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中贲门癌占1/3,胃癌发生在贲门的次于胃窦区和胃小弯区,在残胃胃癌的病例中也有位在贲门的。贲门癌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X线检查帮助甚大。为了早期发现贲门癌并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准确性,现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贲门的正常X线解剖: 食管腹段下端与胃体上端开口相接处称为贲门。贲门左上方为胃底,贲门和胃底交界处有一切迹为贲门切迹,贲门下方系胃体,上方与食管相连。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贲门周围的恶性肿瘤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胃贲门部、胃底部及高位胃体部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贲门周围癌。该区局部解剖和组织结构较复杂,发生于该区的肿瘤既不同于食管癌,又和胃癌有所区别,临床表现多样,且早期缺乏自觉症状,因此,给X线检查带来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对我院经胃镜病理诊断的贲门周围癌100例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81例,女19例;年龄29~78岁。病程25天~11个月。1·2临床表现上腹痛33例,吞咽困难及哽噎20例,胸骨后不适16例,食后饱胀感、上消化道出血各9例,呕吐7例,明显消瘦6例。1·3误诊情况与确诊经过本组行X线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石双任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10-821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1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被误诊贲门炎5例,贲门痉挛2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良性溃疡4例,漏诊4例。结论对正常贲门口X线表现及生理特殊性缺乏认识,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特殊征象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当及检查方法不规范、全面是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东朦 《临床医学》2006,26(4):55-55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本组28例患儿均经X线钡剂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结果20例可见贲门、胃底进入纵隔呈葫芦状阴影,食管胃环位于膈上,食管胃角增大变钝,其中4例患儿显示合并短食管畸形(其中2例位于右侧胸腔),1例位于左侧胸腔及合并短食管畸形,胃粘膜不规则、胃扭转、胃食管反流并不明显,诊断为旁疝。2例贲门位置不能确定,但可见胃及部分肠管同时疝入纵隔,考虑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结论食管裂孔疝是引起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变。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长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130-4132
目的探讨早期胃底贲门癌在X线检查中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5a来在X线检查中漏诊的早期胃底贲门癌3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结果35例漏诊患者多属早期,其X线征象不典型,所有患者都是在初次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未发现异常,后经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贲门区病变,行病理证实为早期胃底贲门癌。结论为减少早期胃底贲门癌漏诊的发生,我们应全面掌握X线上消化道造影的原理和方法,造影的步骤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注意细节;密切结合临床;应用多种检查手段,这样才能减少漏诊,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胃底部变形,大多由食管及胃底贲门部病变引起。但邻近器官病变的压迫、浸润及胃底贲门部解剖变异等也经常引起胃底部变形,为了提高胃底部变形的病变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总结了近年来19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胃底部变形的资料,现将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5年以来,作者收集了42例胃底贲门部病变误诊病例,探讨胃底贲门区病变X线误诊原因,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7岁。主因吞咽不利半年入院。查体肝、脾未见肿大,腹部本价及肿块。X线检查: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受阻,管腔狭窄,管壁不规则,粘膜中断,经贲门处可见钡剂明显分流。胃底小弯侧充盈缺损,粘膜结构紊乱。X线诊断为:责门癌,侵及食管下段及胃痛。行贲门、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可见贲门处有一巨大溃疡,约10cm×8cm×5cm大小,侵及食管下段。并可见食管中段有一约3cm×2cm×1cm肿物,侵及肌层,肿物质硬,不光滑,界尚清,周围有肿大淋巴结,术中切除食管中段癌肿,并切除胃3/5及部分食管下段。病理检查巨检:食管中段组织,长4.5…  相似文献   

9.
胃底贲门部病变较为常见,通常以X线钡餐检查为主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对胃底贲门部病变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特总结1997年以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部的病变,将其X线表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憩室较少见,主要靠X线检查发现,随检查方法的进步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向。现将我们经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9例初步分析。 一般资料 男6例,女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28岁,临床表现7例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1例有反酸恶心,1例曾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作胃次全切除术。本组病例均行胃双对比钡剂造影(其中1例反复检查二次)。显示胃底贲门区憩室8例,胃体大弯侧1例。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2003年经细胞学或纤维食管镜及X线照片综合诊断为早期食管癌27例,其中手术证实9例,纤维胃食管镜及活检病理证实11例,细胞学证实7例;误诊为早期食管癌9例,经2~6a的随诊,X线食管吞钡检查和X线照片、纤维食管镜复查,最后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CT在胃底贲门部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胃镜,钡餐检查证实22例胃底贲门部非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引起胃底贲门部非肿瘤性病变的疾病有静脉曲张14例、食管裂孔疝8例。其CT静脉曲张表现平扫可见肿块,增强肿块呈血管样强化;食管裂孔疝肿块较大,边缘光整,可见气体影。结论:CT对于胃底贲门部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贲门小胃癌的X线诊断较为困难,文献报导较少。我院将贲门区正面观作为胃双重造影常规摄片体位并注重透视下动态观察,对贲门区微小病变的诊断取得极好效果。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1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l0例,胃体占位病变6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3例,大部份胃内弥漫占位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贲门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分析近三年来35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29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类圆形充盈缺损,表面租糙,凹凸不平;贲门区龛影(6例):表现为贲门区龛影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多数为浅溃疡。食管下段浸润(32例):表现为食管下端出现钡剂分流、喷射现象,或呈虫蚀样环状、鸟嘴样狭窄,或食管下端可见细颗粒样,息肉样增生。胃体小弯侧僵硬(12例):贲门癌侵犯胃体小弯使胃体上1/3小弯侧轮廓高低不平,胃壁僵硬,浸润区黏膜破坏变平、消失,与周围正常胃黏膜分界清楚。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可以多体位、不同角度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周围黏膜情况。  相似文献   

16.
皮革胃误诊一例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例]女性,55岁。因上腹部胀满、隐痛、暖气、反酸30余年,加重4个月来我院就诊。首次胃镜检查直观诊断:浅表性胃炎,经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日渐加重,故又行第2次胃镜检查。直观可见:胃粘膜苍白、僵硬、粘膜表面可见多个小点状浅表溃疡,胃角处有-1.5cm×1.5cm溃疡,诊断:糜烂性胃炎、胃角溃疡。行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及贲门扩张不良,钡剂通过缓慢;胃粘膜象:胃小区、沟不能清晰显示,胃腔显著缩小,胃壁僵硬无蠕动,十二指肠腔扩张明显,其管腔内径大于胃腔内径。X线诊断:弥漫浸润型胃癌一皮革胃。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漏误诊原因,探讨提高术前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病人中食管上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中段贲门双原发癌7例,食管下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病变均为鳞癌,贲门病变腺癌10例,鳞癌1例。术前诊断主要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和胃超声检查完成,术前确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5例,诊断率45%。结论:提高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的术前诊断率关键是要把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胃超声检查能有效发现贲门病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0年间110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其主要X线征象为膈上疝囊征(102例,93%)、疝囊内出现胃粘膜纹(79例,72%)、食管胃环征(63例,57%)与下食管括约肌上升与收缩(64例,58%),间接X线征象为膈裂孔增宽、胃底贲门区粘膜牵引征、胃内容物返流与食管下端第三收缩波。诊断本病需具备上述两项以上的主要征象。正确诊断与发现本病的两大要素为理解胃──食管前庭部解剖与生理、正常X线表现,并运用适当的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嗜酸性肉芽肿 (gastric eosinophilic granuloma,GEG)临床上较少见 ,常被误诊为胃溃疡、溃疡恶变或胃癌。我院自 1988年以来收治 GEG18例 ,其中误诊为胃癌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2例。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 7.5岁 ;病程 6个月~ 11a,平均 5 .4 a。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 4例 ,厌食、嗳气 6例 ,其中呕血和 /或排柏油样便 5例。制酸药治疗效果不佳 ,均无过敏史。本组 7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 0 .0 4 ,9例均行 X线钡剂造影及纤维胃镜和 X线检查 ,最后确诊为胃癌。镜下表现 :均有溃疡形成 ,均位…  相似文献   

20.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其中约50%以上是平滑肌瘤,但真正的胃平滑肌瘤并不多见,现报道一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平滑肌瘤,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5岁。无特殊临床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占位。胃镜:距门齿34 cm食管后壁见一环形外压,表面黏膜光滑、贲门上区后壁见由外牵拉形成的黏膜凹陷。内镜诊断:食管下段及贲门部外压性肿物。CT检查:食管下段管壁环形偏心性增厚,至贲门区见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缘较光整,贲门部病灶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病灶长度约8.0 cm,CT值36.5~41.3 Hu,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CT值60.5~62.0 Hu;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及贲门区肿物,肿物位于胃壁外,大小约5.9 cm×4.7 cm,边缘光滑,切除下段食管、连同贲门部及肿物。病理:送检组织镜下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经免疫组化,诊断平滑肌瘤。2讨论食管平滑肌瘤大多起源于食管的平滑肌,偶可发生于黏膜或血管的平滑肌,病变以胸下段多见,中段次之,上段则较为少见。肿瘤为实质性肿块,绝大部分在壁内生长并向腔内、外突出,呈膨胀性生长。多数肿块呈球形、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多数为单发,少数可多发,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