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两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的病人为FTS护理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的病人为传统护理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围术期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老年结直肠癌病人96例,其中FTS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各48例。FTS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相比,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提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95.5±31.1)h和(109.5±33.5)h,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34.0±48.7)h和(154.0±47.7)h,首次进流质时间分别为(119.0±52.9)h和(144.5±57.8)h,术后住院时长分别为(269.5±48.3)h和(295.0±7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传统护理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病人的住院总费用(41 876元±7 718元)少于传统护理组(47 005元±10 60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与传统组病人在住院总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加速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汪细芬  胡玲红  高科 《护理研究》2011,25(9):783-78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有效性。[方法]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5例病人实行FTS护理,与同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但未实行FTS护理的25例直肠癌病人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体质量变化、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人舒适度等。[结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未有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加速康复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在身体质量损失方面小于对照组,在病人舒适度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FTS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围术期的舒适度,减少体质量损失,对促进病人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肠道癌症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初次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择期行肿瘤根治术的病人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2009年6月-2011年5月行肿瘤根治术的结直肠癌病人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应用 FTS理念指导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4%、5.3%及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 FTS理念为指导的肠道癌症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更利于促进病人术后肠蠕动、减轻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快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3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病人26例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病人3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观察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尿路感染、咽喉炎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直肠癌病人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216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TS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FTS组采用加速康复的新型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输液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显著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P<0.05).[结论]在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FTS)在老年性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40例,分别实施FTS护理( FTS组)和传统护理(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费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FTS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张敏  谷玥  王春荣 《全科护理》2016,(35):3715-37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应用于肝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病人的优势。[方法]将肝胆外科50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FT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FTS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结果]FTS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住院时间缩短,病人住院费用减少,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减少,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进食时间缩短。[结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陈道英 《全科护理》2014,(22):2073-207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住院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FTS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护理,对照组50例住院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恢复自理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下床时间提前,恢复自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FTS护理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护理,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模式在40例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75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治疗40例(快速康复组),使用传统方法治疗35例(传统方法组).分析研究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清学检测指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严格控制补液量为每天1 500~2 000 ml,2~3 d后停止输液,并于早期进食,术后充分止痛,本组患者均使用自控镇痛泵,在围术期护理过程,护理方法也相应地变动,不断改进符合FTS要求的护理措施.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方法组相比,术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提前,体重下降减少,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可有效控制术后高血糖,安全、有效,减少了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护理中,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可应用FTS模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40例结直肠癌病人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未留置胃管,未常规行肠道准备;观察组病人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可促进病人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住院费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结直肠手术中,术前肠道准备需要3d甚至更长的时间,肛门排气后才能拔除胃管,恢复排气排便后才能逐渐进食流质饮食,需保留5~7d的引流管和尿管,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适,也使护理工作变得既繁重又繁琐。加速康复外科是为了加快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1],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创技术、最佳镇痛技术及成效显著的术后护理(如术后早期进食、运动)等,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我们运用这种新的外科理念对28例结直肠手术患者进行护理,与34例常规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了完全康复所需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何丽 《妇幼护理》2022,2(3):599-601
目的:凭我院儿科接诊儿科患者资料,分析日间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小儿外科所有患儿进行建档,抽取其中150例患儿(纳入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采用骰子法单双数法将患儿分成两组,一般组行常规护理(n=75),护理组行日间手术护理(n=75),对两组患儿的护理及治疗情况进行探索。结果:一般组患儿恶心呕吐、创面感染、创面渗血的发生率高(P<0.05),用Zung式心理法评估患儿的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发现护理组的评分低,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日间手术护理具有较好的作用,对患儿预后恢复是有利的,尤其是可降低患儿术后感染的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家长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认可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60例接受手术的急腹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分别采用FI'S新理念治疗(FTS组)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4±0.5)d比(10.3±0.7)d],治疗费用明显减少[(4235±231)元比(5731±211)元],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3±0.4)d比(2.6±0.3)d]、排便时间[(2.1±0.3)d比(3.3±0.5)d]均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0.8±0.2)h比(0.9±0.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腹症外科治疗中应用FTS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人工关节外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是解剖学、材料学、工程学、生物力学、电子机械、遥感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综合体现,其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是将窄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于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计算出信号传输和接收发射器位置点的数据,得出所需的各种曲线和角度,使无形、虚拟的人体参数转变成直接的动画图像,同时可使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术中影像上实时更新显示,让医生随时了解手术器械的位置与患者解剖结构的关系,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确保手术安全,也可以模拟手术器械的前进和后退,存储手术路线,测量植入物的角度、长度及直径,便于医生客观地进行手术.人工关节置换过程中对假体放置的位置、倾斜和旋转的角度、力线的掌握、截骨位置的选择都需要精确的定位.随着计算机导航手术关节外科的推广,人工关节置换在计算机导航手术的帮助下,可以达到控制误差在距离1 mm和角度1°的范围内严格把握假体位置的准确性,使其精确匹配,从而减小松动、磨损和骨溶解发生的机会,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供更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肝叶萎缩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FTS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不放置鼻胃减压管,早期活动,早期经口进食,加强术后止痛,引流管的合理使用及尽早拔除,术中保温,减少补液等.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比对照组术后离床早,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血皮质醇、血糖术后变化小.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但并未增加并发症及再入院率.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手术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经济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1例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71例患者均经DCS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复苏后,28例患者痊愈,39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共治愈67例(94.2%);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死亡4例(5.8%),原因与DCS无关。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效果好,对于符合指征的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OF REVIEW: This review gives an integrated view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compressive surgery in space-occupying hemispheric brain infarction with a focus on new development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also including preliminary data from randomized trials reported at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s in 2006. RECENT FINDINGS: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brain infarction with life-threatening space-occupying edema is, because of a lack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ne of the major controversial issues within neurocritical care medicine today. Only a few years ago,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s were regarded an untreatable disease with fatal outcome. The introduction of decompressive surgery (hemicraniectomy)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is point of view. Most of the reports, however, are retrospective with low numbers of patients. There are only few prospective trials that suggest a substantial benefit of decompressive surgery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mortality as compared to maxim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lone. The control groups in these studies, however, consist of patients with higher age and higher rates of co-morbidities. Also, in most studies information on long-term outcome is insufficient. In 2006 long expected preliminary data from randomized trials of hemicraniectomy have been reported at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s. They yield very positive results. SUMMARY: Decompressive surgery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space-occupying hemispheric brain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行肝胆外科手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睡眠情况、疼痛程度及感染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不良情绪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