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彭建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10-111,13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临床特征及CT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59.6%为男性,40.4%为女性。出血比例最大的为幕上脑实质出血,占72.2%(143/198);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与三组的死亡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就诊时的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及就诊时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2.
明利  刘江 《四川医学》2007,28(6):616-617
目的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及死亡,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4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小脑出血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起病多见,伴有意识障碍、脑疝形成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确诊需行头颅CT或MRI,对出血量多者早期行血肿清除术是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况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治方法 、影像学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恶化5例,死亡12例.单纯桥脑出血预后较好,出血累计多个部位,出血量大于5 ml和出血破入脑室者预后较差.结论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意识障碍的程度、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丘脑出血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6例经CT确诊为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病例,用内科保守和微创手要术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结果:高血性丘脑出血量在5~15ml内,且意识清楚,临床预后效果佳;而出血量在20ml以上者且意识状态差,临床预后差。结论:脑出血的部位与大血肿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血压的持续升高和合并症的出现,加速了脑出血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王博   《中国医学工程》2014,(7):42-42
目的针对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临床病例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结果患者恢复良好的有54例,中残有96例,重残有58例,植物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共有35例。其中壳核出血以及丘脑出血病死率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预后比较差。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预后的因素主要与患者出血量的大小、手术的时机、意识状态以及出血部位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刘力 《北京医学》2005,27(12):714-7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共1015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的好坏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既往病史、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早期维持有效脑血流量及脑灌注压对改善脑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志红 《中原医刊》2004,31(12):3-5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64 6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起病时意识状态、中线位移、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并发症 ,对预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均P <0 .0 0 1) ;出血量的大小、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 ,血糖、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异常 ,发病后的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 <0 .0 5 ) ;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血脂水平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 :起病时意识状态、中线位移、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并发症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疆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意识水平,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近3a收治的26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有意识障碍患者中 ,浅、中、深度昏迷病人的病死率分别为12%、48 %和83%。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203例 ,急性期最高血压达240mmHg/150mmHg,血压持续高于210mmHg/135mmHg者病死率达37 1 %。不同部位死亡分别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9例 ,基底节区31例、丘脑10例、内囊区8例、外囊区7例、小脑2例、脑干7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出血量>40ml者死亡37例。结论 :意识障碍越深、血压越高 ,则病死率越高。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对脑出血预后有较大影响 ,同一部位 ,出血速度越快 ,出血量越大 ,脑疝发生越早 ,则抢救越困难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76例,比较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等,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是否脑室积血和出血量等方面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存活组主要以外侧型出血为主,死亡组主要以内侧型出血为主,两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形状分布不同,脑室积血病例数不同,死亡组患者平均出血量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脑室积血和出血量密切相关,应及早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方案,积极降低颅内压,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73%),丘脑出血13例(17.6%),小脑出血4例(5.4%),脑干出血3例(4%),脑出血中有7例破入脑室,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脑出血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同,脑干区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脑出血量与死亡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出血量大于70ml患者死亡率为80%。结论 CT能有效诊断脑出血的时期和部位,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振宏 《广西医学》2000,22(5):964-965
目的:本文为提高临床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对10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死亡进行临床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记录统计进行年龄、意识状态、发病的血压、出血量及死亡率测算;结果:年龄越大,意识状态越差,发病时血压高,出血量越大,死良率越高(P〈0.01);结论:以上指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金选  曹德勇 《河北医学》2012,18(7):926-92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7例患者出现继续出血,占40.5%,患者多于发病6h内发生继续出血(64.7%),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出血量大于30mL的7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于脑疝。结论: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及机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2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和出血量、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再出血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与血肿开颅清除手术两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x2=0.669,P=0.413)和术后迟发再出血率(x2=O.321,P=1.000)无差异,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活能力无差异(Z=0.469,P=0.639)。对于脑出血后意识障碍Ⅱ~Ⅲ级、深部小血肿和重要功能区血肿的患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偏瘫开始恢复小于骨窗开颅(t=11.245,P=0.000)。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早期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