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由于其释药动力学符合生物机体的需要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各种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包括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及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菌触发型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触发型靶向释药系统是依据人体结肠独特的菌群分布,利用细菌具有的偶氮还原酶、糖苷酶及糖苷酸酶等多种酶,能生物降解药物载体,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按释药机制和给药方式,细菌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可分为4类前体药物释药系统、多糖载体释药系统、联合pH依赖型或时滞型的复合释药系统、偶氮芳香族水性凝胶释药系统.它们需采用独特的溶出性试验评价药物的体外释放和γ-闪烁照相法观察药物的体内行为,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制备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并考察其释药特性。方法薄膜分法制备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并以释药百分率为指标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2-乙基丙烯酸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对其释药特性的影响。结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AA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对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的释放药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型植入剂体外释放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模型药物诺氟沙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直接注射法、单向圆筒法、透析袋法及自制圆筒法考察注射型植入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并与大鼠皮下注射的释放结果作比较。结果注射型植入剂体内释药速率明显快于体外,体内持续释药阶段(1~20 d)接近零级释药(r=0.993 5),而体外持续释药阶段以15 d为界分为缓慢释药、快速释药两个阶段。4种体外释放方法中,自制圆筒法的突释阶段较为接近体内释药。结论注射型植入剂的4种体外释放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全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情况,注射型植入剂的体外释放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脉冲式释药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盐酸去氢骆驼蓬减脉冲释药胶囊,并研究其体内药物动力学。方法:以pH敏感型机制为理论基础,用均匀设计对脉冲释药微丸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将速释微丸和脉冲释药微丸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即得脉冲释药胶囊。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的溶出介质对脉冲释药胶囊的释药行为进行评价。结果: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脉冲释药胶囊在0一2h内释放其中50%的药量,在2—6h内释放其余50%的药量。兔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口服脉冲释药胶囊后分别在体内0.5h和6.0h有2次药物吸收高峰,脉冲释药胶囊(80mg)的生物利用度为普通胶囊(40mg)的2.08倍。结论:盐酸去氢骆驼蓬减脉冲释药胶囊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临床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并考察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并以释药百分率为指标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2-乙基丙烯酸(PEAA)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对其释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面结合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AA的脂质小囊的释药百分率不同。pH由7.4酸化至6.6时,表面结合高相对分子质量PEAA脂质小囊的释药百分率最高,为28.45%;而继续酸化至6.2时,表面结合低相对分子质量PEAA脂质小囊的释药百分率最高,为41.01%。以不同离子强度的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的脂质小囊的pH敏感性也不同。不论pH酸化至6.6还是6.2,三者的释药百分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均以20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的脂质小囊的释药百分率最高。结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AA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均对pH-敏感型阿霉素脂质小囊的释药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原位凝胶这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及注射用凝胶缓释植入剂的原理。原位凝胶系统按其形成机制可分为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以及离子敏感型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可注射原位凝胶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体系。  相似文献   

8.
口服定时释药系统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正在从传统的一级或零级释药系统向对疾病发作更具针对性的定时、定位释药系统转变,以达到高效、低毒、付作用小的目的。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是指根据疾病发作的时间规律及药物治疗时辰药理学特性设计给药时间和剂量方案,并选用合适剂型开发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自乳化释药系统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加以综述,阐明自乳化释药系统能有效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掩盖不良刺激,降低毒性和不稳定性等优点;指出了自乳化释药系统在中药制剂的应用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体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固体白乳化释药系统的特点、辅料、制备方法及在新剂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靶向给药系统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人体内非常复杂的环境明显影响了靶向治疗的效果。为应对体内复杂环境,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智能型给药系统和自适应性给药系统。通过对给药系统进行多重复合设计,可以使给药载体顺利通过血液屏障,靶向到特定细胞,进而深入靶向到细胞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我国智能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阐述智能医学学科建设情况,分析智能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路径,包括资源整合、规范重点学科建设,稳固学科支撑体系持续输送高端人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药品差错存在于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药品差错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视频监控,采用人工智能中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时分析识别监控视频中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厂家和数量,与HIS中处方/医嘱的药品信息进行对比,若有药品差错,实时报警提醒。结果:药品差错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与医院HIS的处方/医嘱对接,适用于分析防范开具处方/医嘱后调剂、发药、配置和给药环节的药品差错。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分析系统可防范临床药品差错,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构建智能门诊输液系统,阐述系统架构、软件构成,包括收药核对、移动输液客户端、语音呼叫系统等,介绍系统应用效果,指出该系统有助于优化门诊护理流程,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智能化项目的建设实践,从规划设计、招标决策、施工监督及验收交付等关键环节削述了提高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质量的方法,并探讨了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参与者相关的能力及组织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我院医用耗材配送效率,结合耗材采购、配送流程提出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联合六西格玛方法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耗材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绘制了鱼骨图,寻找了问题的主因,并根据主因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制订了相应的对策。以KY公司为重点研究对象,统计对策执行前后医用耗材配送时间。结果我院普通耗材、高值耗材配送时间缩短效果显著,P值为0.019和0.041,订单未及时完成率由30.67%降低到6.32%,降低效果明显。结论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结合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明显地提高医用耗材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药物的肺部递送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引起了广泛关注,肺部给药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粉体工程学技术被用于开发具有合适物理性质的用于肺部递送的药物颗粒,这些经过设计的药物颗粒为高效的肺部递送和最优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本文重点阐释了肺部颗粒的沉积机制以及各种粉体工程技术在肺部给药领域中的应用,其中PulmoSphereTM和TechnoSphereTM两种新技术已用于上市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是一类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常规治疗仅对患者肿瘤进展和总生存期略有改善,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载体促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和脑内转运成为可能,结合迅速发展的靶向治疗策略,通过纳米载药系统靶向脑胶质瘤上的具体靶点,可提高治疗药物的抗胶质瘤效果.本文主要综述几种纳米载体策略在靶向治疗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韩嘉  叶青  王倩 《中国医疗设备》2014,(6):68-70,152
目的:分析物联网对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影响,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方法以SOA和物联网三层架构为技术基础。结果构建以面向政府、医疗机构、家庭、银行等为服务对象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医疗资源层、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结论系统能够提供具有个性服务、全面感知、智能监控等特点的一站式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实践经验,详细阐述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系统运行情况,提出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搭建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可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