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高水平复制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6例HBeAg阳性且HBV DNA>1×107 copies/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先用拉米夫定治疗4周,再加用IFNα-1b治疗8周,然后单用IFNα-1b治疗16周,对照组36例单用IFNα-1b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血常规、乙肝标志物及HBV DNA.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副反应无明显的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0.05),仅两组间的抗-Hbe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FNα-1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对HBV高水平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单用IFNα-1b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治疗组40例,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80例,疗程1年,观察肝功能恢复情况及 HBV DNA 和 HBeAg 的转阴情况。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随机分为2组,停药观察组40例,继续应用双环醇组40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观察 HBV DNA 反弹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组肝功能复常方面以及停药后肝功能再次恶化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停药后继续应用双环醇组肝功能再次恶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 HBV DNA 和 HBeAg 的转阴以及停药后 HBV DNA 反弹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减少停药后肝功能的再次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5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苦参素、胸腺肽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丕丹 《山东医药》2009,49(35):65-6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YMDD变异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予LAM联合ADV口服,连续治疗1a;对照组方法同上,但于4~8周后停服ALM。两组均于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观察有无ADV耐药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6个月时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及生化学突破,观察组未出现ADV耐药;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初期ADV与LAM联合治疗YMDD变异HBeAg阳性慢乙肝效果优于ADV单药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迪恩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不同用药方式抗胶HBV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组先用拉米夫定(100me/d)治疗4周后加用α—干扰素3MU肌注(3/周),共24周;联合治疗组为2药同时应用,共24周,分别于4周、12周和24周检测血清ALT、HBV DNA和HBeAg。结果 序贯治疗组ALT复常时间短,而HBV DNA及HBeAg转阴情况2组无差异。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治疗时,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比联合治疗短,但抗HBV疗效无差异。这可能说明α—干扰素抗胶HBV疗效与HBV DNA水平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或以上,HBV DNA阴性,无IFN治疗禁忌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例。对照组:继续ETV治疗;序贯组:更换为IFNα序贯治疗;联合组:联合IFNα治疗。检测治疗0、12、24、36、48周时血清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结果无退出研究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序贯组有1例24周后出现了病毒反弹,但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治疗结束时,序贯组和联合组HBsAg下降的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序贯组和联合组各有2例出现了HBsAg的阴转,阴转率22%;对照组未出现HBsAg的阴转病例。结论 ETV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的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HBsAg下降水平优于ETV单药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7.
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倒。治疗组服用乙肝泰胶囊,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12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其中治疗组升高Alb、降低Glb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DNA阴转率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乙肝泰胶囊可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耶VDNA含量.改善肝功能。远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接受替比夫定(LDT)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完全应答后,比较序贯干扰素(IFN)巩固治疗或单一LDT巩固治疗的疗效;并探索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续应答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例接受LDT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获完全应答后,继续LDT治疗6个月,然后分为序贯IFN巩固组或单一LDT巩固组.序贯IFN巩固组给予IFN α-1b治疗6个月;单一LDT巩固组继续给予LDT治疗6个月.分别在停药后1、2、3、6、9、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随访1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定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结果 序贯IFN组与单一LDT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T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大于治疗12周的0.652、48周的0.545.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对停药后持续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其持续应答率较下降幅度< 1000 IU/ml的患者高[90.9%(10/11)与33.3%(3/9),P<0.05].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的患者持续应答率高于≥200 IU/ml的患者[100%与53.3%,P< 0.05].结论 序贯普通IFN α-1b巩固治疗并不能降低停药后复发率.LDT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其持续应答率高于下降幅度<1000 IU/ml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序贯应用苦参素胶囊和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同时序贯应用苦参素胶囊和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总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4、12、24周时的ALT、HBV DNA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序贯应用苦参素胶囊和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药物对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对肝组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影响.方法 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48周的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和24周的干扰素治疗,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组织HBV DNA和cccDNA水平;检测治疗前、后及停药24周时的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比较C、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肝组织HBV DNA和cccDNA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时,序贯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和干扰素治疗组患者肝组织HBV DNA分别为(4.7±1.1)log10、(4.6±1.5)log10和(5.6±1.5)log10,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cccDNA分别为(3.4±1.3)log10、(3.8±1.1)log10和(5.0±1.5)log10,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7例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其肝组织cccDN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HBeAg阳性患者(3.0 log10比1.6 log10,P<0.05).停药24周,18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其ccc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停药后出现病毒反跳患者(P<0.05).肝组织cccDNA的变化与肝组织HBV DNA的改变正相关(P<0.05);治疗结束时,肝组织cccDNA水平与血清HBeAg滴度正相关(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HBV DNA和cccD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8周的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和拉米夫定治疗对肝组织cccDNA抑制作用强于24周的干扰素治疗.肝组织cccDNA低水平患者易获得较好的抗病毒疗效.HBV基因型对肝组织cccDNA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不同亚型IFNα交替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及对抗-IF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分别予IFNα-1b或IFNα-2b肌注,两药每3个月交替1次,疗程9个月;对照组仅应用IFNα-1b,用法及时间同上。治疗后观察两组乙肝标志物阴转率、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抗-IFN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sAg、HBeAg、抗-HBc、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抗-IFN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交替使用不同亚型IFNα治疗慢乙肝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对抗-IFN水平无显著影响,可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模式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严喜章 《山东医药》2010,50(23):89-9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IFNα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予RBV口服,并分别予PEG-IFNα及IFNα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用药12周、疗程结束及停药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治疗.结论 PEG-IFNα联合RBV治疗CH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王世其 《山东医药》2011,51(20):100-101
目的对比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慢乙肝患者并分配至单药组27例及联合组28例。单药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接受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每12周随访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HBV DNA及乙肝三系,并记录不良发应事件。结果 48周治疗结束后,单药组、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62%、67%)、ALT复常率(77%、73%)、HBeAg阴转率或血清转换率(20%、22%)、不良事件发生率(17%、19%)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未出现病毒学或生化学突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的联合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及单独予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来自北京等四城市.分别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48周、拉米夫定48周或干扰素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评价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结果 225例患者中C基因型184例,其中C2亚型165例;B基因型41例,均为Ba亚型.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该四城市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亚型以Ba和C2亚型为主.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日;拉米夫定组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治疗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6月、12月、18月时阿德福韦酯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4.5%、63.6%、77.3%,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50%、59.1%、72.7%;拉米夫定组治疗6月、12月、18月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5%、66.7%、54.1%,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62.5%、66.7%、54.1%,两组治疗6月和18月时HBV DNA阴转率、肝功能复常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先用温阳化瘀汤水煎取汁,分两次口服,1剂/d;另加服百令胶囊,3次/d,5粒/次.至肝功能ALT>200U/L后再改为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口服拉米夫定后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肝功能、HBV DNA、Ⅳ-C、HA、LN、PCⅢ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ALT有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一般经过3周至3个月可达到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并控制在10倍以内,患者阳虚证候明显好转,血清HA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均值接近3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口服拉米夫定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均较服拉米夫定前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检测值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温阳化瘀汤可纠正患者的免疫耐受,温阳化瘀汤联合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可提高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的阴转率,增强拉米夫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治疗)2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e系统转换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且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系统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2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增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20.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定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0.01);两组ALT复常、HBV 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