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服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其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而调整剂量等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直接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然而,近期直接口服抗凝药的个体化差异研究多集中在血药浓度方面。直接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关于直接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赵宝泉 《河北医学》2007,13(9):1167-117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虽然抗血栓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基本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但静脉血栓栓塞及心肌梗死等仍然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溶栓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使得抗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长期需要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瓣膜置换术后,也包括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本文就华法林应用的适应证及其用法与监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香豆素类和肝素类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类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性地实验室检查监测凝血参数和/或不能口服给药限制了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来说,寻找新的口服抗凝药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因子Xa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Ximelagatran是迄今为止疗效最为肯定的药物.全球已有近17 000名患者参加了含有Ximelagatran的Ⅲ期临床试验,证明了其良好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陈夏欢 《吉林医学》2012,33(21):4646-4647
<正>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致残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血栓的形成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时心房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2]。抗栓治疗则是这些疾病预防策略和抢救治疗的核心,其中抗凝治疗则是抗栓治疗的关键之一[3-5]。目前传统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  相似文献   

6.
抗凝血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和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阻抑凝血过程,使血液不能凝固的药物。凝血过程的启动是血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用抗凝血药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目的,由于血栓形成是许多原发病的并发症,所以抗凝血药主要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而不能根治原发病。抗凝血药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如体外用于采血,体外循环,肾透析等,体内用于预防溶栓后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的再栓塞,治疗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凝血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这也是临床工作者在使用抗凝血药时…  相似文献   

7.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天然蛋白C在体内起到抗炎、抗凝作用。蛋白C的缺乏可以引起栓塞性疾病。人重组蛋白C治疗严重脓毒血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初步尝试,使其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几年来人们对蛋白C的研究发现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张效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49-105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42例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的效果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42例术后应用抗凝药物,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42例未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应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0.
抗凝药是通过抑制或阻断机体生理性凝血机制的某些环节而遏止血液凝聚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口服抗凝药可同时干扰凝血机制中的多个靶点,以华法林为代表。尽管华法林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效果明确,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医患双方的积极性。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是通过抑制凝血酶促反应中特定凝血因子的路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主要包括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啊哌沙班、依杜沙班、Ⅲ期临床研究中的贝曲西班),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等疾病的治疗中。因此NOACs得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适应证、剂量的调整及范围、如何优化个体用药等实际问题,使得NOACs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为需要抗凝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下就NOACs的药物特性及临床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规范使用NOACs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董朝会  郑环杰  徐嘉蔚  肖骅 《重庆医学》2016,(16):2167-2169
目的: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2012~2014年该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住院患者,分析其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情况,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纳入255例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抗凝治疗66例,抗凝治疗率25.88%;抗血小板治疗157例(61.57%)。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INR达标率15.15%。结论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抗凝治疗率低,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治疗患者住院期间IN R达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状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前状态的治疗可以减少远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精髓。目前西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的常规剂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而增加治疗量又使出血风险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终点获益率下降。因此,结合中医学理论,发展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制剂、中成药等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目前血栓前状态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应用于房颤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中应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治疗的房颤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92例、阿司匹林组92例,观察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防止血栓、栓塞事件效果明显,可以显著地降低和防止血栓、栓塞发生,经严格的检测可以避免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是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首选药品。  相似文献   

14.
抗凝血药物被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成为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发热点,但目前上市的抗凝药物仍存在长期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相关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作为该领域重点企业代表,对其专利申请发展路线进行梳理,总结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化合物的改造位点和研发方向,以期能够为国内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对凝血因子Ⅹa的新药研发、专利保护以及知识产权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Cardioversion to sinus rhythm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all patie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ardiac performance and perhaps to reduce the long-term risk of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dioversion, whether electrical or pharmacological, exist and there is often uncertainty about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 In particular, there is often confusion about the use of anti-arrhythmic drugs and the suitable length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required pre- and post-cardiovers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electr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anti-arrhythmic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this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经保守治疗的37例产褥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平均年龄(33±6)岁,发病平均时间为产后(10±6)d,其中经阴道产7例(19%)、剖宫产30例(81%);8例合并肺栓塞。急性期采用积极抗凝、祛聚、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慢性期长期抗凝和弹力袜压迫治疗。治愈5例,好转32例,有效率100%。随访(29±10)个月(12~60个月),发生血栓后遗综合征3例,症状轻。急性期抗凝、祛聚、溶栓、改善循环及慢性期弹力袜压迫治疗疗效明显,血栓后遗综合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在众多研究中,不难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抗凝药物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中药作为辅助手段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也多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The lupus anticoagulant was found in the plasma of 31 of 60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other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systemic vasculitis, polyarteritis nodosa, primary sicca syndrome, discoid lupus, Behcet's syndrome, and systemic sclerosis). Strong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with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seroreaction for syphilis and thrombocytopenia. The most striking association, however, was with the high prevalence of thrombosis. This tendency to thrombosis was independent of disease activit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lupus anticoagulant appears to be a useful marker for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t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治疗手段是免疫抑制治疗,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免疫抑制治疗也很重要.NS常伴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事件,并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既往多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但其导致出血的风险很大.最新研究根据血清白蛋白分级指导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出血风险也显著降低.NS常伴高脂血症,部分患者血脂不能随NS病情缓解而降低,而长时间的血脂紊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时应使用降脂药.NS常伴高度水肿,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若患者血容量偏高,推荐单用利尿剂,若血容量不足,则慎用利尿剂.NS治疗方案涉及大剂量激素,容易导致骨骼病变,应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合理运用双膦酸盐.总之,NS病情复杂,需辅以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利尿消肿、防治骨质疏松等非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