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0年来收治的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充分术前准备后,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高血压,间隙性肉眼血尿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等,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对本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手术切除肿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声像图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3年来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5例,其中血压升高3例,尿路梗阻1例,肉眼血尿1例,5例彩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全部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血压波动4例,5例经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至今无肿瘤复发。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间断性无痛血尿和排尿时疼痛、及血压突然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声像图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3年来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5例,其中血压升高3例,尿路梗阻1例,肉眼血尿1例,5例彩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全部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血压波动4例,5例经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至今无肿瘤复发。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间断性无痛血尿和排尿时疼痛、及血压突然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那新雨  刘宗元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46-1147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访3~6年,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检查作定位诊断,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7年至2007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7例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累及患侧输尿管口),2例行TUR-BT,1例行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6个月~2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3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过程.术前均行超声、CT、膀胱镜及儿茶酚胺(CA)和香草基扁桃酸(VMA)检查,32例术前均获得定位及定性诊断.所有病例术前准备10~14 d后,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3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无恶变;术后均随访1~7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CT、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诊断,CA 和 VMA 是最主要的定性诊断;手术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嗜铬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0例膀胱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疗效满意。1例术后远处转移。结论 本病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膀胱癌,膀胱镜和CT是最具价值的检查手段,病理学检查方可作出正确诊断。膀胱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均行B超、CT及实验室检查,拟诊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5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开放手术9例,后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0例,硝普钠控制高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4例拟诊肾上腺皮质腺瘤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余11例血压波动6例,其中服用酚苄明患者无明显血压波动。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14例术后随访3个月~8年,血压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意识;术前常规应用仅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988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年,均排尿正常,血压平稳。结论在手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中,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膀胱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症状为排尿时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血尿、心悸、多汗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尿CA和VMA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实质浸润为主的肾盂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8例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43~78岁,平均64岁;左侧3例,右侧5例。肿瘤直径3.0~8.5cm,平均5.2cm。TNM分期为Ⅲ期2例,Ⅳ期6例,G2级2例,G3级6例。结果 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肾输尿管全切+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肾切除术4例,且1例行肾上腺切除+腔静脉取瘤栓术。术后病理均为尿路细胞癌,伴鳞状分化2例。侵犯肾包膜或肾周脂肪6例,肾门淋巴结转移4例,输尿管浸润3例,下腔静脉癌栓并同侧肾上腺转移1例,合并膀胱癌1例。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6例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另2例分别存活13个月及4年。结论 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早期影像学诊断困难,易发生浸润及转移,预后差。积极的手术探查对明确诊断、争取更好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我院近7年来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19例;肿瘤来源于肾上腺17例,肾上腺外3例(1例位于左肾门,1例位于膀胱壁,1例为多发);单发肿瘤19例,其中意外瘤6例(30%);多发肿瘤1例,来源于左腹主动脉与肾门间、右肾下极与下腔静脉间。临床上伴血压升高18例(90%);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2例(10%),分别有头痛、心悸者各7例(35%),有多汗者5例(25%);伴高血糖11例(55%)。血儿茶酚胺检查的阳性率为76.9%(10/13);24h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阳性率50%(3/6)。意外瘤患者至少有一项血儿茶酚胺或24h尿VMA异常,占50%(3/6)。结论:临床表现结合血儿茶酚胺和尿VMA测定,并辅以影像学手段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仍需依赖病理诊断。意外瘤生化检查可以提高其检出率,临床需仔细甄别,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采用开放手术治疗,32例经腰切口,7例经腹切口(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术中6例先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出现室颤,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病检良性35例,恶性4例。结论B超、CT结合临床症状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扩容,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均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儿童嗜铬细胞瘤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8例儿童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及经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定位诊断。结果:18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心慌,多汗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凶险,血压波动大,常有恶性高血压发作,香草苦杏仁酸(VMA)增高16例(16/18例),血和尿儿茶酚胺增高12例(12/13例),18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肿瘤19个,肿瘤重达40-150g。术后随访1-20年,血压恢复正常17例,占94?7/18例),1例2年后肿瘤复发,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第3年死亡,结论: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与成人相比表现不典型,常伴心脏损害。对儿童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到有本病的存在,并进行相应检查。争取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14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病理检查发现皮质腺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囊肿1例,皮质腺癌1例。结论:在健康体检时应常规作肾上腺B超检查,C丁、MRI对确诊肾上腺占位病变有较高价值。恶性肿瘤、肿瘤直径≥3.0cm者和随诊中肿瘤有增大趋势者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4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1990~2002年间诊治的4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严重的高血压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血压超过200/120mmHg者占80%(36/45);多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27/45)尿儿萘酚胺(CA)增高占100%尿香草基扁桃酸(VMA)增高占89%(40/45)45例经B超诊断可发现肿瘤及位置30例经CT诊断发现肿瘤及位置,45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因术中损伤血管出血死亡结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为困难顽固性高血压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