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置管后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肿瘤。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住院时间久,为保护患者的静脉,通常我们采用PICC置管后再经导管行药物治疗,减轻每日穿刺所带来的皮肉之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化疗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亦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对69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采用我院中药制剂室调制的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并发症较少,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广泛用于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我院1998年开展PICC置管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置管1131例,其中肺癌患者756例,占肿瘤患者的67%,因此,肺癌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尤显重要。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对506例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时,进行了全程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中不良情况发生率、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总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肿瘤患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1999年-2001年6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37例病例,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37例病例均成功安放PICC,成功率100%。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7例(18.9%),其中出血和血肿3例(8.1%),伤口感染1例(2.7%),静脉炎1例(2.7%),导管阻塞2例(5.4%),无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采用PICC导管置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护理方便,并发症少,患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最合适的深静脉导管置管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12例长期深静脉置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患儿156例,男88例,女68例,为TIVAP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儿256例,男157例,女99例,为PICC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置管费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结果:TIVAP组患儿年龄明显低于PICC组(P<0.05),但费用却明显高于PICC组(P<0.05);TIVAP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略低于PICC组(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IVAP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PICC组(P<0.05);PICC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TIVAP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但提前拔管发生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前六个月,TIVAP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与PICC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置管六个月后,TIVAP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TIVAP和PICC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各有优缺点。对于低年龄儿童、化疗时间长于6月、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较差的的恶性肿瘤患儿,我们建议优先选择 TIVAP,但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患儿选择个体化深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 ,PICC)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 1999年~ 2 0 0 1年 6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 37例病例 ,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 37例病例均成功安放PICC ,成功率 10 0 %。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 7例 (18 9% ) ,其中出血和血肿 3例 (8 1% ) ,伤口感染 1例 (2 7% ) ,静脉炎 1例(2 7% ) ,导管阻塞 2例 (5 4% ) ,无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采用PICC导管置管方法简单 ,成功率高 ,护理方便 ,并发症少 ,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入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卫生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焦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等获得提升,并发症减少,焦虑情况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通路及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89例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预计治疗周期>1月、有手术指征、需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患者纳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组;肿瘤远处转移、无手术指征、行姑息性放化疗或者单纯行手术治疗、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患者纳入股静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组。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9例患者中有107例出现并发症(37.02%),PICC 组和CV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炎、血栓、感染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治疗周期、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对口腔鳞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居住地农村、文化程度高、相关静脉治疗知识掌握不良(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中心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女性、居住地农村、文化程度高、相关静脉治疗知识掌握不良是口腔鳞癌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加大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4例接受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肿瘤患者中,153例患者置管成功。成功患者中,24例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和缩短出院置管时间是降低肿瘤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置管术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肿瘤PICC置管术化疗患者,按照置管静脉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置管静脉为上臂静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肘部静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3,P=0.09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2.3%(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10/43)和14.O%(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6.198、3.888,P=0.013、0.048);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5%(χ^2=15.200,P=0.000);年龄、治疗效果、疾病分期是影响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PICC置管术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年龄〈70岁、治疗效果良好、疾病程度较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继续保留导管期间的护理对策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我科行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40例肿瘤患者,采取不拔除导管,给予消炎、溶栓、抗凝及相关的护理治疗措施。 结果:经过以上治疗,38例栓塞静脉经彩超证实血流信号恢复,保留导管成功,1例无效拔管,1例放弃治疗要求拔管。结论: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保留PICC导管并给予抗凝、溶栓及相关的护理干预,可达到血管再通,同时继续正常使用PICC导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CDSMP)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88例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按患者化疗时间顺序,分为CDSMP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CDSMP组患者实施CDSMP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且PICC拔管前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CDSMP组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SMP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且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放疗患者应用股静脉置管治疗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均需放射治疗的67例肿瘤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对股静脉置管的放疗患者,作好置管前患者的各种评估,重视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置管方法,加强置管后护理。结果:67例中1例感染,经局部处治,5天后好转;2例血栓形成,其中1例经溶栓处理,7天后恢复正常,另1例因长期卧床衰竭死亡。结论:对股静脉置管的67例放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血栓及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法对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减少穿刺点渗液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80例需行PICC置管患者根据切口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纵切口组(342例)和横切口组(338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渗液发生率及渗液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纵切口组患者渗液发生率及渗液量低于横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导引下MST行PICC穿刺时采用纵向切口法,可有效降低置管后渗液发生率,减少穿刺部位的渗液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1],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周期长、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性大,选择理想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体内保留时间长,患者带管期间可以正常生活,目前已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首选的静脉治疗途径[2]。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医院尚未普及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技术的情况下,常规的PICC置管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481例采用TIVAP和PICC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TIVAP组置管失败率、导管阻塞率、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均低于PICC组(P〈0.05);两组二次置管率、暂时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TIVAP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化疗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取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平均留置时间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辅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临床的使用情况,为MST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进行常规PICC置管和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管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技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穿刺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时出血情况,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拔管原因,了解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43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50例,对照组28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而两组置管时出血量和拔管原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辅助穿刺技术能解决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PICC置管,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留置时间,降低PICC导管使用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