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毕应用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术后切口痛及吞咽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SA I~II级择期甲状腺腺瘤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术毕拔管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5 ml);B组为术毕拔管前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副作用。结果:术后两组各时段平静时疼痛均不明显,术后吞咽痛A组与B组VAS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术毕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减轻甲状腺术后吞咽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术的成年患者35例,观察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曲马多肌肉注射,记录用药前后的VAS评分、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8%,对照组42%;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对照组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皆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诱发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3.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均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予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Ⅱ组予芬太尼1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Ⅲ组予氟比洛芬酯50mg 芬太尼0.5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参数设定:负荷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惠者自控镇痛(PCA)量2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Ⅱ、Ⅲ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而术后2h后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Ⅱ、Ⅲ组的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Ⅰ组(P<0.05).Ⅰ、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镇痛期间未发生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酯(凯纷,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效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但易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单次注射用于小儿脑瘫SPR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行SPR术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均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下完成手术,A组于术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1 mg/kg,芬太尼0.5 μg/kg;B组静脉注入芬太尼1 μg/kg,不给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结果 镇痛效果A组在术后0.5、1、2、4、8 h 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单次注射用于小儿脑瘫SPR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常用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比较。方法:60例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对照组用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记录术中出血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毕苏醒时间延长10.3min,但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物,能选择性地聚集在手术切口、肿瘤部位和血管损伤部位,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效应。具有作用持久、不影响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CRISE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在小儿骨折术后的镇痛疗效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按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外,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1~3 d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讲健康. 相似文献
10.
持续静脉镇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140例手术患者,依据知情和自愿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持续静脉镇痛,对照组按常规镇痛方法。采用术后疼痛评分方法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后使用持续静脉镇痛,可显著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1.
氟比洛芬酯用于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均在前臂用止血带人为阻断血流2min后分别静推利多卡因40mg(A组)、甲氧氯普胺10mg(B组)、氟比洛芬酯50mg(C组)、生理盐水5mL(D组),注射完毕1min后松开止血带,静推丙泊酚注射液行麻醉诱导,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评分。结果A、B、C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与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加巴喷丁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ASAⅠ~Ⅱ级的择期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G组)和安慰剂对照组(P组),每组32例。G组:手术前夜和术前2h口服加巴喷丁1200mg;P组:手术前夜和术前2h口服安慰剂。术后2h,6h,12h,24h,48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此外,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夜以及术后6h,24h,48h的状态焦虑水平评枯。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前1个月、手术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稳定,两组间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相比较,G组的睡眠质量提高和焦虑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加巴喷丁能够明显减轻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脂肪乳剂,观察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于麻醉前、术后0 h以及24 h检测2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单肺通气后血清MDA、IL-6以及IL-8水平与术前比较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单肺通气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可显著减少MDA、IL-6以及IL-8的产生,抑制单肺通气所致炎性反应对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地佐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佐辛(Dezocine)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胸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持续胸痛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地佐辛与吗啡组各25例,分别采用地佐辛或吗啡给予镇痛治疗。采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与吗啡组VAs评分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吗啡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持续胸痛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平衡镇痛联合排便前超前镇痛用于嵌顿痔急诊手术后疼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平衡镇痛联合超前镇痛对嵌顿痔急诊手术及首次排便后镇痛及对减轻术后副作用发生的效果.[方法]将360例嵌顿痔行急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为平衡镇痛联合超前镇痛组,另设单纯平衡镇痛组和单纯超前镇痛组两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疼痛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疼痛指数、疼痛视觉量表积分、情感指教、尿潴留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平衡镇痛联合超前镇痛组处理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时间晚,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对情感影响小,尿潴留发生率低.[结论]平衡镇痛联合排便前超前镇痛具有比较完善的镇痛效果,并具有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能有效预防嵌顿痔急诊手术后及首次排便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凯纷)或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134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例分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组(凯纷组)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芬太尼组),每组67例。观察两组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2,采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比较两组病人的镇静程度,围术期呼吸抑制情况(SpO2≤90%超过5s)、术中牵拉或止血带压迫不适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相应的VAS值。【结果】两组比较,芬太尼组围术期呼吸抑制的发生高于凯纷组(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6h、12h VAS评分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中OAA/S评分,各时点的MAP、HR、RR、SpO2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术前静脉输注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比较,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的,其超前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不影响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未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26例,其中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外旋型16例。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弧形切口显露,外侧采用外踝外侧直切口,如需处理后踝骨折则采用改良的腓骨后外侧弧形联合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5.2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6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2例3枚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严重的旋前/后外旋型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镁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应用硫酸镁是否具有围术期镇痛作用。【方法】选择5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为硫酸镁组,于麻醉诱导时静注硫酸镁40mg/kg,随后以15 m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B组为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时及麻醉维持阶段未予输注硫酸镁。两组病人术中以5 ml/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林格液。【结果】在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后1 min和气腹后5 min,对照组的SBP、DBP和HR均明显高于硫酸镁组(P均<0.05);在整个手术期间,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的用量恒定,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20 min,硫酸镁组所需异氟醚的MAC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4、6、8、16和24 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硫酸镁组在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1日的血清镁浓度分别(1.31±0.24)mmol/L,(1.53±0.32)mmol/L和(0.91±0.16)mmol/L,与麻醉前基础水平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能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并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