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影响,及用于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方法3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R2组(瑞芬太尼2ng/ml,n=12),R4组(瑞芬太尼4ng/ml,n=12),R6组(瑞芬太尼6ng/ml,n=12)全麻诱导时给予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3.5μg/ml,5min后依分组情况给予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HF/LF),并将病人人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最大值(T3),切皮前(T4)以及切皮后5min内的最大值(L)纳入统计分析。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后三组BP、HF、LF均显著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R6组HF显著高于R2组,R6组BP低于R2组,R4组、R6组HR较R2组显著降低,插管后、切皮后R2组BP、HR、LF均显著升高。R4组、R6组与插管前相比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较高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在靶控输注异丙酚浓度3.5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可以制止插管心交感张力的增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应激刺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输注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G1(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2(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3(人工模拟靶控输注)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无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3组血浆Cor、PRI,的浓度。结果:3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组在T1时点HR均较T0时点升高,(毛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升高(P〈0.05),3组异丙酚麻醉诱导阶段Cor、PRL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1)组对控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要优于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2)组、人工模拟靶控输注(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浓度变化可能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减轻气管内插管引起心血管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舒芬太尼的合理剂量和给药方法。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5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2.0μg/mL,按舒芬太尼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分为4组:Ⅰ组0.3ng/mL,Ⅱ组0.4ng/mL,111组O.5ng/mL,Ⅳ组0.6n∥mL,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待舒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min和5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性(HRV)、高频段(HF)和低频段(LF)值以及低频和高频段比值(LF/HF)。V组选择靶控4组中观察指标最稳定的一组,将舒芬太尼的诱导用量换算成每公斤体重平均用量,在TCI丙泊酚的同时,30s徒手匀速将计算剂量静脉推注完毕后插管,并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插管后即刻,Ⅰ组和Ⅱ组的HR和MAP高于Ⅲ组和Ⅳ组,也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但Ⅲ组和Ⅳ组的HR、M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引起的SBP和HR升高20%的发生率比Ⅲ组和Ⅳ组高(P〈0.01)。诱导期Ⅳ组有2例发生呛咳,4例发生胸壁僵硬.Ⅲ组诱导过程中各项观察指标最稳定。V组插管引起MAP、HR的升幅及SBP升高20%的发生率高于Ⅲ组(P〈0.05)插管前Ⅲ组和Ⅳ组BIS值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插管后即刻Ⅲ组的BIS值低于Ⅰ组(P〈0.05).诱导和插管期间各组HRV、LF和HF测定均值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即刻测定的LF/HF,Ⅰ组比基础值增加93.5%(P〈0.01);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2.0μg/mL复合舒芬太尼0.5ng/mLTCI诱导行气管插管可以明显减轻气管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2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组和恒速组。常规静脉诱导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吸入2%~3%安氟醚 靶控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丙泊酚,恒速组采用普通输液泵4~6mg/kg/h速率输入丙泊酚。记录比较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后1min、3min、5min(T2、T3、T4)、切皮(T5)、缝皮(T6)、拔管前1min(T7)、拔管后1min(T8)等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但仍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后各指标均较T0下降(P〈0.01),但在T3~T7等时点靶控组下降幅度小于恒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两组SPO2在各时点均较T0下降,其中T1、T2时点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时点较T0差异以及两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均产生抑制效应,但靶控输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适时调整靶浓度从而及时改变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故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干扰较小且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于全麻拔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者40例,20-50岁,ASAⅠ-Ⅱ,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及对照组(C组,n=20)。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停瑞芬太尼(3.0-5.0ng/mlTCI)。R组将瑞芬太尼改以1.0ng/ml继续泵入直至拔管时止。监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值(HR),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结果与手术结束时相比:C组拔管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拔管时LF、HF,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拔管后5min两组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LF:P<0.01,HF:P<0.05),C组LF/HF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R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对应时点HR慢于C组(P<0.01),SBP低于C组(P<0.01),DBP低于C组(P<0.05)。R组拔管时LF低于C组(P<0.01),LF/HF低于C组,拔管后5minLF、LF/HF低于C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ng/ml用于全麻拔管时,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麻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评价低频脉冲电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针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组(观察组)和靶控丙泊酚输注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预先给予经皮电针刺激,穴位选取双侧合谷、内关穴,频率选择2 Hz,波形选择连续波,电针强度选择3,时间设定30 min.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μg/kg,丙泊酚2.0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阿曲库铵0.25 mg/kg/h,2%七氟醚吸入.观察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设定丙泊酚反馈值为脑电双频指数(BIS)=50,BIS≥50时输注持续进行,BIS<50时反馈程式启动,输注将被终止,对照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0 mg/mL.分别记录观察组实施电针前(T0)、观察组实施电针后(T1)、插管后(T2)、切皮(T3)、分离胆囊(T4)、胆囊切除(T5)、缝皮(T6)7个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HRV、BIS的变化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241.3±21.4)mL,对照组为(315.2±13.2)mL,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2、T4时间点SBP下降较观察组明显,观察组中有4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对照组中有10例需用多巴胺升高血压.两组患者的HR在麻醉后均有下降,对照组在T4时间点HR下降较观察组明显.两组患者的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LF/HF)在T0、T1、T2、T3各个时间点均有下降,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在T4、T5时间点牵拉胆囊时LF、HF均升高,其中HF显著升高,LF/HF降低,对照组的降低幅度大于观察组.结论 低频脉冲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者BP、HR的波动,对HRV有正性调节作用,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达到较精确地控制麻醉深度,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