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阳关穴位注射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腰阳关穴位注射,2组均2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各区分值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估各区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评估各区分值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B、C、D区分值升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腰阳关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4.
刘仰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2):3197-3201
目的 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7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43±1.02)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51±1.06)岁。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振动疗法,35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给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SE、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13.15±4.12)μg/L比(19.41±5.87)μg/L,(12.36±3.11)μg/L比(19.51±4.15)μg/L],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5.92±1.56)μg/L比(4.57±1.29)μg/L](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m、Vs高于对照组[(140.18±4.24)cm/s比(133.14±3.17)cm/s,(126.97±7.29)cm/s比(114.71±6.21)cm/s],RI低于对照组[(0.61±0.11)比(0.74±0.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儿脑血流循环,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5.
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瞿晓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4):3870-3872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4.36±3.96)分、(14.56±3.41)分,护理后评分分别为(30.41±5.34)分、(24.82±4.11)分;对照组护理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4.33±3.78)分、(14.66±3.32)分,护理后评分分别为(18.32±4.12)分、(17.13±3.92)分.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与粗大运动发育的关系。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56例脑瘫患儿,经过智商评估,将评分为50~60分者划分为A组(30例),将评分为90~100分划分为B组(26例)。两组患儿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半年后经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d、e区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B组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与其智力有关,在接受同等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智力较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针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头针联合悬吊训练对其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42例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4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悬吊训练.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点剌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07例脑瘫患儿进行编号及分组,单号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Bobath技术治疗,双号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价治疗前后总百分比和各能区百分比情况。结果2组均可提高GMFM-88总百分比,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A区月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后B区、C区、D区、E区月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定坐、爬、跪、站立、行走、跑以及跳等粗大运动功能,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脑瘫患儿45例,进行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肌张力有所降低,抓握、手眼协调能力有所提高,精细运动功能分值从治疗前的(51.42±13.14)分上升到治疗后的(55.53±1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方法:对232例2~6岁痉挛型CP患儿和32例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测量,比较各功能区的评分百分比及总分。结果:痉挛型CP与不随意型CP患儿在A区、B区、C区百分比和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区和E区得分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的发育落后程度有所不同,总体观察来看痉挛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比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儿采用针刺配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并以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疗效。结果 60例患儿经过3个小疗程治疗后,84.2%患儿抓握能力上升,89.4%患儿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分值上升,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50%患儿精细动作发育商提高,36.7%降低,12.1%无明显改变,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有确切疗效,但其精细运动发育商仍明显落后,提示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发育水平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