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细胞中MDM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MDM2基因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联系。方法: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6例NPC,12例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进行了MDM2 mRNA,MDM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4例NPC为P53蛋白的高表达相联系(P〈0.05)。结论:MDM2蛋白可能通过与P53蛋白结合及相互作用而在NPC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GCT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与定位分布。结果p~(53)和PCNA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单核基质细胞核上,少数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多数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p~(53)在GCTⅢ级中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I,Ⅱ级(P<0,05)。PCNA的阳性分级和p~(53)表达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53)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评估GCT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生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的的表达。结果表明,mp53和PCNA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分布呈避灶、散在3种表现。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肝癌(PHC)中,mp53蛋白为45.0%(18/40),PCNA为72.5%(29/40);癌周肝组织中,mp53蛋白为53蛋白为2.5%(1/40),PCNA为40.0%(16/40);癌周肝硬变中  相似文献   

5.
徐钢  庞健 《医学科技》1999,(1):10-13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对免疫组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骨巨细胞瘤(GCT)进行了8种抗体标记检测。结果 32例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CD68均为阳性反应,α-1抗胰糜蛋白酶和溶菌酶两种抗体的阳性反应均较弱;所有病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标记在瘤细胞中无阳性表达;全部病例单核基质细胞波形成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均为阳性反应,而多核巨细胞几乎都为阴性反应;PCNA增殖指数在骨巨细胞瘤虽Jaffe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Ⅰ组骨巨细胞瘤的PCNA增殖指数与Ⅱ级与Ⅲ级之间的PCNA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级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骨巨细胞瘤可能起源  相似文献   

6.
MDM2蛋白和P53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MDM2和P53蛋白定位。表达水平,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骨肉瘤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连接法(S-P法),检测80例有随访资料的骨肉瘤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各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骨肉瘤组织MDM2蛋白和P53阳性率为50%(40/80),P53蛋白总体阳性率为40%(32/80),MDM2蛋白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呈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HCC)组织P53基因蛋白物及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肝癌组织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46.7%;在分化程度为Ⅰ、Ⅱ、Ⅲ级癌的表达率为1.43%、40.0%、87.5%。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4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及弥漫型;其标记指数(LI)与癌细胞的分级相关。P53基因蛋白表达异常的癌组织中PCNALI(53.6  相似文献   

8.
采用FⅧ相关抗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对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C)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PCNA表达水平虽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乳腺癌Ⅱ、Ⅲ级者其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级,并有显著差异(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其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对评估其预后实用价值不大。PCN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它可作为反映乳腺癌侵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评估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中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发现P53蛋白阳性表达者共10例(25%)。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相关性。肾癌组织的PCNA增殖指数肿瘤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10%)预后不良,特别是临床早期但PCNA高表达者预后也很差。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中无重要意义,而PCNA可作为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P21、P53、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燕初  卓建红  谢群 《广西医学》1999,21(5):853-855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P^21,P^53,PCN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甲状腺癌患者,结果:甲状腺癌中P^21,P^5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7.5%,52.5%和57.5%,P^21,PCNA在癌中表达与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P^53仅在癌中表达,癌旁组织及增生性病变中的无表达,P^53和PCNA过度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检测结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骨肉瘤p53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它们对骨肉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的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p53蛋白表达以及MVD计数。结果:p53蛋白过度表达与MVD密切相关,而且两者均为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依相对危险度大小依次为p53〉MVD。结论:结果证实p53基因对MVD有调节作用,p53蛋白过度表达是肿瘤重要的血管生成表型之一,p53蛋白和  相似文献   

12.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骨肿瘤切片。结果表明,各亚型和各组织学分级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PC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的部分细胞核呈PCNA阳性,提示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性细胞,而部分多核巨细胞是由这些肿瘤性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来。软骨肉瘤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肉瘤的软骨母细胞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54例肾细胞癌作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AN)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PCNA阳性反应计算出的增殖指数(PI)在肾细胞癌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53蛋白阳性10例(18.3%),而正常对照组无1例阳性;PCNA所表示的PI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认为PCNA的表达是评估肾细胞癌预后的有用指标,P53蛋白可作为肾细胞癌的一个恶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46例MFH细胞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MFH的P^53蛋白与PCNA表达间呈正相关。P^53蛋白阳性表达组PCNA的表达强度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53慢白表达阳必和PCNA表达强度值高组较P^53表达阴性和PCNA表达强度值低组的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5.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NCAMmRNA及其蛋白(CD56)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1,2级中NCAM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3,4级,核酸与蛋白水平的检测结论一致。结论:NCAM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NCAM的高表达可与星形细胞瘤的侵袭转有关,并有可能成为星形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性肺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P53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未经放、化疗的NSCLC手术标本7例,应用FⅧ-Ag抗体和P53单抗分别免疫组化检测MVD和P53。在200倍视野下,每张切片计数5个血管最丰富区的微血管密度,取其平均数(a-MVD);在P53蛋白阳性表达密度区计数6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数。结果:a-MVD值在P53蛋白阳性表达计数≥1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中HPV16/18、p53、PCNA三因素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18DNA和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鳞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2.5%、22.5%和50.0%;p53、PCNA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2.5%、54.7%和6.3%、62.8%、81.2%。统计学分析表明,p53、PCNA在子宫颈癌与非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 p53蛋白、 PCNA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例患者,3例为HPV16/18、p53、PCNA三项均阳性。结论:HPV16/18、p53、PCNA与子宫颈癌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肠镜活检标本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检检测110例肠知检组织P53及PCNA表达,其中2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再行P53及PCNA染色。结果 正常粘膜P53表达阴性。腺及腺癌中P53表达率分别为10%和5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C  相似文献   

20.
P27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27蛋白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骨肉瘤P27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其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结果 P27LI有0%~97.5%之间,PCNA LI在9%~98%则在正常骨及生骨瘤中不见表达。P27蛋白表达与骨肉瘤Dahlin分、Price分级无关,而与 WHO分、PCNA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