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1 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一种严重烧伤。死亡率在45%~75%。是影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观察、正确分析、细心护理,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本院烧伤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06例,经气管切开后合理的气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超  朱伟斌 《全科护理》2016,(4):376-378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大面积烧伤95%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脑缺氧、脑损伤,现病人昏迷,继续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面愈合,1例大面积烧伤97%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其余3例顺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期创面愈合,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气道护理可维持有效的呼吸、减少气道的损伤、降低翻身床使用过程中管道滑脱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更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常和体表皮肤烧伤同时存在,特别是面颈部烧伤者,常伴有吸入性损伤,而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给氧。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吸入性损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陈小青  胡翠洁 《家庭护士》2009,7(8):693-694
总结了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认为及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成功的关键,而及时与病人沟通特别是非语言交流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37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前、后及拔管时、拔管后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本组严重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患者37例中,治愈34例,转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6年7月解放军第413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非语言沟通组)和对照组(传统语言沟通组),评价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伤后第1、2、3、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1、2、3、4周试验组有焦虑情绪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抑郁情绪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较传统语言沟通,可以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马红  周敏  陈晓娟 《华西医学》2014,(4):770-77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10月1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气管导管口接人工鼻吸氧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5例使用人工鼻,均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于伤后14~22d拔除气管导管;1例因伤后15d转入医院时已患多重细菌肺部感染,予积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同时使用人工鼻等治疗,于伤后38d拔除气管导管。结论人工鼻用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中,能使开放式的人工气道处于封闭状态,温热湿化气道,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达到氧疗效果,有效预防气管导管堵塞及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统计6l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死亡率高于成人。由于发育小儿呼吸功能较成人差,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尤其吸入性损伤早期局部渗出、水肿、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梗阻死亡。特别注意的是,对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即使气管切开通气,在脱落和修复期仍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相似文献   

11.
鲍慧玲  江楠  刘芸  孙萱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79-1779
自2003年起,我们共收治大面积烧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3例,为防止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9~76岁,均为重症烧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其中Ⅱ°~Ⅲ°烧伤面积<50%9例,Ⅱ°~Ⅲ°烧伤面积>50%伴中、重度吸入性  相似文献   

12.
潘凌燕 《全科护理》2012,10(29):2699-2701
[目的]观察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气道灌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头面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实施气管切开病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并给予吸痰护理及气管切开护理,监测气道灌洗前后吸出痰液的性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pH值。[结果]气道灌洗后病人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减缓;SpO2与PaO2值明显上升,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与气道灌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给予气道灌洗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发绀及呼吸窘迫等状况。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重度吸入性损伤相关的肺损伤的发生,我科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收治的10例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低PEEP和允许“高碳酸血症”保护性机械通气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付国路  景继勇  徐剑锋 《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32-1134
总结16例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气道净化序贯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气道湿化、胸部物理治疗及咳嗽辅助的护理配合,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及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做好心理护理。16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5.
欧丽梅 《家庭护士》2009,7(14):1228-1229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病人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吸入性烧伤病人入院时进行评估,判断吸入性烧伤的程度,观察病人是否具有气管切开的指证,对气管切开整个过程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轻度吸入性烧伤病人均未行气管切开,中度3例行气管切开,重度全部切开,经过吸氧、气道湿化、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为临床及时切开气管提供可靠信息,并为气管切开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有效防止了呼吸道堵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郗玉芝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26-1727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16例,经实施积极、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42例,重度62例,治疗后死亡29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15.87)TBSA%,其中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7例,治疗后死亡1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张芹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57-4957
我院2007-01-2010-12对21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防治性气管切开,由于掌握了气管切开术指征,提高了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8~68岁。烧伤面积为11%~31%的3例,31%~50%的12例,50%以上的为6例。吸入性损伤:中度12例,重度9例。烧伤部位包括头、面、颈部、躯干、四肢等。1.2护理方法1.2.1气管切开的指征密闭空间头面颈部烧伤患者且面颈  相似文献   

19.
黄建琼  邹克琼 《华西医学》1997,12(3):364-365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黄建琼邹克琼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科吸入性损伤病员可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发展为昏迷、窒息死亡等。吸入性损伤常合并头面颈烧伤,需经过创面行气管切开术,加之气管、支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呼吸道、肺部感染的...  相似文献   

20.
吸入性损伤见于吸入火焰、干热空气、蒸汽、有毒或刺激性烟雾和气体所致,多伴有其他部位的烧伤。重度吸入性损伤指伤及支气管以下甚至肺泡,呼吸困难发生得早而严重,单纯气管切开往往不能缓解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导致组织缺氧、窒息、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是严重烧伤的死亡原因之一。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了重度吸入性损伤后采取人工机械通气的病人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