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送父与子     
几十年来,我也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追悼会了,不知为多少位亲人、朋友、领导和同事送行。可是,惟独上周末参加这次追悼会最令人震惊和痛心,甚至让人难以置信!谁也想不到,在这次追悼会上,大家吊唁的竟是亲父子两个人!而且,他们又是在同一天中,相继死于同一种病——脑中风!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 ,我也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追悼会了 ,不知为多少位亲人、朋友、领导和同事送行。可是 ,惟独上周末参加这次追悼会最令人震惊和痛心 ,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谁也想不到 ,在这次追悼会上 ,大家吊唁的竟是亲父子两个人 !而且 ,他们又是在同一天中 ,相继死于同一种病———脑中风 !“父亲”是我的多年好友 ,市工商局的一位副局长 ,今年 5 9岁 ,即将退休。儿子是市公安局的一位科长 ,刚刚 36岁 ,实在太年轻了。追悼会的气氛异常沉重 ,死者亲人发出撕人心肺的哭声。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满面泪痕 ,整个会场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追悼会后 ,我…  相似文献   

3.
刚从殡仪馆参加一位老同学的追悼会归来,心情十分沉重,久久不能平静,他与我年纪相仿,却别我先去了。他是搞外科的,是市中心医院的第一把刀。在他的35年行医生涯中,做过大大小小的手术四五千次,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他自己患了急性白血病却不治而亡。最令人痛心和婉惜的是身为主任医师的他,竟把自己的白血病当成了感冒,误治了一个多月,确诊时病情已进入晚期!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我们收到居住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干妈的电邮,得知她的丈夫去世了.尽管他已经89岁,并患骨癌一年,可是,他多年来如同父亲般对我的关怀,令我难以接受他去世的现实.我们一家穿着素装,驱车三百多公里,赶去参加老人的追悼会.一路上谁也不想多讲话,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哀悼善良的死者. 进入开追悼会的教堂,我很惊讶:讲台上摆满了从他家后院摘采的鲜花,一张精致的桌子上摆着跟随逝者80年的小提琴,还有以前干妈与我们旅游时买来送给他的小提琴图案毯子.来奠祭的亲戚和朋友们穿正装,女士们的衣服整洁鲜艳,男士们也如同往日参加礼拜一样,穿着西装或衬衣.  相似文献   

5.
沈小雨  辛平 《家庭保健》2014,(11):13-13
自2003年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位置上退下来以后,田纪云偶尔会出去和老朋友聚聚会,譬如研究农村政策的杜润生及经济学家于光远。从2005年起,田纪云基本上不再参加社会活动。《求是》杂志曾邀请他担任研究会顾问,但他以上了年岁为由婉拒。“不过有些活动我一定参加。”他说,“比如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活动和国庆55周年庆典,还有就是去八宝山——老同志走了,我一定要去送送。”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采访过不少百岁老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笔者发现这些老人有一个共同点,即脾气好,心态好,笑口常开,跟子女和身边的人都相处和谐。这跟专家关于长寿原因的研究不谋而合。今年103岁老爷爷林二梅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虽是农民出身,早年生活坎坷,但心态乐观,热爱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女人,浑身充满欲望,总是无法满足。她们看男人,总是一山望过一山高。 我采访过不少这样的女人。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8.
华的故事     
华的故事李维明我过去的一位老领导去世了。我去火葬场参加追悼会时遇到了昔日的同事华。我们两都先后离开了那个单位。老同事见面,少不了要谈一些阔别,道几句感慨。我们站在殡仪馆的门外,看着那根烟囱里缓缓冒出来的青烟,华说:"没意思。"我晓得他的意思。送别故人...  相似文献   

9.
在没见到乐嘉以前,我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荧屏里的《非诚勿扰》上,阳光、睿智、谦虚、幽默,时而还有点儿小害羞……因为他,我曾盼着双休日的江苏卫视;因为他,我也才知道性格色彩是何物。虽然屏幕上的他我早已不陌生,我也早已不是追星族,但当真的要面对,却依然掩不住那份激动与忐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色"眼太过真诚,有他在的地方,气场直逼人不淡定!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遇到过一位60岁的冠心病患者,经常发生心前区疼痛(即心绞痛),给他用了许多治疗冠心病的药,也无好转。后来,经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同志工作一贯非常认真。退休之后,他参加了一个桥牌协会,还当上了负责  相似文献   

11.
人生马拉松     
李珊珊 《家庭保健》2014,(11):20-21
我朋友是个非常有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参加过全球各种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得奖无数。虽然周围人对他崇敬不已,但我始终觉得,运动员只是属于四肢发达、空有蛮力的一类人,起码在精神境界上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做为吕梁地区唯一的三级医院——山西省汾阳医院的一名摄影师,十几年来,我拍摄了不少场景,有过不少选题,更换过不少的角度,或多或少地给我留下过一点印象,唯独这次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非典的资料拍摄,给我留下了面对生死、面对感动、面对友情的深刻印象。当"非典"还在广东、北京"漫游"时,我院就在吕梁地委、行署领导的督导下,密切配合汾阳市委、市政府,从四月中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也便跟着忙碌起来,防非典宣传、演习、隔离病区的组建、第一批医护人员的进入、检验设备、岗前培训等等,我拍下了不少照片。当4月31日至5月2日我院医护人员赴文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欢送老同志退休会,当有人问退休的老同志今后有何打算时,有位老同志竟然说:退休了就回家去等死。听到这位老同志的话,我实在是吃惊不小,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很正常的,可为什么精神也要从岗位上"退休"呢?  相似文献   

14.
《长寿》1998,(10)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一些老同志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步入了犯罪的泥坑。从犯罪的心态上来看,有些人的最初动机,是想捞财富,让自己的子孙享受享受,企图用不义之财,使他们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 铁窗内度晚年的财务处长 老王是位老干部了,50年代初参加工作,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单位看他处事稳当,就一直把他放在财务处长的重任上。他与妻子  相似文献   

15.
在我接诊的病人中,有一位病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叫姜文,是湖北省荆州市某乡镇中学的一名教师。其实他没有什/厶大病,只是一年中大半时间在咳嗽、流鼻涕。“区区感冒,何足挂齿”是他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哪知,为了治好这JJ、病,他却走了不少弯路,也让他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16.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里,大家都特别喜欢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蒋新官老师。这位在桃李苗圃中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老同志,现已超过退休年龄4载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地上班,而且脸色愈发红润,眼睛清亮有神,说话响亮,步履轻快有力。不少熟悉他的老教授们都十分惊讶,纷纷向他打听:“啊呀!老蒋,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究竟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7.
日前,我专程拜访了著名书法家、原商洛市文化局副局长魏振中君。在同他攀谈中,提及一段往事,对我颇有启迪。有一次,市里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老同志鼓掌要他唱歌,他就爽快地站起来引吭高歌,博得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老同志让他谈谈退休后的感悟,他就滔滔不绝地谈起"高兴"的哲学来。他说:"……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因为高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女人,浑身充满欲望,总是无法满足。她们看男人,总是一山望过一山高。我采访过不少这样的女人。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30岁的深圳少妇,四川籍,长得小巧、精干,像一个红辣椒。由于学历低,找不到好的工作,她一直在家里做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舍弃这段青梅竹马的感情从我懂事时起,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我是姑妈养大的,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姑妈一家人之外,对我最好的就是邻家梁婶的儿子梁晓东了。梁晓东比我大三岁,在伙伴当中,个子虽不是很高,但力气大得出奇,梁晓东像哥哥一样成了我的保护神,谁要敢欺侮我,他会去和别人拼命。那时,我最大的快乐便是和他在一起,他每次都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些糖果饼干来逗我开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对,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9年第4期在健康版上开设了《段教授谈养生》栏目后,读者对于我写的文章反响之大,出乎我的意料.常有咨询的电话,也有要求看病的读者.前两天收到编辑部编辑同志的邮件:段老师,我这段时间接到不少老同志的电话,也有到我办公室来咨询的,问是否坐门诊,药管不管用,可信不可信之类的问题.如此一来让我有个想法,我记得您也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