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可溶性Fas(sFas)在肝癌细胞及慢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患者、12例肝癌患者(HCC)和6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sFas进行检测,并对C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CC患者血清sFas水平比CH患者及NC组明显升高(均P<0.01);C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血清ALT/AST,ALB,PTA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1)。结论:sFas可阻止肝癌细胞凋亡的发生,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as与肝脏重症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IL - 18和可溶性sFas/可溶性sFas配体 (sFas/sFasL)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4 5例SLE患者和 18例正常人群血清中IL - 18,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各组sFas/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相对活动期sFas较相对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1) ,sFasL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L - 18水平在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对活动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缓解期患者差异显著 (P <0 .0 1) ,而相对静止期患者血清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LE患者和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与sFas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IL - 18,sFas及sFas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IL - 18的变化与sFas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息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HCC、30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sFas水平.结果:HCC血清sFas浓度为16.5±3.1ng/L,明显高于LC 8.4±2.5 ng/L和正常对照组3.1±1.1ng/L(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Fas受体,竞争性地与Fas受体的天然配体FasL(Fas Ligand)结合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得以生存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52例(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AMI组);另选取同期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58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Fas、sLOX-1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升高(P<0.01);UA组和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均高于NC组,且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高于UA组(均P<0.01).ACS患者血清sFas与sLOX-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25,P=0.001),但二者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sFas和sLOX-1可能是AC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者(ASC)、40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CHB)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中IL-22水平。分析IL-22与肿瘤标志物AFP的相关性。结果:CHB组、LC组、HCC组外周血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0、0.003、0.000)。外周血清IL-22水平与AFP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L-22可能在肝脏慢性纤维化、肝癌发生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长期单纯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与sFas L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长期单纯高血压病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 1例 (高血压心衰组 ) ,及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 19例 (单纯高血压组 )、健康受试者 2 4例 (对照组 )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Fas及sFas L水平 ,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 ,了解sFas、sFas L水平变化与EF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高血压心衰组血清sFas、sFas L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和P <0 0 5 ) ;(2 )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sFas、sFas L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 ;(3)高血压心衰组sFas、sFas L水平与EF值分别呈负相关 (r=- 0 4 748和r=- 0 70 14、P <0 0 5和P <0 0 1)。结论 由于长期高血压所致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 ,其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与sFas L水平明显升高 ,细胞凋亡在此类心衰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对照组、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0例好转患者治疗前、后 ,存活组、死亡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 ,与ALT、TbiL、PT呈正相关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0 1)。 80例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 (P <0 .0 0 1)。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对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L -Ⅳ )、层粘蛋白 (LN)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测定了 2 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 (ESRD)组 ,2 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GN)组患者及 2 4例健康献血员 (NC)组的血清HA ,CL -Ⅳ ,LN水平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ESRD组与GN组患者血清HA ,CL -Ⅳ及LN均高于NC组 (P <0 .0 1) ,ESRD组血清HA ,CL -Ⅳ ,LN水平高于GN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ESRD组患者血清HA ,CL -Ⅳ及LN变化 ,除HA与LN之间是呈正相关关系 (γ =0 .5 92 ,P <0 .0 5 )外 ,HA与CL -Ⅳ以及CL-Ⅳ与LN之间未显示相关性变化 (γ =0 .312 ,0 .177,P >0 .0 5 )。结论 :血清HA ,CL -Ⅳ ,LN联合检测可以反映并监测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ESRD患者细胞外基质主要成份血清水平之间变化 ,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染色体制备和生物素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对比分析,了解HBx基因在肝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在HCC与CHB患者中乙肝血清标志物差异及HBx整合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CC患者19例,CHB患者14例,分别获取手术或肝穿刺标本并制备成染色体载玻片,以生物素标记的HBx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同时统计分析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资料.结果:①19例HCC中有13例患者的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杂交信号,占68.24%,明显高于CH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肝癌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HBx整合位点数为3.80±1.36,而CHB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位点数为1.30±0.36,二者差别具有极显著性(t=3.5,P<0.01).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患者中阳性率为80.0%,明显高于HCC组(10.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1).③HCC及CHB患者HBx整合与否与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①HBx基因在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明显高于CHB;②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较HCC患者活跃;③HBx基因整合与否与HCC及CHB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薛红安  牛迎花  刘拉羊  杨倩 《医学争鸣》2004,25(19):1805-1806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TNFR1(sTNFR1)在胸腺素α1(Tα1)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分为Tα1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时患者血清中的sFas及sTNFR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2 wk时,sTNFR1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下降.治疗组在用药前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下降,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Tα1可能通过抑制TNFR1/TNFα系统和Fas/FasL系统阻断肝细胞的凋亡,从而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与sFas/sFas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L配体(sFas/sFasL)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及2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血清sFas/sFasL水平。③结果 与无症状HBV携带者比较,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血清sFas水平明显增高(t=6.990,P〈0.01),而sFas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DLF)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EDLF水平,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20例,慢性活动性炎28例,肝癌31例,肝硬化54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血清EDL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3组EDL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肝硬化患者血清EDL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癌患者,其中肝硬化伴腹水组的EDLF含量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1)。结论:EDLF参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血中EDLF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评价肝功能损害和水钠代谢失衡,同时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为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的Hp感染状况与HBV DNA定量、HBV DNA分型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进行对比。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和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组(75.0%)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表明,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的Lp(a)水平低于对照组,急肝恢复期和慢肝稳定期分别高于急性期和稳定期(P<0.001,P<0.05)。溃疡病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认为检测Lp(a)可用于肝炎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Wnt5b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89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抽取两组(各100例)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和非癌组织中Wnt5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别统计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Wnt5b mRNA在癌组织中普遍较非癌组织高表达(65.0%,65/100),Wnt5b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58.0%vs 22.0%,P<0.05),且Wnt5b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P<0.05)、数目(P<0.01,仅蛋白水平)、分化程度(P<0.01,仅蛋白水平)、TNM分期(P<0.05)、巴塞罗那分期(P<0.05)、转移(P<0.05)、复发(P<0.01)等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高表达Wnt5b mRNA和蛋白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更短(P<0.01).结论 Wnt5b的高表达参与HCC的进展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慢性HC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的血清抗GOR ,ANA和TGA/TMA ,另检测部分慢性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 ;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部分慢性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百分率。结果显示 :慢性HCV感染者抗GOR ,ANA和TGA/TMA的阳性率及血清sFas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均为 P >0 .0 1) ,较慢性HBV感染者的抗GOR和ANA阳性率亦显著增高 (P <0 .0 1和P <0 .0 5 ) ;慢性HCV感染者PBMCs及CD+ 3 T淋巴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抗GOR阳性者CD+ 4T淋巴细胞及CD+ 19B淋巴细胞凋亡比抗GOR阴性者明显减少 (P <0 .0 1和P <0 .0 5 )。表明 :慢性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及淋巴细胞凋亡不均衡现象 ;CD+ 4T细胞及CD+ 19B细胞凋亡的减少在慢性HCV感染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血清sFas水平升高可能是部分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导致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TNF α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重症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 α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 84人 ,正常对照组 18人 ,比较各型患者血清TNF α活性 ,并就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 α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TNF α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总的差别有显著性 (F =2 1.53,P <0 .0 1) ,呈现出重症肝炎 >CH(重 ) >CH(中 ) >CH(轻 ) >肝硬化 >AH ;且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均 <0 .0 1) ,其它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 (重度 )合并G- 杆菌感染者和TNF 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 (r =0 .9111,P >0 .0 5)。结论 TNF α可能参与了重症肝炎的发生 ,内毒素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TNF α促进肝细胞的坏死。  相似文献   

19.
陈群蓉  彭运生  梁辉  曹建华  蔡朝民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2):1173-1174,120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sE-selection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而CD8则明显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E-selection与CD4/CD8比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