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共有318项成果获奖,其中2项中医药成果获一等奖,6项中医药成果获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药成果分别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领衔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及相关单位参与的"我国首次对甲型  相似文献   

2.
《江苏中医药》2009,41(2):17-17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中医药成果分别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等人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娑罗子、红花等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01-101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4年1月i0日在京举行。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领衔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继“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后,中医药项目第三次荣获该奖项。另外,中医药项目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相似文献   

4.
《江苏中医药》2014,(2):81-81
<正>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领衔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继"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后,中医药项目第三次荣获该奖项。中药安全性研究揭示了中药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国际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证了中药配伍禁忌的经典理论。首次从毒性成分和药物代谢酶角度揭示了中药配伍"反"与"不反"的科学本质;揭示了中药寒热配伍及其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促进了中药配伍理论的创新发展。在国家多个重大项目的资助下,最早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并成功用于中药的毒性成分确认、致毒机制解析、经典理论实证、创新药物研发,促进了中药毒理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津中医》2014,(3):147-147
日前获悉,天津中医药大学参加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本校客座教授、张伯礼教授学术传承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研究员领衔完成,本校高秀梅教授、程翼宇教授为主研人员。  相似文献   

6.
《天津中医》2014,(1):32-32
天津中医药大学参加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本校客座教授、张伯礼教授学术传承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研究员领衔完成,本校高秀梅教授、程翼宇教授为主研人员。  相似文献   

7.
《天津中医》2014,(2):84-84
日前获悉,天津中医药大学参加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本校客座教授、张伯礼教授学术传承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研究员领衔完成,本校高秀梅教授、程翼宇教授为主研人员。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中医药七大成果获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是"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获奖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等,围绕做大做强中成药品种的重大需求,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中成药临床定位、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18日,首都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副会长朱兆云教授领衔完成的"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摘取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殊荣,填补了我国传统医药行业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5个中医药研究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完成的"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天津中医药》2014,(5):305-305
<正>日前获悉,天津中医药大学参加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本校客座教授、张伯礼教授学术传承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研究员领衔完成,本校高秀梅教授、程翼宇教授为主研人员。项目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系统研究了常见不良反应中药产生毒性的物质成分、代谢特征、配伍禁忌和  相似文献   

12.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13项中医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1月9日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户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次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8大创新点如下。创新点1: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了由卫生部牵头,各部委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使我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对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预和控制。创新点2:在国际上首先研制成功诊断试剂。获得了发明专利。并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推广全球。还为1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试剂和技术,协助他们防控甲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91
2004年2月20日上午,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在北京隆重颁发。在获奖的项目中,医药卫生类项目共有26项,占13.97%。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惟一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医药卫生项目,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4,(3):232-232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领衔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继“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后,中医药项目第三次荣获该奖项。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09,24(2):341-341
据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樊丹、周颖报道:中医药有2项成果获国家奖,有多项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中医药成果分别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等人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娑罗子、红花等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医药(民族医药)10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为近十年来最多的一次。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技术》2009,(4):484-484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承担的《抗HIV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项目》,历时3年攻关,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最完整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成为服务全国抗HIV(艾滋病)药物筛选和研发最重要的基地之一。6月16日,该成果获得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云南省政府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