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AE1/AE3( ),Vimentin(-).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铣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K7(+),EMA(+),E-cad(+), Vimentin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RCC与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大体检查、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 大体检查: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境界清楚的无完整包膜肿瘤,两者切面的质地和颜色相似,呈棕色或棕褐色,嗜酸细胞腺瘤肿瘤4例中央有特征性中央瘢痕形成,而RCC中均未见.光镜下RCC呈实性或片状结构,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肿瘤细胞有多形性;嗜酸细胞腺瘤的组织学结构多样,常有细胞稀少的玻璃样变间质区,瘤细胞形态较单一,胞膜不清晰,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颗粒状,核圆形,无明显核仁,通常无核周空晕,少数可见核深染异型,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RCCCK7(15/15)、CD117(15/15)、COX-2 (13/15)、CD10(0/15)、Vimentin( 0/15);肾嗜酸细胞腺瘤CK7(1/7)(胞质阳性)、CD117(7/7)、COX-2(2/7)、CD10(0/7)、Vimentin(0/7).结论 根据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可对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类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RI及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64例,收集64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64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37例(57.81%),MSCT平扫中多数患者呈现等密度影,强化不均匀,T1WI序列为等信号,于T2WI序列呈现稍高信号者,早期强化均匀,中晚期呈现逐渐降低;嫌色细胞癌15例(23.43%),CT值23~35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平均CT值为44HU,实质期平均CT值为54HU,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强化均匀;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9.37%),乳头状肾细胞癌在MSCT呈等密度,MRI增强过程中持续性较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后期可见"假包膜征";肉瘤样肾癌2例(3.12%),1例MSCT平扫肉瘤样肾癌呈等、稍高密度,T1WI序列为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可见以"条带样"强化;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肾细胞癌1例(1.56%),MSCT增强方式为进行性轻-中度强化,未见肾静脉受侵;DWI序列中病灶区域出现环形高信号;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1.56%)典型特征为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肾癌2例(3.12%),病灶内可见明显血管样强化,强化表现,强化区域呈现稍高密度。结论MRI及MSCT可有效显示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提高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型及颗粒细胞型肾细胞癌有些相似,所以直到1985年,才由Bannasch提出,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肿瘤。肾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癌的5.8%。此肿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染呈网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形态学上与肾透明细胞癌特别是嗜酸细胞瘤有重叠,易误诊。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本文对258例肾实质肿瘤中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5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探讨。1材料与方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密地医院1996—2012年切除的  相似文献   

8.
周睿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49-150,F0003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前列腺肉瘤样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4岁,因排尿困难3个月,CT示:前列腺癌侵犯直肠和膀胱行前列腺及膀胱全切术.大体:前列腺包裹膀胱出口并形成结节突入膀胱腔内.镜下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呈梭形、核大、深染、胞质轻度嗜酸性、可见小核仁、奇异核,多核及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AE1/AE3和CD68散在阳性,Vim片状阳性,PSA、PAS、P504S、S-100、CDI 17、CD34、SMA均阴性.结论 前列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前列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子宫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立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1):26-27,30,96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子宫癌肉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光镜下,4例子宫癌肉瘤均可见明确的癌及肉瘤成分,癌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肉瘤成分为平滑肌肉瘤,2例肉瘤成分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肉瘤成分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平滑肌肉瘤. 免疫组化:癌区域细胞角蛋白(CK)阳性;平滑肌肉瘤区域波形蛋白(Vim)阳性、肌动蛋白(actin)阳性、结蛋白(desmin)阳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区域波形蛋白阳性、CD10阳性.结论 子宫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易发生子宫外播散、转移.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Xu XM  Liu JM  Peng T  Yong Q  Chen D  Fang W  Zhang Z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13-111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不同亚型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29例、乳头状癌7例、嫌色细胞癌1例)的B超、CT、MRI影像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实性肾癌B超示: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低回声(20/26),乳头状癌多为等或弱强回声(4/5),嫌色细胞癌呈中强回声,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9例实性肾癌行CT检查:透明细胞癌(23例)和非透明细胞癌(6例)平扫均显示软组织密度影,但强化后透明细胞癌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增强幅度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癌(P=0.004)。17例实性肾癌行MRI检查,透明细胞癌T2WI多为高信号(10/11),与乳头状癌的T2WI等/低信号(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术前B超、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肾细胞癌亚型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典型的病理表现.其TNM分期均为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2年,均获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的病理学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CD11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17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33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RCC)、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51例透明细胞RCC、33例乳头状RCC和3例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组织中CD117的表达.结果 33例嫌色细胞RCC中,29例(87.9%)CD117阳性;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CD117阳性;透明细胞RCC、乳头状RCC和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中均未见CD117表达.结论 CD117高表达是嫌色细胞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之一,CD1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有助于肾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癌不同亚型的CT征象及CT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经过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癌的8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不同亚型分类,其中透明细胞癌4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6例,嫌色细胞癌18例。比较三种亚型肾癌患者平扫及增强后CT值,比较三种亚型肾癌病灶大小和强化方式,并分析肾癌亚型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较嫌色细胞癌患者显著较高(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中强化均匀者为23.26%较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57.69%与嫌色细胞癌患者66.67%显著较低(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生坏死或囊变的概率为81.40%较乳头状肾细胞癌57.69%、嫌色细胞癌22.22%显著较高,嫌色细胞癌者发生坏死或囊变的概率较乳头状肾细胞癌显著较低,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边缘清晰的概率为30.23%较乳头状肾细胞癌76.92%和嫌色细胞癌88.89%显著较低(P0.05)。结论肾癌不同亚型之间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能通过CT征象及CT定量分析对肾癌亚型进行初步判断,对肾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Lu R  Li M  Zhou JJ  Zhou KR  Gu H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59-2762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MR表现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肾嫌色细胞癌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7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2例,术前经MR SE-T1WI、FSE-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动态增强成像,根据肾脏皮质及肿瘤强化百分比绘制动态增强曲线.回顾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嫌色细胞癌中,肿瘤位于肾皮质1例,肾髓质9例,难以判定2例.肿瘤呈球形9例,椭圆形3例,肿瘤境界清楚.MR信号均匀,T1WI、T2WI呈中等信号,所有病灶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信号环,2例可见中央瘢痕.双期增强肿瘤皮髓交界期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20.3%,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215.4%;实质期肿瘤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73.7%,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为249.1%.结论 嫌色细胞癌是以肾髓质为中心的中等信号类球形肿瘤,信号均匀,假包膜明显,部分病例可见中央瘢痕,皮髓交界期呈中等强化,实质期多轻度持续强化,均低于肾脏皮质强化,MR诊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colonic metasta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A 54-year-old male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bloody stools and fever. A right kidney tumor measuring about 10 cm in diameter was found by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ight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a right hemicolectomy with ileotransversostomy were performe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chromophobe RCC with sarcomotoid change involving the colon. Chromophobe RCC with sarcomotoid change is very ra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嫌色细胞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9~14.5 cm,平均8.2 c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呈基本均匀的稍低、等或稍高密度,边界相对清晰,增强后,皮质期病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皮质;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髓质。病灶的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