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细胞参数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患儿390例,其中一次感染儿童122例,重复感染儿童26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1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参数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组的WBC计数,NEUT%,RDW-CV均高于对照组,而RBC计数、Hb浓度、HCT、MCV、MCH、MCHC、PLT计数、LYM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感染手足口病例组与重复感染病例组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组的贫血率高于对照组的贫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重复感染病例组的贫血率与一次感染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手足口病男女患儿的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重复感染与一次感染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患儿组的贫血率高于对照组,要及时纠正儿童的贫血现象,降低该类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登革热初诊患者的血象及探讨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对广医附一院2014年10月疑似登革热初诊患者的血象进行分析,收集血常规结果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每项参数的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差,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指标。结果登革热阳性组与登革热阴性组比较,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参数、单核细胞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MoV、MoV-SD、LYV、LYV-SD诊断登革热的正确度均较高(AUC均大于0.8)。结论绝大部分初诊登革热患者MoV、MoV-SD、LYV、LYV-SD显著增高,对登革热的早期诊断及防止漏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对迈瑞BC-6900和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模式的性能。方法采取标本160份,同时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按照NCCLS EP9-A2文件要求,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标准的1/2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4项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均在0.975~1.000(r2≥0.95),医学决定水平均在1/2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具有较高相关性,均能运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中的意义。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继发性HLH疑似病例61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及排除组,比较各组骨髓、脾或淋巴结活检中噬血细胞现象的发生率。结果表明,61例疑似患者中有43例确诊为继发性HLH,18例排除HLH;确诊组中有33例发生噬血细胞现象,排除HLH组中有4例出现噬血细胞现象;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HLH时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7.8%。结论: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大部分继发性HLH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没有噬血细胞现象并不能排除H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翠苹  张卫平 《临床荟萃》1995,10(3):105-106
全血细胞减少,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对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进一步了解,以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现将我院内科近10年来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的标准:血红蛋白少于100g/L以下,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水平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采用LDH释放法检测16例凝似HPS患者和25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并将确诊继发性HPS患者的NK细胞活性与正常人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6例疑似HPS患者中有8例最终确诊为继发性HPS,其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已确诊患者的NK细胞活性在疾病早期即出现异常。结论:NK细胞活性的检测对于HPS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嗜血细胞综合征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类少见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该病本质上属于良性疾病,但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一些恶性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MH)相似,加之我国对该病的研究较少,很多基层医务人员对HPS缺乏了解,经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耽误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采用,导致死亡率很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检查,研究组40例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75.00%比对照组50.00%高(P<0.05);研究组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形态正常、单核细胞、中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0.
蒋秀利  熊志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67-1068,1071
目的 通过对本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探讨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 以一台性能较好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比对仪器,用新鲜全血进行同一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试验,检测结果参照Sysmex公司的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标准作为各参数的允许范围进行评估.结果 比对仪器与标准仪器的相关系数r>0.9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测试仪器检测结果均在偏差允许范围内,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性良好.结论 临床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比对试验,以保证不同仪器上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s a childhood febrile disease. Oral lesions and papulovesicular lesions on the hands and feet are the clinical signs of the disease. In our case, a 17-year-old boy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here he was diagnosed with HFMD. After 6 days, he felt intense pain in his right testicle, and therefore an ultrasound (US)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US detected a hypoechoic mass-like area in the right testis. Viral etiology was suspected, and no therapy was prescribed. After a little more than 3 months, US examination showed a reduced lesion size. Viral epididymo-orchitis should be suspected in young men with a recent history of HFMD and testicular pain.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足口病国内外均有散发、流行病例报道,今年安徽阜阳市出现暴发流行,目前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总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12月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93.75%(45/48)的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100%发热;3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89.58%(43/48)白细胞计数增高,81.25%(39/48)血糖增高,85.42%(41/48)脑脊液异常,EV71核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2.76%。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2011年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1年1月至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RT-PCR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301例患儿中有214例咽拭子中检测到肠道病毒,病毒阳性率为71.1%,其中EV71 60例,占28.0%,CoxA16 108例,占50.5%,除EV71、CoxA16外的其他型别肠道病毒为46例,占21.5%;91例患儿有明显神经系统损害,其中33例EV71检测阳性(33/60,55.0%),35例CoxA16检测阳性(35/108,32.4%),8例除EV71、CoxA16外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检测阳性(8/46,17.4%),15例肠道病毒检测阴性.除1例由EV71引起的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外其余30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粤东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CoxA16、EV71,但CoxA16已经成为当年优势病原体,其他型肠道病毒也占有一定比率.而EV71最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和导致重症及危重症,EV71、CoxA16及其他型肠道病毒均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6.
易天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21-422,424
目的探讨外周淋巴细胞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诊断指导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于2012年4~7月的68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检测两组外周白细胞数值,根据检测数据参考值随机分成两组,白细胞增高组(增高组)38例和白细胞正常组(正常组)30例。两组患儿均予喜炎平或炎琥宁、痰热清、利巴韦林及水溶性维生素对症治疗,白细胞明显增高或CRP明显增高者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是常规用头孢呋辛钠,其中对头孢类过敏者用克林霉素常规量治疗。结果白细胞增高组与白细胞正常组相比,增高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下降明显。正常组治疗后白细胞平均数稍有上升,中性粒细胞平均数也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平均数则明显增高。两组疗效比较,增高组治愈出院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增高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则长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方案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平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数值接近;增高组显著下降,正常组则稍有上升;其中正常组以中性粒细胞平均数下降显著,淋巴细胞平均数变化不大。同时正常组粒细胞显著下降,而淋巴细胞则显著上升。增高组外周血细胞变化以粒细胞降低为主,不完全符合病毒感染的常见特征;而正常组以淋巴细胞增高变化为主,比较符合病毒感染常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合理调配人力;广泛宣传防病知识,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13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和纠纷发生,患儿家长满意。结论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65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对口腔、皮肤、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及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265例患儿经3-14d治疗护理,皮疹全部消退,未留任何痕迹,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大流行,无院内感染.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防止大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钙蛋白T(TnT-H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及实验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60例HFMD患儿血清TnT-Hs和NSE水平,并设立30名正常对照组,将患儿TnT-Hs和NSE水平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HFMD患儿血清TnT-Hs和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FMD患儿血清中TNT水平和NSE水平均有显著程度的升高,说明在HFMD的病理过程中,除了有心肌的损害且同时伴有神经细胞的损伤,神经细胞的损伤相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其危害性更大,后果也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儿童咽部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携带状况和分离株生物型的分布,为预防和控制HFMD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1~6月住院儿童841例,其中HFMD儿童624例、非HFMD儿童217例的咽拭子,用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分离细菌,API NH试验条鉴定和生物学分型,分析嗜血杆菌携带率、分型及分布。结果①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143株,携带率为22.92%;非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42株,携带率为19.35%,两组携带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嗜血杆菌在HFMD儿童中主要分布于1~3周岁,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Ⅱ型、Ⅳ型为主,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Ⅰ型、Ⅳ型为主。结论 HFMD儿童携带嗜血杆主要是Ⅰ型、Ⅱ型、Ⅳ型,流感嗜血杆菌以致病较强Ⅱ型为主,加强嗜血杆菌监测,指导临床在治疗HFMD过程防范嗜血杆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