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了1个对稻瘟霉显示活性的组分,并鉴定为4个神经酰胺的混合物:N-羟乙基-N-十四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a),N-羟乙基-N-(9Z-十六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b),N-羟乙基-N-十六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c)和N-羟乙基-N-(13Z-二十二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d).结论化合物a~d均为新的神经鞘氨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了1个对稻瘟霉显示活性的组分,并鉴定为4个神经酰胺的混合物:N-羟乙基-N-十四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a),N-羟乙基-N-(9Z-十六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b),N-羟乙基-N-十六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c)和N-羟乙基-N-(13Z-二十二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d)。结论化合物a~d均为新的神经鞘氨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南海多枝蔷薇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中国南海多枝蔷薇珊瑚(Montipora ramosa Bernard)中分离到4个有机化合物:正十六碳醇(Ⅰ),鲨肝醇(Ⅱ),α-棕榈精(Ⅲ),(E),(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Ⅳ),经波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本文是对该种珊瑚化学成分研究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Ⅰ),对羟基苯甲醛(Ⅱ),N-甲基吡啶-2-羧酸盐(Ⅲ),脲基甲酸乙酯(Ⅳ),牛磺酸(Ⅴ),其中化合物和对稻瘟霉的最小菌丝变形浓度分别为0.46mmol·L~(-1)和1.9mmol·L~(-1)。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葵中获得,化合物和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医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动物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的化学成分.方法 各种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日本医蛭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菜油甾醇(campesterol) (1),十六烷基甘油醚(2),(2S,3S,4E)-4,5-二脱氢十八鞘氨醇二十五烷酸脂肪酰胺(3),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二十二酰基)-E-4,5-二脱氢-3-羟基十八脑苷脂(4),丁二酸(5),次黄嘌呤(6),丙胺酸(7),异亮氨酸(8).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去皮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对芍药去皮干燥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MS、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苯甲酰芍药苷(1),苯甲酰芍药苷(2),没食子酰芍药苷(3),芍药苷(4),芍药内酯苷(5),没食子酸(6),没食子酸甲酯(7),没食子酸乙酯(8),(+)-儿茶素(9),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0),N-(2′-羟基二十五碳酰基) -1,3,4-三羟基-2-氨基-8(E)-十八碳烯(1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 -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2),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 -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3),苯甲酸(14),β-胡萝卜苷(15)和β-谷甾醇(16).结论: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体积分数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二十六烷醇(2)、硬脂酸甘油酯(3)、十七烷酸(4)、β-谷甾醇(5)、(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三酰胺]-8-十八碳烯-1, 3, 4-三醇(6)、亚麻酸甲酯(7)、4-羟基苯甲酸甲酯(8)、香草酸(9)、对羟基苯甲醛(10)、nectandrin B(11)、落叶松树脂醇(12)、(-)-地芰普内酯(13)、新海胆灵A(14)、苏式-3,3′-二甲氧基-4-O-8′-新木脂素-9,4′,7′,9′-四醇-7(8)-烯(15)、(7S,8R)-脱氢双松柏醇-9′-β-D-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6、7、11~16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藏药“生等”的化学成分研究(第2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从藏药“生等”的干燥心材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一个混合脂肪酸酯及一个混合脂肪酸,它们分别是大黄酚,没食子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二十四烷酸,十六烷醇,十六与十八烷酸甲酯混合物,二十二 ̄二十六烷酸混合物。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真江蓠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成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所得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5-烯-3β-醇(1)、胆甾-5-烯-3β,7α-二醇(2)、3β-羟基胆甾-5-烯-7-酮(3)、豆甾-5,24(28)-二烯-3β-醇(4)、β-谷甾醇(5)、棕榈酸(6)、2-{2'-羟基(2'R)-二十五碳酰胺}-3,4-二羟基-(2S,3S,4R,6E)-6-十八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卫矛属植物大理卫矛Euonymus amygdal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理卫矛干燥地上部分用95%乙醇提取,浓缩后浸膏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ESI-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从大理卫矛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lupin),十六烷酸甘油酯(2,hexadecanoic acidglyceride),十六烷酸(3,hexadecanoic acid),柚皮素(4,naringenin),木犀草素(5,luteolin),山柰酚(6,kaempferol),槲皮苷(7,quercitrin),芦丁(8,rutin),24,24-Dimethyl-reissant-7(8)-25-dien-3α-ol(9),卫矛醇(10,euonyl),1-O-β-D葡萄糖-N-正二十二碳酰基-正十六碳-4,10 (E,E)-二烯鞘胺醇苷(11,1-O-β-D-glucose-N-docosanoyl-hexadecanoic-4,10(E,E)-diensphingosine glycoside),羽扇豆醇乙酸酯(12,lupeol acetate)。结论: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三萜、黄酮、酰胺等,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大理卫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首次从卫矛属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大理卫矛物质基础认识。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研究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蛇床子中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85.33%,蛇床子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植物醇(15.98%)、棕榈酸(12.73%)、9,12,15 十八碳三烯酸(11.02%)、油酸(6.33%)和9,12 十八碳二烯酸(4.77%)。结论:植物醇、棕榈酸、9,12,15 十八碳三烯酸和油酸是蛇床子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褐藻铁钉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采自浙江南麂岛的褐藻铁钉菜(Ishigeokamurai)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3β,28ξ-二羟基-24-乙基-5,23Z-胆甾二烯(J),13^2S-羟基脱铁叶绿素a(Ⅱ)。脱镁叶绿素a(Ⅲ),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Ⅳ),1-O-十六烷酰基甘油酯(V)和l-O-(8Z-十四碳烯酰基)甘油酯(Ⅵ)。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Ⅰ和Ⅵ分别为新化舍物和新天然产物,Ⅰ~Ⅲ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肿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乙醚提取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刺松藻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它们占总脂的92.15%,其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酸(4.43%)、正十六烷酸(33.01%)、植醇(8.18%)、油酸(7.07%)、十八碳二烯酸(3.69%)、十六碳三烯酸(3.12%)和豆甾醇(28.83%)等。从粗枝软骨藻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脂的75.21%,其主要成分为荜澄茄油烯(5.77%)、十四烷酸(1.65%)、正十六烷酸(26.03%)、油酸(5.73%)、十八碳二烯酸(2.24%)、十八碳三烯酸(6.60%)、胆甾醇(7.22%)、胆甾-7,24-二烯-3-醇(11.89%)和豆甾-5,24(28)-二烯-3-醇(3.05%)等。结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成分是两种藻的主要成分,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褐藻叶托马尾藻中的甘油酯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褐藻叶托马尾藻(Sargassum carpophyllum)中分离得到5个甘油酯类成分,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分别确定为:1-O十六碳酰基-3-O-(13Z-十八碳烯酰基)甘油酯(I)1,2,3-O-三910Z,13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II),(2S)-1-O-十六碳酰基2-O-十四碳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Ⅲ),(2S)-1-O-十六碳酰基-2-O-十六碳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Ⅳ)和(2S)-1-O-十六碳酰基-2-O(11Z-十八碳烯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V),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各频繁 藻中得到,I和V为新天然产物,Ⅱ-Ⅴ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弱的肿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通过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22E)-3β-羟基胆甾-5,22-二烯-7-酮 (1),3β-羟基胆甾-5-烯-7-酮(2),胆甾-5-烯-3β,7α-醇 (3),(22E, 24S)-麦角甾-5, 22-二烯-3β-醇(4),(22E, 24R)-麦角甾-5, 22-二烯-3β-醇 (5),次黄嘌呤核苷 (6),尿嘧啶核苷 (7),顺-5, 8, 11, 14-二十碳四烯酸甲酯 (8),顺-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9)。其中化合物1-3、6-9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簇花清风藤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簇花清风藤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对该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样品1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Z)-9-十八烷烯酸(13.15%)、10,12-十八碳二烯酸(6.74%)、棕榈酸(3.94%)、硬脂酸(3.04%)、(Z)-13-二十二碳烯酸(2.76%)、十氢化-8α-乙基-1,1,4α,6-四甲基萘(2.43%)等。样品2共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十四酸(4.63%)、15-甲基十六烷酸(4.55%)、14-甲基十五烷酸(4.33%)、叶绿醇(3.09%)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簇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花粉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 ,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分析法对由瑞典进口的脂溶性花粉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从脂溶性花粉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 16个化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 11,14 ,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棕榈酸、亚麻酸乙酯、1-二十三醇、二十五烷、9-辛基 -十七烷、(E) - 5 -二十烯等。结论 分析结果可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褐藻果叶马尾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采自广西北海的褐藻果叶马尾藻(Sar-gassum carpophyllum)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戈米辛N(Ⅰ),13^2S-羟基脱镁叶绿素a(Ⅱ),脱镁叶绿素a(Ⅲ),棕榈酸(Ⅳ),反丁烯二酸(Ⅴ),对羟基苯甲酸(Ⅵ),4-痉基-3-甲氧基苯甲醛(Ⅶ)和甘露醇(Ⅷ)。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Ⅰ首次从海洋生物中获得,Ⅰ-Ⅲ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弱的肿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9.
红葱抗稻瘟霉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红葱抗稻瘟霉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稻瘟霉筛选体系对红葱的60%(φ)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正丁醇和水的萃取部分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红葱甲素(1)、异红葱乙素(2)、红葱乙素(3)、β-谷甾醇(4)、8-羟基-3,4-二甲氧基-1-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5)、4-羟基红葱乙素(6)、hongconin(7)、4,8-二羟基-3-甲氧基-1-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8)、dihydro-eleutherinol(9)、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0).其中,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3、5、6、7、9、10具有较好的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的活性,它们的最小变形浓度(minimummorphologicaldeformationconcentrate,MMDC)分别为30、30、170、130、55、60、150μmol·L-1.用MTT法测定10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化合物2、3、5、6、7、9有较强的抑制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生长的活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33、49、266、35、174、154μmol·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海洋生物卤虫卵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LC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微量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13C-NMR、2D NMR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卤虫卵的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甾醇类化合物:3β-羟基胆甾-5-烯-7-酮(3β-hydroxycholesta-5-en-7-one,1)、豆甾醇(stigmasterol,2)、胆甾醇(cholesterol,3);脂肪酸甘油酯类:α-棕榈酸甘油酯(palmityl glycerin ester,4)、(8Z)-2,3-二羟基丙基-十七碳-8-烯酸酯[(8Z)-2,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8-enoate,5];其他类:(4E)-2-(二十六酰胺)-4-十八碳烯-1,3-二醇[(4E)-2-(hexacosancanoylamino)-4-octadecene-1,3-diol,6]、反式-3-氧代-β-紫罗兰酮[(E)-3-oxo-β-ionone,7]、肉桂醇(cinnamic alcohol,8)、海藻糖(trehalose,9)。结论化合物1、5~8为首次从卤虫属内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