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p53、bcl-2、c-myc在大肠粘膜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各10例)和30例大肠癌的活检组织标本分别进行p53、bcl-2、c-myc蛋白表达的检测,同时采用15例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6.7%、40%和73.3%。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2)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73.3%和63.3%。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癌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正常粘膜、腺癌和腺癌的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7%、60%和76.7%。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1)bcl-2基因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的抑制而在大肠的早期发生作用。(2)p53基因突变在腺瘤化为腺癌的过程中起作用。(3)c-myc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可能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病变蜡块标本158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病变性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K34βE12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普通性增生性病变组为90.36%(75/83),其中,单纯性增生组为93.02%(40/43)、腺囊性增生组为87.50%(35/40)、非典型增生组为76.74%(33/43);子宫内膜腺癌组为9.38%(3/32)。CK34βE12阳性表达率普通性增生性病变组高于子宫内膜腺癌组,非典型增生组高于子宫内膜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性增生性病变组CK34βE12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5)。结论CK34βE12检测可作为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Hp感染、p53蛋白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患者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40%、60%、70%和72.5%。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0、10%、30%、78.75%,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的胃癌病例,p53、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病例(P〈0.05);p53阳性的胃癌中端粒酶基因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胃癌中有部分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66.7%)。结论Hp感染与p53基因的突变、hTERT活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在33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癌、32例绒毛状腺瘤、15例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在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25/33)、59.4%(19/32)、13.3%(2115)。p53蛋白表达强度: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R从大至1,),其中结直肠绒毛状腺癌和绒毛状腺瘤R的95%可信限下界均高于非肿瘤的上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基因突变及其产物p53蛋白的检测,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腺癌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抑癌基因p16蛋白和p53蛋白、增殖细胞抗原(Ki-67)抗体在原发性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7例宫颈腺癌患者(腺癌组)和18例宫颈腺体增生患者(对照组)组织中CEA、p16、p53、Ki-67的表达,分析比较2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情况,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腺癌组CEA、p16和p53的阳性表达分别是25例(92.6%)、23例(85.2%)和19例(70.4%),Ki-67高表达16例(59.3%);对照组CEA、p16、p53、Ki-67均为阴性,2组相比各项指标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A、p16、p53阳性和Ki-67高表达,提示为恶性病变。CEA、p16、p53、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P27^kipl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用免疫组化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27^kip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与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中P27^kip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0%(35/66),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22/29)和87.1%(27/31),与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与前比较差异有显意义(P<0.05)。P27^kipl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级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I级59.0%,Ⅱ有47.0%,Ⅲ级为20.0%。结论:P27^kipl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组织分级有关,表明该蛋白对判别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和预测病程发展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进展与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APC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DNA含量测定,分析APC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腺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①APC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8%、41.4%、23.5%,正常黏膜组APC阳性率高于腺瘤及腺癌组(P<0.05),腺瘤与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级腺瘤组APC阳性率分别为61.1%、40.8%、20.0%、18.8%,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组(P<0.05)。②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异倍体率分别为0、42%、77%,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级腺瘤组异倍体率分别为0、25%、70%、75%,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组异倍体率均高于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P<0.05)。结论①APC在腺瘤、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APC的表达随着腺瘤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有下降趋势。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②正常黏膜→腺瘤→腺癌,异倍体率逐渐增加,且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恶性度逐渐升高。③异倍体腺瘤APC表达低于二倍体腺瘤。提示DNA倍体异常、APC蛋白表达异常共同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进展。DNA倍体分析,结合APC蛋白表达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腺瘤恶性程度、估价临床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VD)、C-erbB-2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大肠腺癌组织(腺癌组)、19例大肠腺瘤组织(腺瘤组)和1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腺癌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24.16±8.43 vs.16.78±5.29和12.54±4.62)、(15.65% vs.10.53%和0)和(63.48% vs.21.05%和16.67%)](P<0.05).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D2-40、C-erbB-2和p53蛋白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p53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p5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p53基因在59例结肠癌、20例结肠腺瘤、19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TEN、突变型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66.1%,结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95%、0,突变型p53基因在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腺瘤组织中不表达,PTEN基因在正常结肠粘膜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几乎全部呈阳性表达。结肠 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突变型p53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肠腺瘤以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随结肠癌临床分期增加、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Duckh分期的增加,突变型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P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PTEN基因与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学特征有关;PTEN、p53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53蛋白表达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技术,对子宫内膜腺癌癌变过程中各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和细胞凋亡进行测定。结果p53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31%、38.9%和57.1%。p53蛋白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受p53基因调控,p53蛋白可能成为评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ERα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NF-κB p65蛋白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ERα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NF-κB p65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60例)以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20例)中核表达率逐渐增高,且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膜样腺癌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高于增生症组及正常内膜组,增生症组高于正常内膜组(p均<0.05);在增生症中,非典型增生高于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高于单纯性增生(p均<0.05);ERα蛋白则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性(r= -0.491,p=0.028)。最后,我们认为NF-κB p65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率逐渐增加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形成和进展,ER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二者之间可能通过交互调节作用(cross-talk)而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DM2、PTEN及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集50例宫颈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5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PTEN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DM2、PTEN及P53在宫颈黏膜从良性病变到癌前病变到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bc1-2、p5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应用构缘酸—ABC—免疫组化法,对87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bc1-2+/p53+13例(14.94%),bc1-2—/P53—9例(10.34%),bc1-2+/p53—42例(48.28%),bcl-2—/p53+23例(26,44%),bcl-2和p53表达率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P<0.01)。bcl-2—/p53十与bc1-2+/p53—表达表型比较,分化差,核分裂多,淋巴结转移,复发,脏器转移,生存期<5年,ER、PR阴性,PCNA强表达请参数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c1-2+/p53+比bc1-2—/p53—表达表型分化差(P<0.05)。提示:bc1-2和p53蛋白表达表型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以bc1-2+/P53—为最佳,bc1-2—/P53+为最差,另两种表型介于中间,但bc1-2—/P53—似较bc1-2+/P53十为佳。bc1-2、p53蛋白表达和乳腺癌坏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pten、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丁耀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961-96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p53蛋白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失表达主要局限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占60%,5例浆液性癌中则未见pten的失表达,pten失表达在这两组肿瘤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6),p53蛋白过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占26.7%,在浆液性癌中为80%,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pten、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的表达缺失及p53的过表达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皂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0例乳腺痛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62.86%;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p53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20%。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p53、bcl-2及Ki-67蛋白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CA组织和16例正常包皮中的p53、bcl-2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31例CA组织中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48.39%和77.42%,而正常上皮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5%、13.50%和37.50%;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CA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中p53、bcl-2和Ki-67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C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APC蛋白在大肠粘膜、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55.5%(6/1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为44.4%(40/90),经统计分析发现大肠腺癌及腺瘤癌变APC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粘膜(P<0.0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大肠腺瘤(P<0.01),而大肠腺癌与腺瘤癌变之间以及腺瘤与正常粘膜之间的APC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APC蛋白表达缺失与腺瘤类型、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肉瘤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肉瘤多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人骨肉瘤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p16、MDM2、Rb和p53表达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骨肉瘤p16、MDM2、Rb、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7%、76.7%、40%、63、3%;与正常骨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p16、R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中p16和Rb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p53和MDM:蛋白表达结果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骨肉瘤的发生和多基因的改变及其联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p53、p21和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S—P)法;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53、p2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50.6%和14.9%。118例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组p53、p2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0.9%和1.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p21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urvivin、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这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Survivin、p53蛋白在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9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恶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7%(P〈0.05);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为43.5%,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13.3%(P〈0.05)。两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Survivin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5)。结论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且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癌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