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PA18mg+0.9%氯化钠50ml快速静脉溶栓治疗,30min后再给予r-PA18mg治疗。计算发病0.5~2h、>2~4h、>4~6h及>6~12h内溶栓再通率,并将6h内溶栓病例与将>6~12h溶栓病例进行再通率比较。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为86.67%,>6~12h溶栓再通率为41.67%,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r-PA急诊溶栓治疗AMI疗效好,再通率高,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再通率,及观察组不同时间进行治疗的再通率,分析早期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h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92.3%,3~6h再通率为70.0%,6~12h再通率为28.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6 h内再通6例,6~12 h再通8例,总再通率为56.00%;对照组6 h内再通2例,6~12 h再通5例,总再通率为28.00%,两组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AMI为观察组.同期收入心内科后溶栓的58例AMI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6±1.3 h、72%和5.8±1.8 h、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5.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观察组82.6%,对照组50.0%;患者在发病后6h内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观察组89.3%,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5周病死率:观察组6.5%,对照组9.6%。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湖南省衡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从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共对6例AMI病人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病人发病到入院均在4 h以内),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6例AMI病人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病人发病到入院均在4 h以内),冠脉再通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对早期AMI溶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2h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观察其疗效。结果58例无1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发病2h内溶栓治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为100%,6h内再通率达73%,12h内再通率60.3%;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快,效果好,改变AMI病程,适宜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成瑞替普酶组(48例)和尿激酶组(45例),观察两组2h冠脉血管再通率,90d内溶栓后不良事件,包括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再梗死。结果瑞替普酶组2h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90d内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尿激酶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EMI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基层医院特别是没有开展急诊PCI能力的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氧自由基 (OF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 2、 6、 12、 2 4h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依间接指标及溶栓后 90min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将患者分为再通组 ( 2 7例 )和未通组( 11例 ) ,比较两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 ,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溶栓前血清LPO、SOD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溶栓后再通组LPO浓度较溶栓前明显升高 ,SOD则于溶栓早期显著降低 ,6h后逐渐回升至溶栓前水平 ,未通组于溶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MI后OFR活性增高 ,早期溶栓再灌注加剧OFR代谢紊乱并导致心肌再灌注损伤 ,溶栓后LPO的异常增高可望成为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60%,4周住院病死率6.67%。结论:再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早期溶栓治疗对合并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有效,除2例发生轻微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35例70岁以上AMI患者(病例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同期42例≤69岁的AMI患者作对照。观察患者琳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液皮质醇含量,比较2组再通率及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AMI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皮质醇升高。2组患者49小时以上溶栓者5例,无一例再通。2组12小时内溶栓再通庇无明显差异,溶栓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早期再通的关系。方法: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h、6h、12h、24h分别取血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依溶栓前临床间接指标及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通组(27例)和未通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中GMP-140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组与未通纷呈不同浓度的动态变化,溶栓未通组,GMP-140升高;溶栓再通组,则GMP-140降低,两组溶栓后6h、12h、24h血浆GMP-140浓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AMI后血小板高度活化,血浆GMP-140与AMI的血栓形成、溶解及再通密切相关,其在溶栓后的迅速下降可望作为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9例AMI并予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3d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顸适应(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组冠脉再通率、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恢复优于NIP组(P〈O.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较溶栓前明显缩小(P〈0.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NIP组(分别为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IP与冠脉再通呈正相关(b=o.962,P〈0.05),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呈负相关(b=0.656,P〈o.05)。[结论]IP对AMI患者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护理的作用。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 35例患者中,27例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77%。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120-CCU模式救治AMI患者69例,分为溶栓组(n=51)和非溶栓组(n=18);溶栓组使用尿激酶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入,12h后给于肝素钠62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续5~7d,每天口服阿斯匹林300mg,3d后改服每天150mg,1周后改为每天50mg,并静脉滴入硝酸甘油7~10d。非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69例中溶栓组51例的总溶栓再通率为74%;在4h内获溶栓治疗者35例;溶栓延迟时间为3.1±2.0h;4h内溶栓再通率的80%(28/35)明显高于4~6h内的44%(7/16),P〈0.05;溶栓组的住院病死率12%(6/51)显著低于28%(5/18),P〈0.05。结论: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显著提高溶栓再通率和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31例及尿激酶(UK)组35例,分别应用rtPA及UK治疗。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tPA组80.6%与UK组48.6%比较,P<0.05;4周住院病死率rtPA组0与UK组8.6%比较,P<0.05;而2组间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可降低AMI早期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