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应用压积红细胞是推广成分输血技术的关键。输血实践表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仅有不足20%的病人需输全血,80%以上的病人给以输注相应的成分血即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成分输血以输注红细胞为主,尤其是以输注压积红细胞为多。笔者对216例贫血及低血容量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2.
6425个单位红细胞输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成分输血,其中主要是红细胞输血,1988年国际红十字会统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成分输血率达到90%~100%,其中红细胞输血率为70%左右。我国1990年底统计几个大中型城市的成分输血率只有19.1%,红细胞输血率更低[1]。我院于1988年开始进行红细胞输血,为了推动成分输血发展,特别是红细胞输血,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所用的6425个单位红细胞输血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表1不同年份成分比例(%)红细胞数比例(%)其中抢救用2000年61.954426.23312001年74.378429.85022002年85.0103833.95732003年94…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1818年起,才开始用人血输血,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输血仍只能输全血,由于血液学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加上多联塑料袋和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的问世,使得血液可以分成各种成分.这样,输血又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对血液生理生化等科学深入研究,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血液成分制品被应用于临床,开创了临床成分输血新时期。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医疗水平是否先进的标志之一。我国成分输血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成分输血有了较大发展。为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我们对本院2007—2011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褚秀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22-523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分输血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其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现代临床输血技术已从单纯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血输注,从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从人的血源性制品输注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输注,从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等。成分血经过大量临床应用,具有针对性强、纯度高、其他细胞沉入少、浓度高等优点,因此对提高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液的综合利用都有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赖国忠  张永福  王琼 《广东医学》2011,32(22):2911-291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治疗剖宫产大量失血患者中的应用,寻求合理的输血比例和输血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大量失血的剖宫产患者大量输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血复苏后的情况.结果 输注的血液成分中最多的是红细胞悬液(70%),其次为血浆(20%),再次为冷沉淀(10%),血小板甚少.大量输血后常出现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结论 临...  相似文献   

7.
成分输血的国内外现状及我国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依据病情选择性地输注患者需要的某些成分,这就是成分输血。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已开展这项工作。成分输血可以将患者需要的成分浓缩输注,因而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节省了血液资源,同时减少了不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入,降低了输血反应及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8.
赵艳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87-4589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的范围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临床应用中,红细胞输注占全部需要输血患者的80%左右,输注红细胞主要用于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同时红细胞本身也有一定的扩容作用。但现有的红细胞血液制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混有一定量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这些成分不仅会引起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状况,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提供数据.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调研登记表.调查浙江省9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07年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病例,分析用血指征的符合情况,统计术中和术后72 h不同类型手术患者各血液成分的输注量和各血液成分使用的不合理率,对数据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19 102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3%,但是,有8251次红细胞输注和176次全血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44.1%的围术期用血是麻醉医生或者手术医生仅根据临床经验而实施的行为,其中包括了603例输血患者术后72 h内仍没有复查Hot或者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患者进行合理与否的判断,红细胞和全血输注的不合理率均为39.2%,主要原因是输注指征过宽,血小板输注不合理率为43.7%,主要是未达到输血指征时输注或者输注血小板量不足1个治疗量.结论 尽管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的成分输血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输血现象,急需引起各家医疗机构重视,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于天华  张丽荣  杜庆华 《吉林医学》2007,28(11):1319-1320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成分输血占全部用血量的90%~100%.我国90年代初几个大中型城市,成分输血率只有19.1%.自颁布<献血法>以来,血液的管理趋于法制化,要求临床合理、科学的用血.同时,输血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输血事业的飞快发展,成分输血也得到了广泛开展.笔者对本院近5年成分输血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分输血已被认为衡量医院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地处东北东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自1988年开展成分输血以来,从单纯的全血输注发展到现有的10多种成分输注,成分输血率由1996年开始逐年上升,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86.74%(附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70年代出现的成分输血 ,对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和在血液综合利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邯郸市区成分输血的广泛发展 ,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对邯郸市区 1999~ 2 0 0 1年成分输血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取自本站微机管理系统关于 1999~ 2 0 0 1年手工制备 ,机器采集的各种血液成分及血库发往临床各医院的全血、血液成分的统计结果。1 2 方法 :按卫生部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成分血利用率 (% ) ={成分血数 (U) / [全血数(U) 成分血数 (U) ]}× 10 0 %。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复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和单采血小板后,HLA-Ⅰ抗体和HPA抗体产生的概率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反复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和单采血小板史,现因血小板计数低而需要输单采血小板的患者,采集其血样,应用ELISA方法 对进行HLA-Ⅰ抗体和HPA抗体的检测,然后给患者选择保存期在3 d内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输血后1 h再次采集血样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次数<10次、10~40次、>40次的患者HLA-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20.0%、30.0%.输注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次数<3次、3~8次、>8次的患者HP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16%.HLA-Ⅰ抗体和HPA抗体阳性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60.9%、100.0%,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的输注无效率1.5%.结论 多次反复输血可导致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且与反复输血次数成正比.HLA-Ⅰ抗体和HPA抗体阳性能增加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概率,因此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能有效保障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血液有效输注。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进行统计。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其中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概率最高达0.70%,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临床医生加强输血不良反应标准认知程度可最大限度地规避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 000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 329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72%,血浆25%,其他3%.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 本院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注血液成分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血液免疫学、血液采集和成分分离技术等方面的进展,目前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根据不同病情,针对性地进行成分输注,不仅能提高疗效,且避免输注全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我科从1997年3月~2000年3月有计划地开展对各种血液病1360例进行成分输血疗法,占全部输血者的87.6%,并取得了预期的疗效.现将成分输血的技术操作方法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是一项输血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是完成输注的重要环节,成分输血在操作技术上与输注全血基本相同,但因其成分不同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郦筱能,宋雪自60年代成分输血开展以来,因血小板减少而致出血者,输注血小板取得良好疗效,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因此应用量逐日增多。据国外报道,加拿大在1980~1985年,血小板用量较1980年增加了126%。我国成分输血起步稍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病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0份临床输血病历,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输血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为78.70%,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为92.70%,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明显比手术科室高(P0.05);手术科室红细胞、冷沉淀、血浆三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率分别为83.6%、85.5%、79.4%,非手术科室分别为93.7%、96.2%、94.9%,非手术科室红细胞、冷沉淀、血浆三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率显著优于手术科室(P0.05)。结论非手术科室输血掌握较好,手术科室输血不合理性较为明显,医院应重视输血管理,合理使用血液,提高输血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平玲  曹晓明 《北京医学》2009,31(8):489-491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现就其原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