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 三维四维重建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自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 ,从颈椎CT扫描的患者中 ,选出临床症状较典型的 38例 ,将采集的数据传入工作站。这 38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39~ 6 9岁 ,平均年龄 5 7岁。临床表现有颈肩部疼痛反复发作 ,头痛、头晕、耳鸣 ,单侧或双侧上肢及下肢发麻、无力 ,有两例有行走困难 ,经手术后症状缓解。使用Picker 2 0 0 0SVCT机及VoxelQ工作站 ,扫描条件间距 2 0mm ,层厚 3 0mm ,螺距 1 2 5 ,电流 2 5 0mA ,电压 12 0kV ,扫描后再用 1 0mm间距重建 ,扫描范围于C1~C7,扫描后将重建的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于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为外科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资料,三维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凹陷性骨折、脱位、旋转和骨外板的显示最佳。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轴位CT扫描的补充,结合轴位CT图像可以更准确、全面的了解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于骨伤疾病诊断中采取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接诊的骨伤病患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200例骨伤病患全部接受X线平片检查以及螺旋CT三维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骨伤病患接受X线平片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64例,诊断准确率为82.0%,接受螺旋CT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88例,诊断准确率为94.0%,两者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对于骨伤病患采取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明确病变范围以及移位程度,尤其是隐匿性骨折属于一项理想的检查措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外伤骨折中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斌  鲁建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323-1323
胫骨平台关节面容易被股骨髁撞击造成骨折塌陷[1].这种骨折常规X线很难显示,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可详细观察关节面及关节腔内损伤情况[2].作者收集2004年1至7月胫骨平台骨折50例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再进行SSD及MIP处理后获得膀胱立体图像。结果:24例患者的三维图像上可清楚显示膀胱肿癌的形态、大小、范围,肿块基底部情况及邻近膀胱壁增厚程度,结合MIP、SSD及MPR图像可多方位观察肿瘤轮廓。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从二维及三维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对术前判断及手术实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并拥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现已成为诊断脊椎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颈部、体部及四肢血管病变的患行多层螺旋CT平行及增强扫描,以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实时3D重建(RT-3D)、血管CT仿真内镜(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结果 MPR能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多方位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充盈缺损等,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观;SSD均能直观地显示血管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但不能显示管腔内的情况;RT-3D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钙化、测量各径线参数以及多角度观察病变,其图像优于其他方法的重建图像;CTVE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真假腔、内膜片及钙化斑块的形态。结论 综合应用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建技术诊断血管性疾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50例共82处骨盆骨折;MPR在发现骨折方面较MIP、SSD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钉方面较MPR好.结论螺旋CT MPR、SSD及MIP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颌面骨病变患者行三维CT检查,重建间隔1.0mm,螺距比1.5,数据传入工作站,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shadeddisplay,SSD)及容积成像(volumetricredering,VR)进行处理;并将三维CT成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颌面骨病变三维CT均能立体显示,显示骨折的类型、位置、走行等空间信息三维CT优于二维CT;对骨质破坏显示较直观,但不能显示软组织改变。结论三维CT成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而三维CT及二维CT在颌面骨病变中的显示和诊断中各有其特点,两者相结合能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鼻腔、鼻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颌窦骨折38例,眶骨、筛窦骨折6例,下颌骨骨折4例,鼻骨骨折2例,额窦骨折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0例;鼻腔鼻窦肿瘤10例。所有骨折病例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重建出鼻腔窦骨壁表面情况,其余病例均用此法行空气表面投影法处理,重建出气道空腔表面情况,同时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和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图像分别与原始冠状或轴位图、纤维内窥镜所见及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38例上颌窦骨折情况骨表面重建图与原始冠状或轴位图显示一致,与手术所见相符。(2)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0例和鼻腔鼻窦肿瘤10例,空气表面投影法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含气腔和气道狭窄和堵塞情况,类似空气造影,所显示的病变范围大小与手术所见一致。(3)仿真内窥镜成像分别从前从后(足)端入路观察,可清楚地显示鼻腔内各结构及病变,与纤维内窥镜和手术所见描述基本一致。(4)多平面重建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比冠状或轴位原始图,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等下解剖结构,肿瘤和鼻息肉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清楚。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鼻腔鼻窦病变准确,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立体感强,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气管支气管树在气道病变上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组研究分正常组与病变组二组 :正常组取 10例正常胸部螺旋CT扫描 ;异常组收集 2 3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的气道及影响气道病变。二组病例均行 4排螺旋CT容积扫描 ,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 ,分别用MPVR ,SSD ,RAYSUM ,MINIP及CTVE重建气管支气管树。结果 :二组均能区分 3~ 4级气道分支并重建气管树的形态结构。病变组能够发现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的移位变形破坏等改变 ,可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从而为诊断气道及气道旁病变提供依据。结论 :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的优势 ,再现气管支气管树 ,有利于对气道及气道旁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侵犯的CT征象及侵犯途径。方法和材料:应用全身CT机对64例经病理证实为NPC且伴有颅底骨质破坏或颅内侵犯的患者进行轴位成像。结果和结论: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几乎所有颅底骨质结构的改变和颅内侵犯。颅底骨质结构改变主要有三种表现:吸收破坏、增生硬化或两者共存。破坏部位以枕骨斜坡、蝶骨体部和岩尖最多见,分别占20.1%、17.9%和16.7%。侵犯途径可分为前、前上、上、外上和后上五种,以上和后上最多见。作者认为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分期,放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强调颅内侵犯时采用冠状位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成像术-SSD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维成像技术SSD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开展SSD病人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69岁,采用西门子Balance CT机,进行容积扫功,层厚2mm-4mm,螺距1-2,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采用SSD并采取多个角度观察,分析。结果:20例SSD检查成像良好。结论:SSD是非创伤性影像检查,具有安全、简便、价廉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颅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omatom plus4型CT扫描机和随机30软件对56例颅面部外伤进行轴位扫描后做三维成像,重建厚度为3mm。结果:二维和三维CT对颅面骨折部位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但三维CT对骨折全貌的显示,骨折块数目测定及移位程度优于二维CT。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重建高质量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三维成像能完整地显示骨折全貌,对帮助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外伤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骨外伤病人螺旋CT三维成像及X线平片。结果:①螺旋CT三维成像能很好地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片,骨折线,骨折片移位及对椎管压迫和环枢椎脱位。②螺旋CT显示颅面骨11个部位骨折,X线平片只显示5个部位骨折。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是骨外伤诊断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复杂骨折诊断方面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张明  黄际远  谢可 《华西医学》2010,(10):1839-1840
目的探讨SPECT及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2月对159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颅底SPECT断层显像,同期行CT检查,分别计算颅底受侵的阳性率。结果①159例鼻咽癌SPECT颅底断层阳性率46.5%(74/159),CT阳性率25.2%(40/159),SPECT检测敏感性高于CT(P〈0.001)。②鼻咽癌伴颅神经损害SPECT检测敏感性高于CT(P=0.004)。结论 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敏感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组法(MPR)对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分析所有3D和轴向影像表现。结果:SSD能较好地显示主动脉病变的全貌,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MIP可清楚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内腔的形态;MPR可以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破口、钙化和内膜瓣。结论: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病变,为主动脉病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在较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上,有望取代X线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2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49例,支架置入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及血管剖面技术分析;其中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比较。结果:83.3%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用于评价,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与SCA比,CTC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和92.3%。结论:16层CTCA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准确检測冠脉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检查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用SCTA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可能性。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NASCET标准对照比较SCTA 与DSA 的颈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并参考部分病例的手术所见,以分析SCTA 检查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29 例患者的33 个颈动脉狭窄中,SCTA对照DSA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7-9 % 。其中严重狭窄组的相符率为100 % 。结论 SCTA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而且能够显示DSA 难以发现的附壁钙化以及血栓。有望取代DSA 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脊柱病变的螺旋CT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典型脊柱病变先行X线检查 ,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 ,工作站后处理 ,分别获得表面遮盖和多层面重建图像。结果 ①SSD和MPR对脊柱骨折和先天畸形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 ;②X线平片和SSD对颈椎间孔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 75 %和 92 % (χ2 =5 .96,P <0 .0 5 ) ;③螺旋CT能更准确地显示脊柱结核和肿瘤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病变的病理改变 ,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