大的整形手术治疗。结果 在PC机上重建的三维CT图像信息无损耗,图像清晰,可进行可操作化的测量。结论 PC机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的建立,可以便捷、有效地量化颅颌面手术的术前设计,并为术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总结笔者颅颌面美容团队十年中面部骨性轮廓整形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750例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术,对141例颧骨颧弓肥大行I型或L型截骨同时辅以颞面部软组织提升术,对117例颏部形态异常行颏水平截骨前移或颏水平截骨加高/缩短/左右移动综合手术。结果 所有1 008例手术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并有不同程度面部年轻化表现。其中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3例,大出血1例,感染2例,颏神经损伤2例,均得到有效处理恢复。结论 恰当的面部骨性轮廓(颧骨颧弓下颌角颏)手术术式设计,良好的技术操作可以使面部轮廓外形得到显著改善,并有不同程度面部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下颌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并初步获取其三维形态测量平均值,为建立三维虚拟可变形下颌骨平均值模型提供前提。方法:利用现有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头颅三维CT数据库(54例),应用三维重建和测量软件Mimics 10.01,建立下颌骨外形轮廓三维测量方法。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获得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各部位长度、宽度、高度、深度、厚度、角度等84组均数和标准差,其中66组测量项目在男、女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6组测量数据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此16组测量数据在下颌骨表面分布具有对称性。成年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外形轮廓高、宽、深度间不具相关性。结论: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形态长、宽、深、高度各具特点,男、女个体下颌骨三维形态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评价AngleⅡ2(安氏Ⅱ类2分类)错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郑州市随机挑选20例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测量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对数据进行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 SNB、ANB、颌凸角均值增大,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平面角、Y轴角均值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上前牙唇倾,有统计学意义,下颌L1-MP角均值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面部全面高增大,主要是面下1/3增大。侧面部软组织H角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非拔牙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生长有助于Ⅰ类磨牙、尖牙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偏侧咀嚼对大鼠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偏侧咀嚼大鼠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取下颌骨进行软X线摄片、定点,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长,实验组非咀嚼侧较咀嚼侧增长;髁状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喙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非咀嚼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下颌角高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不同,咀嚼侧低于对照组,非咀嚼侧高于对照组。结论:偏侧咀嚼使下颌骨长度、下颌角的发育不对称,髁状突高度发育不足,提示偏侧咀嚼影响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Facial contouring surgery has become a focus ofcosmetic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such patients. Mandibular angle is an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 in deciding the width of thelower face. Mandibular angle protrusion, often cal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女性泌尿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选取采用妇科常用扫描序列进行扫描的MRI及CT数据集各10套,利用Mimics19.0软件对不同数据集的女性泌尿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联合工程学软件,探索对膀胱尿道可进行测量的指标。结果 10套MRI数据集均成功构建膀胱及尿道,而10套CT数据集成功构建双肾、输尿管及膀胱。联合工程学软件,诸多膀胱尿道相关的几何参数可被测量,本研究中膀胱尿道后角:151.1±17.9°、β角:137.3±14.0°、尿道耻骨角:47.8±12.1°、尿道倾斜角:21.5±7.3°、α角:83.8±13.8°、耻骨后间隙:15.3±3.0 mm、尿道横纹肌厚度:2.6±0.6 mm。结论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再现人体泌尿系统三维解剖形态,提供女性泌尿系统精细解剖的三维研究的平台,通过多项径线和角度的测量,可为将来研究不同人群泌尿系统精细解剖及功能的差异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成年女性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观测,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丰富下颌骨形态学资料。方法:对50例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标本进行解剖学形态观测,测量下颌骨相关角度、下颌孔相关距离值并统计相关结构数据。结果:测得下颌骨相关角度及距离值如下,下颌角角度为(124.21±4.23)°,下颌骨仰角角度为(25.41±2.26)°,下颌骨夹角为(77.28±2.43)°,下颌角外间距为(98.43±3.51)mm,下颌支高度为(57.28±2.33)mm;下颌孔及其与周围结构相关距离测量值如下,下颌孔与下颌后缘水平距离为(16.29±1.31)mm,下颌孔与下颌切迹直线距离为(23.34±1.55)mm,下颌切迹矢状径和垂直径分别为(32.51±2.07)mm 和(14.42±0.90)mm。结论:面颅骨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的定量分析测量,可为该区域的整形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支持,同时完善了成年女性下颌骨形态学数据,为颌面部下颌骨区外科手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矜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分高角组34例、均角组34例、低角组34例,每组男女各17例,共计102例,年龄18 ~31岁,平均(22.84±3.78)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在软组织颏部形态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对软组织颏部的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主要在于高角组.颏唇沟深度(Bs-LLPos)从高角组到低角组依次增加,尤其是高角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其他两组;颏部长度(LL-Pos)自高角至低角组逐渐降低,高角组颏部长度相对较长,低角组相对较短;高角组颏唇角(LL-Bs-Pos)、下颌颏角(Bs-Pos-Mes)相对较大;均角组E-LL、E-Bs、E-Pos、E-Mes及软组织颏部厚度相对于高、低角组较大.所有测试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骨性分类患者中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颏部软组织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替牙期儿童的下颌骨发育情况,探讨该时期下颌骨整体发育的趋势。方法:对140例6~12周岁替牙期儿童拍摄CBCT图像,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包括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宽度等15项线距和6项角度。结果:6~8周岁替牙早期组60例与9~12周岁替牙晚期组80例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替牙晚期组数值较替牙早期组增加,其中左侧下颌骨长度(Co L-Gn)[(7.29±0.7)mm]、右侧下颌骨长度(Co R-Gn)[(8.00±0.9)mm]、髁突间距(Co L-Co R)[(3.29±0.8)mm]、喙突间距(Cor L-Cor R)[(4.76±0.7)mm]、乙状切迹间距(Sg L-Sg R)[(5.11±0.6)mm]、下颌角间距(Go L-Go R)[(4.83±0.7)mm]、颏孔间距(Mf0L-Mf0R)[(1.65±0.4)mm]、颏孔近颊点间距(Mf1L-Mf1R)[(1.16±0.4)mm]、颏孔远颊点间距(Mf2L-Mf2R)[(2.39±0.4)mm]、颏孔远舌点间距(Mf2’L-Mf2’R)[(1.42±0.6)mm]、左侧下颌体长度(Go L-Gn)[(5.80±0.8)mm]、右侧下颌体长度(Go R-Gn)[(6.95±0.7)mm]、左侧下颌支高度(Co L-Go L)[(4.40±0.5)mm]、右侧下颌支高度(Co R-Go R)[(4.33±0.6)mm]、左侧下颌角(Co L-Go L-Gn)[(3.75±0.4)°]、右侧下颌角(Co R-Go R-Gn)[(5.18±0.3)°]、髁突开张度(Co L-Gn-Co R)[(0.62±0.28)°]、喙突开张度(Cor L-Gn-Cor R)[(0.68±0.3)°]、乙状切迹开张度(Sg L-Gn-Sg R)[(0.59±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孔近舌点间距(Mf1’L-Mf1’R)几乎不变,下颌角开张度增加(0.3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牙晚期下颌骨各部分长宽高均有所增加(除颏孔近舌点间宽度),不同部位骨组织的增加量不同,下颌骨水平向宽度变化由前至后呈增大趋势,颏孔近中部位下颌骨宽度的增加主要由下颌骨外侧面增生新骨引起,下颌骨整体发育趋势为向下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种植钉压低磨牙对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例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7年11月~2014年1月正畸科需压低过长磨牙的病例.以SN—MP≥38°、29°〈SN—MP〈38°、SN—MP≤29°划分为高角、均角和低角病例,采用WinCehp8.0软件测量磨牙压低前后颌骨和软组织的相关指标,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例在磨牙压低前后骨骼和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高角病例在磨牙压低后,SNB角显著增大、ANB角显著减小,下颌平面角由术前(43.42±3.63)。减小至(40.42±3.40)。(P〈0.05)。同时面凸角减小,Z角增大,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均角和低角组病例在磨牙压低前后,骨骼和软组织相关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微种植体支抗能实现磨牙压低.在高角病例中下颌骨逆时针旋转,颏部前上移位,软组织侧貌改善。低角、均角病例在磨牙压低前后,颌骨和软组织无显著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例在咀嚼肌、骨质密度和上下颌骨的发育各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角在不同受力方向、不同大小外力及受力面积情况下颌骨内应力变化。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外力、不同受力面积作用于下颌角时下颌骨的应力值,分析主应力值以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下颌角侧方加载力时,同侧下颌角、髁状突颈部、下颌隆突、磨牙后三角区及颏部舌侧面应力较大。下方加载时,双侧髁状突颈部、同侧下颌角下缘、外侧面应力较大。(2)无论下方或侧方加载,随外力增大,应力值以及应力集中区域不断增大。受力面积不变,外力越大,应力值越大,应力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外力大小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大,应力越小。结论:静载荷作用于下颌角时下颌骨各部位应力分布与外力大小、力的方向以及加载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