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1,女性,1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发现心脏杂音5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连续性杂音伴震颤。右心导管检查 Qp/Qs 为2.8,肺动脉压为24/13 mmHg。术中造影示:主动脉窦瘤破裂,右冠窦破入右室,破口直径3 mm(见图1 A)。置入6/8 mm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封堵后,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见图1 B)。回收封堵器更换5 mm 室间隔缺损(VSD)对称型封堵器置入。升主动脉造影示:封堵器位置较好,可见主动脉少到中量反流(见图1C)。回收封堵器,转至外科手术修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器治疗 ,7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封堵后 3 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14例 (93 ) %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由 90~ 150 (10 6± 2 7) mm Hg降至 45~ 110 (65± 2 1) mm Hg,肺动脉平均压由 60~ 10 5(82± 2 1) mm Hg降至 2 6~ 65(50± 19) mm Hg。 1例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 ,反而有轻度上升 ,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 ,撤出封堵器。 6例主动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增高。术后 3 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例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1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在术后 2 4h2例仍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其中 1例并发溶血 ,4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其余病例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并发 S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女,31岁,因“活动后气短4年余”来我院就诊。患8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us,PDA)在我院行直视闭合术及二尖瓣环缩术。术后超声示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消失。入院查体: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闻及Ⅲ/6级连续性样杂音。心脏彩超示PDA术后残余分流,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残余漏直径约为6mm;右心导管检查示术前肺动脉压为53/24(37)mmHg(1mmHg=0.133kPa),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为1.46。经交换导丝由股静脉途径送入9F长鞘至降主动脉,以Amplatzer法行残余漏封堵。首先置入12/10mm的Amplatzer封堵器1枚,可见封堵器腰部中央内陷、展开不完全,胸骨左缘Ⅱ-Ⅲ肋间仍可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封堵10分钟后重复弓降部造影,于封堵器上方可见一束直径约3mm的残余分流,与封堵器腰部有一定距离,更换更大型号封堵器仍无法完全封堵。将下方瘘口处的封堵器收回至9F输送鞘内后,再次穿刺右股静脉,经上方瘘口将交换导丝置于降主动脉,送入8F输送鞘;再经8F输送鞘送入直径8/6国产封堵器,先后释放上方瘘口及下方瘘口的封堵器,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听诊胸骨左缘Ⅱ-Ⅲ肋间杂音消失。术后24小时超声示残余分流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国产蘑菇伞经导管介入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156(男54,女102)例成人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18~65(32±13)岁;体质量43.8~68.5(51±8)kg;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1.5~18.2 (5±5)mm。以国产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根据封堵实验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术后24 h、1、3、6 和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4例封堵后30 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余152例成功地植入封堵器,术后30 min肺动脉压收缩压由术前(48±23)mmHg降为(36±12)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降由术前(40±14)mmHg降为(27±11)mmHg(P<0.05),主动脉压由术前(102±13)mmHg变化至(107±14)mmHg(P>0.05)。术后3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19例(78.3%)封堵完全,33例(21.7%)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心脏彩超复查147例(96.7%)封堵完全,5例(3.3%)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和堵闭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不可逆性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生前应用国产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PDA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均 >0 .5 (0 .5 2~ 0 .70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 )Ⅱ级8例 ,Ⅲ级 9例 ,Ⅳ级 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 ,应用X线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术中测肺动脉平均压力 2 1~ 4 7mmHg(1mmHg=0 .133kPa) ,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 >2 5mmHg者 16例。所有患者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或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4~ 38mm。 3例双孔型缺损 ,2例用 2 8mm和 32mm封堵器一并封堵 ,另 1例用直径 14mm和直径 2 6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所有患者于术后 5~ 7d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无残余分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 1~ 30个月 ,无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12岁 ,体重 5 0kg。 4年前在我院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示动脉导管未闭 (PDA)为漏斗型 ,最窄处直径约8mm ;经股静脉途径置入一直径 17mm的Rashkind伞 ,封堵后10min再次造影 ,动脉导管处有少量残余分流。出院后患者一直无自觉症状 ,6个月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动脉导管处仍有残余分流。本次入院查体 :胸骨左缘 2~ 3肋间有连续性杂音 ,无震颤。X线胸片 :两肺血轻度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饱满 ,左室圆隆 ,心胸比率 0 .4 5。超声心动图 :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叉处之间可见封堵器回声 ,其周围可见 3~ 4…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且肺动脉收缩压在80mmHg或以上,肺动脉平均压在60mmHg或以上的动脉导管未闭病人31例,回顾性分析病人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31例病人术前肺动脉收缩压80~183(112±28)mmHg,肺动脉平均压63~130(82±22)mmHg。其中30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97%),1例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因无合适封堵器而行手术治疗。封堵后10min,26例肺动脉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2例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0%以上,另2例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改变。1例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在术后3d复查心脏超声时发现封堵器脱人肺动脉而转入外科手术治疗;在5例双向分流者中,1例于术后2个月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于封堵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但肺动脉压无明显下降,术后2年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若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向右分流,可用经导管封堵术进行根治;但若为双向分流时,经导管封堵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动脉栓塞是肺癌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既可见于原发性肺癌,也可见于转移性肺癌,常见于肺切除术中及术后。本文报道一例肺癌术后动脉栓塞患者。患者男,4 8岁,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3个月,加重1个月,在外院确诊为肺癌,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术后2h患者诉双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困难,以右侧为甚,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心率78次/min ,呼吸频率2 1次/min ,血压10 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低、感觉减退,以右下肢为甚。急诊腹主动脉造影示:腹主动脉完全堵塞(图1)。图1 腹主动脉造影显示腹主动脉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随访。方法 :全组 16 9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4 .7± 3.8(2 .0~ 13.0 ) mm。封堵后 10 min行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h及 1,3,6月 ,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16 6例 PDA采用 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3例采用 Am 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1例 PDA术中证实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 4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14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 h13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余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1例封堵术后 10h并发溶血 ,4 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 5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 4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月及 1年 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最后行 PFM弹簧圈治疗未再见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0例,年龄1.5~44(22.5±14.2)岁,PDA最窄处内径5~14(9.3±3.3)mm,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9例成功,1例严重阻塞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4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第3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PDA并取出封堵器。24 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36例患者均无分流,随访2个月~1年半,无一例分流。结论:高原地区PDA发病率高,并发肺动脉高压早且多,巨大PDA(内径>0.8 cm)比率高,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高原地区一种适应性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24例成功,3例PDA封堵后判断为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4例选用国产PDA封堵器,10例选用国产ASD封堵器。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使用ASD封堵器中,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中,有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0min,ASD封堵器4例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仍为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仅2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封堵器治疗术后7h发生溶血,治疗72h溶血无减轻迹象,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2d,超声心动图示PDA封堵器1例微量残余分流,ASD封堵器5例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个月,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13mm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祁国荣  杨延平 《心脏杂志》2002,14(2):157-159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组 2 0例 ,年龄 1.5~ 44 (2 2± 14)岁 ,PDA最窄处内径 5~ 14(9± 3) m m,均用 Am 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 :19例成功 ,1例严重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 ,4例少量残余分流。 1例术后 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 ,第三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 PDA并取出封堵器。 2 4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 18例患者均无分流 ,随访 2月~ 1.5年 ,无 1例分流。结论 :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高原地区 1种适应性强 ,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玉顺  代政学  李寰  王垒  张军  李军 《心脏杂志》2005,17(2):198-200
目的评价距主动脉瓣2mm以内的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86(男46,女40)例患者,年龄3~48(12±9)岁。经胸超声检测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5~2(平均1.2)mm,VSD直径3~18(7±4)mm。其中22例有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4~18(平均7)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5~2(平均1.2)mm。84例患者封堵成功,2例伴主动脉右冠瓣轻度脱垂封堵后有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成功率为98%。所选封堵器大小为5~22(平均8.4)mm。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7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5例。3月超声复查有1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AVB1例,经药物治疗恢复。结论距主动脉瓣2mm以内的膜部VSD可以成功经导管封堵治疗,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DA合并SPH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PDA,观察封堵前及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术后24h及1、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19例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6.3 ̄11.0(8.2±3.6)mm。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81 ̄128(97±26)mmHg,平均压为69 ̄102(80±23)mmHg,封堵后30min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5 ̄78(55±19)mmHg,平均压为42 ̄66(49±16)mmHg,较封堵前显著降低(P<0.05),3例PDA伴SPH者术中试封堵证实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未行封堵。封堵后3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16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h超声心动图示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未见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及左肺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台市第三医院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近期经导管成功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4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于2012年5月20日8:00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5年,最高180/60mm Hg(1 mm Hg =0.133 kPa).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心胸比:0.68.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62 mm,射血分数(EF)72%,主动脉右冠窦膨突,与右房之间可见交通,宽约5~6 mm.初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破裂.术中情况:常规消毒,右侧腹股区局部麻醉,穿刺右股动脉及股静脉,分别留置6F鞘管.主动脉根部造影,建立股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房-下腔静脉-股静脉轨道,沿轨道将北京华医(10/1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入主动脉窦瘤破口处,完成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造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并右位心、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30岁,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心电图示右位心。胸腹部CT示心脏、胃肝脾反位。腹部B超提示副脾存在。心脏彩超提示主、肺动脉内径增宽,位置正常,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外侧壁之间一宽约16mm的回声中断,肺动脉收缩压约86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71岁。因左侧股骨颈骨折后 1个半月 ,1周内晕厥 3次伴发作性气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帕金森病史。入院体检 :血压 1 80 /1 0 0mmHg( 1mmHg =0 .1 33kPa) ,心率 76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呼吸频率 2 4次 /min。左肺底少许湿音 ,右下肺呼吸音减低。腹部平软。左下肢外旋畸形 ,右下肢水肿。ECG示Ⅲ导联T波倒置 ,余未见异常。D 二聚体 933ng/L。C 反应蛋白2 1 .9mg/L。入院当天CT示右侧肺动脉栓塞。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巨块型 )。因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不宜搬动 ,未行下肢静脉多普勒检查。入院当日右室造影证实右…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 2 0 0 1年 5月 12日入院。查体 :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闻及Ⅲ /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扩大 ,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检查示肺血增多 ,右心房室扩大 ,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内径增大 ,房间隔中部回声脱失 4mm ,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 ,内径 10mm ,动脉导管未闭 ,直径 4mm。心脏造影示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侧后壁 ,主肺动脉延续为左肺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见右肺动脉增粗 ,起源于升主动脉后方 ,直径 13mm ,房间隔缺损 4m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