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是医学领域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临床专业之一,其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院前急救又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2.
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今达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1):803-804
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发展的历程与展望王今达危重病急救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国际上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每个学科的专业越分越细,但是急性危重病人的抢救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介入,分科过细既不便于及时的诊断,也不便于...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术(CPR)是心脏、呼吸抢救中实施的一种最基本的人工救治方法,也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特别是医学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其目的是保护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可逆性损害[1].有研究认为,4min内的复苏将大大提高存活率[2].随着急救知识的普及,心肺复苏术渐渐由临床走向社会.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了解医学实习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CPR培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PBL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急救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文章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引入了PBL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PBL的急救医学教案,在此基础上对PBL的应用方法、实施要求和要点展开讨论,给出了一个PBL在院前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PBL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应用带来的优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融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为一体的急救医学网站建设是急救医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急救医学教学质量和急救医学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具有强大的理论性、系统性及广泛的应用性[1,2].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研究生形成多维度及独立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为后期研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2].医学免疫学作为渗透到多学科的基础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育萍 《广西医学》2007,29(8):1314-1314,F0003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1].医学统计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医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分析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统计思维[2].为此,笔者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以病历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PBL)[3],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21世纪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大决策.预防医学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21世纪新型社区护理人才的重点课程[1].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技能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2].社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技能教学要根据社区护士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急救医学涉及面广,以急危重症抢救为主。如何在急救医学实践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教研组尝试将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法应用于急救医学实践教学,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统计学作为应用性学科,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于以现代科学实验方法为指导的医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是医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1].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医学统计学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课,可通过学习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高压氧医学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高压氧医学在医疗、教学、科研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目前全国共有氧舱约3700台,氧舱数量和治疗患者数量均居世界前列[2].  相似文献   

12.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性、支柱性和前沿性课程,自20世纪以来,其发展迅速,目前已渗透到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1].医学免疫学在高等医学院校不仅是本、专科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同时也是临床、麻醉、影像、检验等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医学免疫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内容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更好地理解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授课教师应当全方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医学免疫学的学科发展和培养未来卓越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 (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 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 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正>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的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运动医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在实验课的教学中,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办法,初步做了如下改革。  相似文献   

15.
医学免疫学作为我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新月异的医学免疫学,因其不仅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理论深奥,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科学,已成为历届学生反映较难学的课程之一[1].与此同时,以讲解式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是令学生们公认的这块"硬骨头"更加难啃.长久以来,对医学免疫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低,甚至部分学生会因难理解、难记忆、难融会贯通而放弃,这些都导致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2].因此,对医学免疫学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摆脱对医学免疫学的畏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通过在大学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探讨对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急救知识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写心得体会、问卷调查和急救技能考核,对4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计分,统计学处理用SPSS10进行.③结果 大学生急诊急救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平均得分(65.98±14.34)分,选修《急诊医学》者与未选修该课程者得分有明显差异.④结论 在医学院校本科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程,能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7.
急救医学发展概况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铭 《医学文选》2001,20(3):382-384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以及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中毒事件所致的死亡和心脑血管危急症的发生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因此 ,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成为了各国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国外急救医学的概况和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作一回顾与展望。1 国外急救医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急救医学亦称急诊医学 ,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 ,它是指对生命有直接危险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救命、救急医疗体制 [1 ] 。美国于 195 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8.
改进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医学基础课,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  相似文献   

19.
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并提高全科医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始重视社区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普遍将全科医学归属于一种基层的医学。然而,近几年我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在城市大医院,难道就不需要新型的全科医学吗?医学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分化、分科,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惟一方向或趋势吗?完整而全面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不断分化、分科的同时提倡整合、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实验动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高等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回顾医学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研究成果,往往与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密切相关[2].医学实验动物学作为应用型基础学科,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医学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