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文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复习最新文献评述静脉和动脉内溶栓、肝素、阿司匹林、安克洛酶以及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大量文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复习最新文献评述静脉和动脉内溶栓、肝素、阿司匹林、安克洛酶以及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和脑保护剂等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现有治疗方法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但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过窄,以及引起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能接受溶栓治疗者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Wang的研究表明,只有21%的卒中患者实际接受了溶栓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时间窗应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装置和TCD增强溶栓等。溶栓药物在传统溶栓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一些新的溶栓药物正在研究或已经用于临床。掌握好适应证,减少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仍是溶栓治疗的关键。现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方法、药物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鹏 《药学实践杂志》1998,16(6):325-328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成为人类的第三死因,因而对其防治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近年来对局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进行了深人探讨,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已形成了三个治疗目标,包括动脉再通、抑制炎性过程、以及神经保护药物治疗。本文在综合考虑药物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急性缺血卒中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溶栓、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药已有证据表明[‘]局部脑缺血病人,症状发作的8-24h,大约80一叨%是由于血栓栓塞的形成,因而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使用溶栓。抗凝血以及抗血小板药是合理的。(一)溶栓药溶栓药…  相似文献   

5.
李小刚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37-1240
自16年前首次被证明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以来,溶栓率一直不高。尽管很多试验证明了许多溶栓药物的疗效,但静脉注射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1)几乎成为惟一用于溶栓治疗的溶栓剂。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正在多方面对研究工作进行改进,包括使用新的溶栓药物。另外,研究者正在尝试用新的溶栓剂、低剂量的rt-PA、神经保护剂等减少症状性脑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脑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病死率高,约为10%~15%,致残率高,可达50%以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神经保护剂、改善微循环、血管内介入治疗、卒中单元等。由于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对患者有高选择性,特别是溶栓受时间窗和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溶栓的很少,所以多数患者适合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剂、卒中单元等治疗。我们对2010—2013年依达拉奉联合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两组对照观察分析,一组用低右,另一组低右+利多卡因.结果: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照治疗缺血性卒中,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显著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可作为一种潜在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异性治疗策略包括改善脑血循环、他汀药物及神经保护等。神经保护剂理论上可以阻断缺血级联反应并阻止神经细胞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既往对神经保护剂的临床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近期,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依达拉奉相比,依达拉奉右莰醇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远期疗效更好,安全性相似,临床应用价值更优。本文将对多靶点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的作用机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凝聚和特异性治疗[2]。溶栓治疗疗效良好但具有严格的时间窗,有部分患者在入院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3]。因此,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神经保护剂已被证实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4]。脑苷肌肽是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已有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中西药物已不在少数,但仍未能有效地减少卒中导致的致残和死亡。迅速恢复脑的灌注和减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两个重要策略。溶栓治疗通过迅速恢复脑血流,为治疗时间窗内就诊的患者带来功能恢复的可能[1]。然而由于过短时间窗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在起病2.5—14h内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0例经过应用溶栓治疗,54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0%,6h内用药物溶栓治疗者100%痊愈。结论对发病6h之内采用重组尿激酶原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来快速溶解血栓,减少血小板聚集,实现血管成功再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研究,从溶栓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分类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从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第一代溶栓药物链激酶,到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第三代溶栓药物既保留了直接活化纤溶酶原的特性,还增强了纤维蛋白特异性,延长了半衰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随着研究的发展,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改造具有较强体内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活性的溶栓药物,或者从微生物、天然植物中寻找新型的具有溶栓作用的小分子物质,成为了新型溶栓药物研究的热点。新型溶栓药物可能因具有更强的溶栓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而成为当前溶栓治疗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3.
1.新指南与2003年指南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院前急救及公众教育部分,强调了急救系统对卒中的重要性。2.新的指南建议在更低的血清葡萄糖浓度(>140~185mg/dL)就应该给予胰岛素。3.除卒中是继发于空气栓塞之外,不建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高压氧治疗。4.静脉使用rtPA仍然是唯一得到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法。5.症状出现在6小时之内的病人,由于近期的外科手术或其他操作不能进行静脉溶栓的病人,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动脉溶栓。6.如果不进行溶栓治疗,多数患者应于卒中后24或48小时之内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且起始剂量为325mg。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二个方面:(1)通过溶栓治疗,恢复血流;(2)给予神经保护剂治疗缺血引起的继发性神经元损害。因此,后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一环。经过科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已有不少神经保护剂被证明有效,但在然后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大都失败。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动物实验自身和总体设计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来自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试验时出现的缺陷。前包括:(1)不同种系的哺乳动物,特别是动物与人的脑和脑血管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加上致模条件的限制和观察指标的差异,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完全代表人类卒中;(2)脑缺血继发性损伤由多元的级联反应所组成,从单一药靶去设计药物,作用有限;(3)药物能否及时和充分地进入受损脑部位;(4)大多在缺血损害前或缺血发作后很短的时间内给药,往往缺乏给药时间窗的研究;(5)缺乏多种不同动物模型的量效关系研究;(6)不少研究缺乏合适的生理监测指标;(7)观察药效的时间过程较短。后包括:(1)临床前试验使用的给药时间窗非常窄,而临床试验时却较长;(2)临床前实验治疗的靶点是半暗带。而临床试验则不是;(3)临床前研究偏向对灰质的保护.而临床试验常常纳入没有特定损伤部位的患;(4)神经保护剂给药的最佳疗程尚不清楚;(5)临床前研究根据梗死体积,而临床试验则根据行为判断疗效;(6)临床前研究依据早期转归,而临床试验依赖远期评价;(7)卒中实验模型具有同质性,而人的卒中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用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77例我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网上直报病例,对其药物使用费用组成,适应症、品种选择、时机、疗程、配伍禁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病例数77,溶栓组6例,非溶栓组71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住院天数17.63天,平均住院费用14198.5元,药品费用3852元,每床日药费218元;药品费用组成,神经保护剂36.96%,活血化瘀中成药占28.72%;品种、时机基本合理。结论神经保护剂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所占费用较高,造成整体成本效果提高,不利于单病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神经保护剂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脑缺血神经保护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缺血性脑损害的不同机制,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动物实验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至今已有50多种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进行了评估,但没有一种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明确的益处。人们不禁要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核心是改善脑灌注和保护脑损伤,病理生理改变分阶段性,因此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本介绍了有关治疗的新进展,包括溶栓治疗,抗凝剂应用,抗血小板药应用,神经保护剂应用,以及脑内移植,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  相似文献   

18.
神经保护剂通过阻断缺血级联反应阻止神经细胞死亡,已成为近30年人类探索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在大量临床前研究中得以证实,然而其临床试验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本文旨在总结脑卒中神经保护剂的治疗现状,分析其未能成功用于临床的可能原因,并探讨未来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和神经保护药物。溶栓治疗有时间限制,而无时间限制的神经保护治疗也陷入了困境。常规途径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效果不理想。来自卒中动物模型中的阳性结果和来自人类试验的阴性结果所引起的惊人偏差普遍引起对神经保护治疗的怀疑。2008年的卒中圆桌会议对迄今耗资数百亿美元,而基本均宣告无效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尽管目前神经保护治疗的现状惨淡,但仍有少数药物的神经保护疗效得到随机试验证实,新型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就是其中的一种,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结果,是目前临床试验证明惟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脑活素是另外一个引起关注的药物,在不同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中表现出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特性,在几个小规模针对缺血性卒中的对照临床试验中显示了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神经保护治疗的时间窗、改变治疗模式可能是今后神经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发病前24 h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28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24 h有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观察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观察2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后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远期疗效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前24 h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对远期预后及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