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家骥主任医师是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省首批及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50年。精于歧黄,擅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等著名经典方剂之应用和创新,临床学验俱丰。导师治疗痹证,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现将导师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沈家骥主任医师是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省首批及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50年.精于歧黄,擅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等著名经典方剂之应用和创新,临床学验俱丰.导师治疗痹证,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现将导师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衍平 《新中医》2006,38(11):15-16
唐学游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江西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唐老师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风湿性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其学术继承人,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痹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莎莎 《新中医》2012,(1):149-151
痹证乃经络为病邪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以肌肤、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瘸、僵直、畸形,甚至累及脏腑等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系内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情错综复杂、病程长、停药后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董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8):15-15
姚树国主任医师是全省著名的骨科中西医结合专家,从医近40载,学术造诣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笔者随师临证,颇受启发。现将老师治疗痹证的几点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田黎  黄仰模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53-2554
总结了黄仰模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从洞察内外,明析病因病机;辨证选方,详审整体局部;灵活化裁,兼顾扶正祛邪;既病防变,重视养生护体几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师从已故云南省名中医李永康主任潜心学习3载,获益颇多。痹证是骨伤科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其病程长,反复迁延,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治疗体系,运用于临床每每效验。笔者在出师至今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汤治疗痹证。结果与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痹症伤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北方常见的病,曹洪欣教授治疗此病明辨寒热,分清虚实;从气血入手,温通经络为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把握病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活血壮筋丹是通化市医院中医科王世禹老大夫多年来治疗痹证的经验方,在随师临症实习中,遇到了风、寒、湿痹证的病例,经用本方治疗,均获显著疗效,实为经济、简便的有效方药。今将该方的配制、用法、适应症等整理报导如下: 一、活血壮筋丹的配制、用法及适应症: 本方具有祛风胜湿,蠲痹止痛,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作用。其成份  相似文献   

11.
王吉安  宋欣伟 《新中医》2017,49(12):199-201
<正>痹证是指由于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酸楚、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甚或累及脏腑为主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宋欣伟教授是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专注于临床三十余年,认为痹证主要由风、寒、湿三气相合而发病,与内虚卫外不固和邪强趁虚而入有关,总结痹证治疗,认为痹证邪盛,当以祛邪为主,而在痹证诸邪中,痰湿之邪为痹证致病的主要因素。痰由湿  相似文献   

12.
刘子湜是贵州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中医妇科疾病,对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病、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颇多,现将老师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痛经是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妇科病。痛经的病位虽在胞宫,以痛证为  相似文献   

13.
黎世明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副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学术继承人,子承父业,尽得真传,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哮喘症,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小儿哮喘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喜奎老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张老师基于《黄帝内经》郁乃痤的发病机理,认为郁是痤疮发病的最主要病机,提出从营卫论治痤疮的经验方法,以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胃窦炎系慢性胃炎中胃窦部的炎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痛为主,且胀甚于痛,胀痛部位以中上腹为显,右上腹掣痛亦不少见,往往伴有暧气、口干、口苦、嘈杂、胃脘灼热感、夜寐不安、大便不调等症状。张老认为:盖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脾性喜燥,宜升则健;胃性喜润,宜降则和。相反而又相成,其升降之枢机,全赖肝家之疏泄,故脘痛虽责之胃,病机却不能不涉及肝脾胃。临床辨证强调在分清“肝胃失调”、“肝脾不  相似文献   

16.
程焕章老师系已故名医程门雪先生哲嗣,现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程师素有家学渊源,治学态度严谨,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脾胃病的论治,遣方用药方面尤具特色。我有幸于1988年在龙华医院进修期间,随师侍诊,亲聆教诲,得益匪浅,现就自己的认识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刘婷婷  韩楠 《新中医》2007,39(11):11-12
叶品良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治疗小儿白血病,辨证、用方准确精当,从而取得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良好疗效。笔者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诊治小儿白血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会仍老师治疗支气管扩张经验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永良 《新中医》2003,35(10):7-8
介绍名老中医王会仍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经验。王老师认为本病病程迁延,久病伤阴,肺肾阴虚,阴无所制,虚火上炎,伤及肺络所致。总结了养阴清热、解毒祛痰的治疗法则,且根据患者的体质、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随症选药,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20.
汪悦 《中医杂志》2011,52(7):555-557
<正>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汪履秋,从医近60载,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急性发作,重在祛邪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